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庄河的晚清名臣李秉衡

个人日记

 

体恤百姓、抵抗外敌、领兵获胜镇南关

大连庄河的晚清名臣李秉衡
李秉衡故居大门口。

 

大连庄河的晚清名臣李秉衡

李秉衡(资料图片)。

大连庄河的晚清名臣李秉衡
庄河民间史学研究者张天贵老人。

大连庄河的晚清名臣李秉衡
特约绘图 吴华珠

  在清史中,人们知道大名鼎鼎的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却少有李秉衡的介绍,李秉衡官至正一品、尚书、总督,任五省钦差大臣,是社稷之栋梁。以当年为官的级别及在光绪身边的地位,李秉衡毫不逊色。可是,至今已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国近代史》,均未有提及李秉衡其人。

  李秉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记载的迷雾背后

  李秉衡到底是哪里人

  散落在民间的一些资料简单的显示,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祖籍山东,清乾隆年间由福山县迁至奉天海城(今属辽宁)。山东巡抚。捐资县丞出身。历任直隶(今河北省)完县、枣强、宁津知县,蔚州(今蔚县)、冀州(今冀县)、直隶州知州,永平府知府和山西平阳知府。每到一地均精心吏治,深入了解下情,百姓口碑载道,称为北直廉吏第一。后被提升为广东高廉道员。1884(光绪十年)调补为广西按察使,奉命前往镇压莫梦弼叛乱。1885年,暂任护理广西巡抚,不久兼任布政使。中法战争时负责龙州西运局,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功绩卓著……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大沽时,李秉衡受命帮办武卫军事务,统率万本华、夏辛酉等部四军保卫北京。8月在杨村(今武清县治战败,退至通州(今通县)自杀。

  连这些资料也是后人经过反复考证后得到的。

  庄河的张天贵老人大概算是这个世界上考证李秉衡最权威的人。张老1931年生人,19836月开始考证李秉衡的生平事迹,先后到国内多个地区图书馆和民间走访,查阅资料400余万字,行程数万公里。2006年,张天贵出版《李秉衡评传》,多次在国内权威的历史研究刊物上发表考证论文,是权威的李秉衡问题专家。

  201210月中旬,我们在庄河老人的家中拜访了已81岁高龄的张天贵老人。

  张老精神矍铄,谈起李三大人,如数家珍。

  李三大人是民间百姓对他的称呼,其大名叫李秉衡。我小时候住在英那河下村,与李三大人的老家很近,听到的故事更多。从小就知道李三大人是一位清官,专门为民为国办事。张老做过多年文化工作,曾担任过庄河重点高中书记。对于历史,有很深的研究,1983年,已过退休年龄的张老被调到庄河市史志办工作,为庄河写县志,当时的庄河还是县级。

  张老查阅了民国13年的县志,内称李秉衡住岫岩青堆子,当时庄河在管理区划上归岫岩管。后来,他又查阅《辞海》,称李秉衡为辽宁海城人。

  李秉衡是庄河人还是海城人,这是张老考察的第一步。张天贵带着介绍信来到海城寻访,海城县志上也有这一段,可是海城既找不到李秉衡故居,也找不到李秉衡的祖坟,而在庄河鞍子山,却能找到李秉衡的家谱。文革时,李家家谱上的人名被李家后人切了下来保存,把家谱烧掉。这份被切下来的名字成为李秉衡是庄河人的重要证据。后经多方考证,张老终于找到了依据,找到了李秉衡系海城人以讹传讹的证据,原来,李秉衡的父亲做官时,在当地没有名额,是借海城籍报名,后来的记载就以海城籍传了下去。

  1984年,张天贵以自己的考证写了一篇论文《李秉衡借官考》发表在国内重要的历史杂志上。这篇文章在国内史学界引起关注。1995年,经过10多年研究,张天贵又在《清史研究》杂志上发表重要论文《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李秉衡》,引起了史学界的震动。

  至此,李秉衡这个被淹没了的民族英雄逐渐浮出水面。

  为官清廉后世敬仰

  抗击外敌自杀殉国

  李秉衡到底怎么走上为官之路,他有哪些历史功绩,到底做了多大的官?这一切在张天贵老人的《李秉衡评传》中都有考证。

  李秉衡的先祖是从顺天迁居山东福山县桃源乡。到1774年,即乾隆三十九年,李秉衡的曾祖携家眷闯关东在古镇庄河青堆子登陆,在距离青堆子8华里的石咀子定居,以耕读为业。当时的庄河归奉天省岫岩厅管辖。

李家有人做官是从李秉衡的父亲开始的。李秉衡父亲李辉德是个读书人,曾在家乡教私塾,通过考试当上了官,先后在江苏多个县任知县,最后任扬州军捕同知。

  李辉德有三妻一妾,李秉衡是李辉德第二个妻子所生。张天贵老人称,李秉衡自幼就机敏过人,白天学文,早晚习武,有铜锤李之称。在外做官的李辉德十分注重对儿子的培养,李秉衡十四五岁时,祖母祖父相继去世,李秉衡就挑起了家庭重担,李辉德怕儿子荒废了学业,还创造条件让他去学习四书五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

  到李秉衡18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为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李辉德让儿子李秉衡订婚娶妻。后来,李辉德依然担心子女的教育受到影响,便与再娶的妻子商定,回乡变卖了家产,带子女南渡。从此,李秉衡离开了家乡石咀子。

  清代做官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科举考试,二是通过捐资入仕。李秉衡是通过捐资入仕的。时年应该是李秉衡26岁。而真正走马上任的时间应该是30岁。张天贵考证的依据是中法战争结束时,李秉衡55岁,当时,他已做官20多年。

  李秉衡先是在河北保定呆了一年,后来天津静海县知县犯事被究,李秉衡被派去任知县。这是李秉衡做官的开始。那一年,是1860年。

  1866年,李秉衡做了多地知县后升任宣化府蔚州知州。

  李秉衡为官体恤百姓,能力超强。那时黄河流域不断发生水患旱灾,人们都说非李牧(李秉衡)不胜任,因此,尽管因政见与李鸿章有矛盾,但李鸿章也不得不多次把他贬职后又再次起用他。1879年,李秉衡被调任冀州知州,李秉衡离开他所在的宁津时,当地一百姓用自己的一双鞋换李秉衡的一双官靴,将其挂在宁津县南城门上达10年之久,启迪后官效仿李秉衡。宁津县官绅百姓还筹资建了一座李公德政碑,碑文现在宁津县县志里还有记载。张天贵老人讲述。

  李秉衡在历史上的贡献在于他曾率兵取得晚清历史上唯一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镇南关大捷。历史上把镇南关大捷的贡献记于他人,张天贵老人经多方考证后,写出多篇论文为其证明。当时,李秉衡任护理广西巡抚主持工作。

  历史上的李秉衡多次参与反侵略战争,在对待侵略事件上的态度与慈禧、李鸿章等人观念相左,曾遭到强烈排挤。1897年,因巨野教案被罢官,德国人上奏慈禧,此人永不叙用。两年后,光绪皇帝重新起用李秉衡,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查办奉天事件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李秉衡任钦差大臣巡阅长江水师,后进京勤王抗击八国联军,兵败后吞金自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