散射光下袁家界

个人日记

 

图片

 

 

散射光下袁家界

戴占 文/

 

    一位自称学生并叫我“老湿的网友,为张家界写了一篇博文,标题和主题意很好,大意是:“家界是家的界?”

这问题提的很有现实,因初到家界的行者,常被里的地名搞

比方家界、家界、袁家界等等,些“界”字的各家各,是个系?加上个界、那个界,俱以砂岩峰林、方山台寨为主题,乍看都一个球,也分不清家的了,如何不?再有,市以景名,城市和景区都叫家界,个原名大庸的小城市,199444更名为张家界市。城市借用景区的名字来命名,并无不妥,但两个相同的名字搅和在一起,外来人确实很难一下子厘清二者的系。

    片地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腹地的奇山秀水,就是这样蕴含着诸多迷幻元素。怪好莱的魔幻大演卡梅隆,要来家界拍外景,在他那部靡全球的3D大片《阿凡达》里了。

    城以景,景以片名。《阿凡达》的映,特是哈利路山的奇幻影像,引来了“家界”。很多中国人,是通过美国人的《阿凡达》,才知道家界的好。

    这,让人有点悲哀。

    家界作为风景名胜,早就蜚声海内外了。她成名很早,是中国的第一个国森林公园,那是1982年的事,距今刚好30年。那候,大庸市没个影儿呢,家界市的前身大庸市,1988518才成立,二者相差6年之久。

    然而,上世80年代初的中国,“万元户”还都是梦想,国民只能先顾肚子,既没旅游的心,也没旅游的钱,甭管他是张家界还是某家界,风光再美,那也是别人家的事,和平头百姓是不搭“界”的。所以,尽管张家界成名较早,旅游在当时却没有成为热线,加上地处偏远,交通、住宿等硬件跟不上,整个80年代,张家界每年接待量有限。

    张家界旅游热,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9212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包括张家界风景区、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在内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而那个时候,杨家界、袁家界等如今大名鼎鼎的景区,还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尚未开发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今去到张家界的人们,感觉“界”多到头晕的原因。

    我们来梳理一下:张家界,是成名最早的风景区,然后市以景名,有了张家界市。但二者不是一回事,张家界也不是能够涵盖整个风景区的名字,她其实只是武陵源自燃风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过,由于她成名早、名气大,经常成为整个景区的指代名称,武陵源反倒鲜为提起。而近年陆续开发并对外开放的新景区杨家界、袁家界等,和张家界景区并非“父子关系”,而是“兄弟姊妹”关系,谁也管不着谁的。

    比如我今天带给大家的袁家界百图,和张家界景区其实没一点儿干系,虽说石峰岩柱,看上去颇为相似,但“张”、“袁”两家的那个“界”,在“境界”上,其实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这个区别,教我概况说来,就是要加上个“更”字——“袁”家比起“张”家来,山势更险,峰柱更峻,林木更秀,景色更美。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好莱坞的卡梅隆,也是这么认为的。比如《阿凡达》的取景,一般人都以为是来自张家界,但实际上,真正取自张家界景区的很少,而大部分是取自袁家界景区,特别是那座著名的哈利路亚山。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把袁家界所拍照片整理出100幅,向各位特别推荐的理由。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袁家界的拍摄条件并不好,赶上的是个阴霾天气,光线昏暗,灰蒙蒙的一层雾,却没有形成浓淡或浮云。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是比较典型的散射光,也就是玩家们常说的“平光”、“乳光”。在这样的光线下,事物不能呈现明显的明、暗面,也没有顺光的投影,生成的影像也就缺少了光影的变化和立体感。此外,光照不足,色彩的明度、画面的通透度和反差等,亦大受影响。

    当然,散射光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光线并不复杂,曝光的控制相对而言更容易。另外,在散射光下,景物看上去更宁静、安适,小景或局部更为细腻、柔和,如此所获照片,可能更宜安慰、平抚人的情绪,尤其是可以辅助治疗具有狂躁倾向情绪的病人。

    你可以把这当成笑谈,不过,我的情绪,还真是让袁家界熨平过的。

要想去袁家界观光,有三条线路可走,而最方便也是沿途景致最有特点的一条线路,就是乘坐百龙天梯上到山顶,再乘车或步行去往景点。

那天我们起个大早,不成想,百龙天梯下等待上山的游客,已经排起几路长龙。人挤人的漫长等待,让我原本的好心情,开始心烦意乱,站到天梯升降舱里的时候,几近抓狂。

但到了山顶,看那散射光下,变得亲切柔和、甚至有些款款殷勤的奇峰险壑,心情即刻平静下来,比注射镇静剂还要管用。

我默默地站在那里,透过相机目镜,看一簇簇石英砂岩峰柱,在蒙蒙的薄雾里仪态万千、欲动非动。俄顷,我的心像摇篮般忽悠起来,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峰林里的一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矢车菊

啊!张家界82年就出名了?!我还以为在那拍《英雄》才出名呢

[ft=,,宋体][ft=,5,]很多中国人,是通[/ft]过美国人的[/ft]《阿凡达》,才知道张家界的好。 这,让人有点悲哀。很喜欢看戴老师写的东西,很亲切,也很有共鸣感。看戴老师的照片,看一个地方就想去那个地方,可恨到现在除了天安门的前门,一个地方都没去

幸福相约

真是摄影师的大手笔,奇观、壮观之极!辛苦你了!

SoSo'

我又来了、巧的是张家界有我第二个家。确实很美、连我们这种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

SoSo'

都有点骄傲、 我是上次自称凤凰媳妇的那个人。现在已经不是了。

97年去过张家界旅游,最喜欢看到那里的大气,风景的独特,一直想有机会再去一次,这次能在戴老师空间再看到一次,还知道很多不知道的地方,下次去一定会好好欣赏的。

坦然

原来阿凡达里的背景是从这出来的,太美了,我很喜欢这样的大自然,希望戴老师有更多的作品让我们能更多的了解我们生活中所看不到的东西[em]e163[/em]

喜欢站在某处,清风拂面,看一柱柱山峰,就那么看着,不思不想。你会突然觉得她并不有多奇多险,只是很亲切。 张家界,我去过一次,那时正值遇上干旱,金鞭溪的水几乎干涸。 这里的峻峰秀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欣赏了戴老师拍的一张张图片,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SNOW LION

[ft=,5,宋体]"我的心像摇篮般忽悠起来,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峰林里的一根".这嗑唠的,就跟初恋时遇到了如心的大姑娘。美钻天门洞啊[/ft]

乐老头

美!美!!美!!!景色美,拍的美。欣赏它,就是享受,舍不得离开画面啦!一幅幅美丽的国图!

解语花

好美的图,我们在张家界那天天气却极好。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形成的三千多座石英砂岩材质的独立山峰各具神韵,默默伫立,吸收着天地间的精华,见证这沧海桑田。。。。。

吴小送

隔了应该有两星期没上戴老空间,这次一看已经更新了两篇了! 戴老师对光线理解很透,阐述也很直白,通过前景反衬及其他植物颜色使平光也有了立体感!这个也是我在戴老的书中看到过,并熟记的,感谢!

那一朵云

哈,我也是晕头转向的去,又晕头转向的回,看了军哥的文章明白多了,谢谢[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