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感谢生命中所有的不期而遇

个人日记

           如果把25岁也看作一道年龄的分水岭,我想他对每个人的意义绝不亚于18岁的成人礼。18岁意味着开始步入成人的世界,你还可以适应;25岁,这个在成年后遇到的第一个尴尬年龄,对经历的人和事终究有了自己的判定感知,盲目、鄙夷、浮夸、暴躁,一旦再次涌上心头想要发泄出来,对任何事物再度一并接受不懂拒绝,自己都会羞愧难当。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命中不期而遇的事情开始怀有感恩并且有选择性地乐于接受,是的,我和同龄的朋友一样,越来越有这种感受。

     想起那些和我一同经历青葱岁月的大学宿舍兄弟:老大口中“湿瓜”、“炒梅”等听起来比较怪异的普通话;老二每晚永远不够用的电话费;老三和老四几乎下课必修的“fire in the hole”枪战游戏;老五电脑中闪着红线共享的硬盘;老六、老七初入学时曾出入的“飘丝坊”理发店,以及后续老七的“奥特曼头”、“100块钱买个饼”,集体在楼道播放张震的鬼故事,集体观看一部日本爱情电影……这些共同的经历在以后的每次相聚都成为我们乐此不疲的“谈资”。
         不同以往的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想用之前经历的快乐冲淡一下此刻生活的压力,说压力,一点儿不假,目前已有三人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剩下的也在憧憬着为未来奔波。每个人都生活的不容易,也面临着自己独有的现实问题。每次的相聚,不再像以往听到感动的事情便眼中噙含泪水或者以酒量论感情,而是笑着相拥,留给彼此心中美好的心情和祝福。

  偶尔的电话联系,自在的沟通表达,每每相聚后都想定格时间,互不言说,但都会有些伤感。大家似乎也都不约而同地理解了生活的客观:生活是不断向前的,美好的,接受生活给予新的礼遇,就得接受对过去的地理隔离。

    毕业之后的生活,各自有着不可言说的经历。遇到问题不再支支吾吾、满头大汗的有意回避;见到陌生人即便心情不好也能和善言语。生活中的新朋友,工作上的新同事,闲暇时见到之前不满的人和事,我们开始不自觉的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有理由的回击他们。把每一场相遇当做一个故事,每个人当做故事中的主角,对看惯的、看不惯的种种,学会了感恩,更加懂得珍惜和祝福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每件事。

平静的生活也好,起伏的生活也好,完美的爱情也好,辛苦的爱情也罢……我们这批一同成长起来的人似乎都没有太在意形式,把这些经历越来越看做是人生影片的一场演绎,无关乎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

  25岁,我们,感谢生命中所有的不期而遇。
                                                                           翔宇随笔写于乙未年六月十三日生日  中国新闻社
                 图片

文章评论

雪域蓝狼

回忆起青葱岁月了啊,一起工作的时候才22,一晃3年了。

茂行

我靠,去漂丝坊那是老二和老六好吧!

铱戀灬緈辐

你也赶紧着吧,看看你们几个这姿势哈哈[em]e120[/em]

—路同行

迟到的祝福,生日快乐,祝贺你又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