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

千字文


小时候,父亲和娘常带我去看戏。

    最早村子里没有戏台,看戏要等到村里的娘娘庙过会时。戏台也是村民们临时村搭的,很简易,几根短粗的木桩垫底,离地两米处再插上木板。周围也都用帆布围起来,只留下靠观众席的一面敞开着,落下大红或墨绿的幕布。只等铜锣声起,大幕徐徐拉开,一出戏便开始了。

    观众席自然是露天的了。前排的,大约都来得早,可以带着自家的板凳坐得悠闲有舒坦。后面的,便得站着了。来得更晚的,只得仰着脖子,踮起脚尖儿或是蹬着一把木椅子看了。而我在人潮里,从来都是高高地稳坐在父亲脖子上左顾右盼。

    每每去看戏,总是被母亲精心打扮一番。先是换上干净的衣裳,再束起两根麻刷辫儿,系上水粉色蝴蝶结,脚上呢,自然是母亲巧手做的绣着花花草草的方口布鞋了。大多时候,父亲嫌我走得慢,像拎小鸡一般将我捉到他的脖子上,他一走,我的小辫子也跟着一跃一跃,惹得一路相熟的叔婶们看见了,总要走近我,摸摸我的鞋子,拉拉我的小手,嘴里夸我长得真心疼。娘听得美滋滋的,满脸乐得像开了一朵花。

    那时,戏班子唱的多是秦腔,偶尔会有皮影戏。娘自幼喜欢戏,生旦净末丑,她几乎耳熟能详。待我懂事些,娘开始一点一点教我识别戏里的人物。看着台上那些或花脸、或丑角们身着宽大袖袍,一个个耍着花拳绣腿,如醉如痴地演绎着尘世间的情仇爱恨,心里当下有几分喜欢看戏了。尤其是喜欢那如暖柳拂风般妖娆细美的花旦,喜那唱腔的婉转悠扬,喜那莲花步的细软伶俐,喜那水袖的自如飘飞,更喜那回眸一笑的妩媚与生动,以至戏罢散场回家,我仍沉浸在戏里。把我心爱的围巾披挂着当作道剧,那围巾是干净清淡的黄,嵌了闪亮艳丽的金线,我用双臂拉着裹在身上,小兰花指妖娆地翘起来,头略略侧着,下巴微微收着,神情极尽妩媚灵动。

    娘一边在坐在炕头纳鞋底,一边抿着嘴笑得温和又恬静,父亲却差点要把嘴里正在吞咽的一口茶水喷出来。我自然不乐意,使劲跺着脚朝他一本正经喊着,爹笑话人,不礼貌。然后停下动作,跑到炕头另一边朝他拳打脚踢。爹不但不生气,还乖乖打住不笑了,任由我小妖精一般在屋里扭捏闹腾。

    后来,我离开村子到了城里,看戏的时候自然少了很多。偶尔,会在某个巷子里听到一阵熟悉的秦腔调子。尤其是炎炎夏日,看到广场里一堆人围在一起唱着一段又一段的折子戏时,一瞬间,父亲驮我看戏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清晰和明朗。我的心也在那一刻柔软起来,一个念头随之而生:什么时候,也能带着娘和父亲看一场戏呢?这种想法,缠住我很久了,所幸的是,有一次回老家正碰上白杨观庙会唱大戏,我,娘,还有父亲,早早吃了饭,来到戏台下。

一声明锣响起,大幕徐徐拉开,戏开始了,唱的是曾经让娘红遍四乡八邻的拿手戏《周仁回府》。娘看得安静从容,父亲看得深情专注。而一旁的我,早已连人带着心绪,一起回到那年那月在乡村里看戏的场景里去了。(字数1165



 

文章评论

秋雨过后

一直处在裹脚文字的角落里,也习惯了用繁冗的字叙说不是繁冗的过往和流年。信手凑了几篇千字短文之后,忽而觉得,原来,这短小的字里,也会隐着绵长浓烈的情思。

木野狐

哈哈,刚看完现代花鼓戏回来,就看到你这篇文章[em]e179[/em]

伊龙奉春

你把我带回了童年,走心入肺。我喜欢[em]e179[/em]

紫.倾城

温暖生动回味无穷,让眼睛都忍不住看出水来了……[em]e163[/em]

新疆1988

也许,河南豫剧和月调,大家都很熟悉,我特别的喜欢。记得我十几岁时,本市要招收一批戏剧爱好者,培训后进入戏剧团,我二哥带上我到指定比赛地点参加选举比赛。是运气不好还是怎么,人很多,我去的晚了,又加上感冒,声音发出失常、又加上怯场,最终结果淘汰,乘兴而去,扫兴而归。留下来终身遗憾。

路边的树

说起看戏,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土墙戏台、钻天白杨树上的铁皮喇叭,还有戏台下下混合着旱烟与炸热油糕气味的那种暖烘烘的气氛......秋雨老师安好!

杜录林

周仁回府吗,老戏了,奉承东卖主求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