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筷子

个人日记


文/梧桐细雨
 

 

 

 

中国人还有中华文化,许多外国人搞不懂,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搞不懂。

最近有几个好友给我留言,谓参与支持钓鱼岛投票云云。投不投票,钓鱼岛都是我们的。网上也有不少帖子在喊“扫黄打菲”(黄岩岛、菲律宾)、“杀富济平”(富士山、太平岛)。友们的爱国热情可以理解,但一些举动特别是一味喊打的做法,窃以为值得商榷。打还是不打你我说了不算。爱国不一定非要骂个痛快、人云亦云。过过脑子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会明了其中的一些个缘由。

一问,为什么南海东海这些窝心事一起来?小菲算老几,敢跟泱泱大国叫板,揍它根本不需要军队,不信就派几个城管大队去试试。这阵子之所以出现这些大大小小纷纷扬扬的闹剧,还不是因为有个大个子的家伙病得不轻,还患上了战略焦虑症,手里虽然没有几张好牌可打,但骨子里又唯恐天下不乱,于是就粉墨登场,明里暗里地在我们周边极尽挑唆鼓捣、扇风点火之能事。

二问,老美为什么老跟我们过不去?韩战越战是谁让人家山姆大叔灰头土脸吃尽苦头,这可是人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吃的唯一的一次大亏;二十多年前人家通过颜色革命不战而胜,把当时的超级大国前苏联都搞得四分五裂,可直到现在就是拿谁没辙;是谁越来越强大,一不小心成为人家山姆大叔的最大债权人,还高歌猛进,仍享太平,人家的华尔街都快被占领了,来点羡慕嫉妒恨还不行啊;这还不说,是谁在悄悄改变美元一统天下的游戏规则,人家老美就靠印钞、打仗、卖武器过活,这下好了,过不了多久地球人都用上人民币了,还让不让人家活!这头把交椅摇摇晃晃地,人家心里能不急吗!

三问,为什么不打?窃以为,不是打不过,不是害怕打,1962年的中印边界之战,我们可以说打败的除了印度还有当时两个超级大国——美国、苏联。眼下我们国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实力无可置疑地排在前列,战争动员能力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有胆与我们抗衡。现在人家闹到你家门上来,就是想逼你出手,逼你打起来,打的越大越好,这样才好打乱你的步伐,打乱你的目标,才好乱中取胜赖掉你的那些个债。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怎么会轻易出手!《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打则已,一打定乾坤!

打或者不打,我们手中的牌很多,并且有不少的王牌,时间在我们一边。急什么急。

当年韩战之初,中国说“不会坐视不管”,美国佬不以为然,甚至把不会坐视不管理解成坐在那儿不会去管,既然你不管当然人家就偷着乐了,还顾忌什么,结果导致美国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国有句古话叫“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但说归说,后车往往还会倾覆,所以历史常常会惊人地重演。不信,走着瞧。

中国人说话做事,常常令老外心里纳闷着急犯嘀咕:老美反个导、打个飞机、放个屁,大呼小叫的,恨不能让外星人都知道才好,可是中国人就是不愿搞什么透明度,特别是人家最为关心的那些军事方面的事儿。他们也许不知道——也许知道了装蒜——中国的兵圣早就告诫:“国之重器,不可示人。”还说:“兵者,诡道也”。

造成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方式不同的原因,除了文化、传统和习惯不同之外,我想有两样东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汉字,二是筷子——中国人特有。

汉字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文字。汉字到底有多少个?恐怕很少有人说的上来,我查了一下,《康熙字典》有47035个,《新华字典》也有10000多个,我们穷其一生也就是认写3000个左右的汉字,才占汉字总量的不到十五分之一,够晕的,也够模糊。而西方文字的代表英文字母,不过区区26个——何等的精确。从难易程度看,汉字难认难写难记,学习汉字是个苦差事,别说老外学中文,就是国人很多人学一辈子也不能说学好了。但难有难的好处,正因为笔画繁多书写困难,结果难出了一门艺术——书法,英文就不行。举个例子来看,汉字是怎样影响我们的思维的——这对老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捉弄!比如“日”字,念什么大家都会,什么意思?动词还是名词?这就不好说了。“日月”中的“日”指太阳;“日子”中的“日”指时间;“狗日的”,“日”是骂人;“日本人”,“日”有时是名词,多数时候是动词。

汉字影响和塑造了中国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于是我们更擅长综合——多条线往前走;西方人用字母拼写词语,长此以往便形成了线性思维,因此他们更擅长分析—— 一条线往前走。从用脑情况看,有人做过研究,人在认知拼音文字时,主要是用左脑,所以拼音文字是“单脑文字”;认知汉字,却是左右脑并用,因而汉字便成为十分特别的“复脑文字”,这就自然而然地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说到这儿,你会发现一个秘密——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聪明!为什么?因为英语是高考必修课,双语并用,左右脑一起开发,不想聪明都难!

再说筷子。有外国学者称筷子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筷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古人称筷子不叫筷子叫箸,后来才叫筷子,这个过程就如汉字的使用,很有些形象思维在里面。箸者,助也,意思是帮助人们吃饭的工具。因为箸在发音上与住是谐音,于是引发“停住”的联想,后来在它的反义字“快”字上加个竹字头,就成了筷子。《周礼》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是说小孩子长到自己能吃饭的时候,大人就教他用右手拿筷子,所以中国人用筷子大都用得很顺溜。你可别小看这纤纤细细的一双筷子,却把平衡原理发挥到了极致,筷子在塑造中国人特有的取巧与平衡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个过程极其自然,你根本察觉不到。

汉字与筷子的使用,使中国人习惯于模糊。比如做菜,辣椒炒茄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同一个人也有不同的做法,辣椒多一点,还是茄子多一点,油盐酱醋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味精放不放,完全随意,做出来的口味因此也就千差万别。肯德基就不行了,如果不把原料和配料称出来,就不会做了,所以都一个味。最能体现中西模糊与精确的还是画画。西方的油画讲的是写实,没有真人实物就画不出来,国画就不同了,笔走龙蛇,点到为止,只要把“意”画出来就得了。要画一个人在天上飞怎么办?洋人非要给人画上一对翅膀不行,要不就不叫飞,国画只需在人物下面勾出一两朵云就优雅地飞起来了。很多时候真的需要模糊,比如接吻、做爱,非要弄出个程序,还要看几分几秒那还有什么乐趣!当然我们发射导弹和卫星就毫不含糊。国人够模糊了,可有人还嫌不够,大叹“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如此这般,换成洋人试试!

汉字与筷子的独特魅力,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入,越来越被外国人所重视和接受。不说越开越多的孔子学院,单说与打仗有关的《孙子兵法》,这本折射出中国人非凡智慧的薄书,早已冲出国门走向大洋彼岸、另岸,被西方军界与商界奉为至宝,拼命研究,并付之实战。据说 1991年老布什发动海湾战争,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一本是《恺撒大帝》,那场仗打的确实可圈可点。《孙子兵法》已成为美国西点军校的必读书。不过,这就像老外拿筷子,半路里再怎么练习,也难以做到随心所欲——有些东西是根植于骨子和血脉里的,光凭学是学不来的。

真的打起仗来,美国佬其实并不怎么害怕《孙子兵法》,真正令其恐怖的是另一位中国人——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和精神。“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清楚、明确、坚决、霸气,掷地有声,不容置疑,没有一丝半点的模糊!作为中国人,毛泽东却能出奇地讲出诸如此类的精确的话,这令对手感到无比的恐惧;更让对手倍感绝望的是,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毫不含糊的做,并且做到了。毛泽东就是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历练、滋养、浸淫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最杰出的代表!他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他让中国军队硬起来!他让中国前途好起来!他的战略战术,他的骨气傲气,他的思想影响,一直到现在对手们仍然没有整明白,怕是还要整到下个世纪、下下个世纪!

汉字与筷子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不离不弃。从人类繁衍生息的角度看,中国人最不可思议,也最可怕。《孟子·离娄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来延伸为“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等,这种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并将一直延续下去。这不得了。有统计说,西方的人口增长率在逐年下降,而中国人却摁不住!想想吧,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发现地球村里到处飞扬的是汉字和筷子!

所以拿打仗来说,打与不打结果也没什么两样。我们还是该干嘛干嘛。如果飞来那么一两只苍蝇蚊子的,实在赶不跑,那也不用客气,该出手时就出手!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当下做好两件事就可以了:一是不买日货!二是好好使用汉字和筷子,特别是教育孩子好好使用!

只要我们的汉字与筷子在,还有什么好怕的。

除了时间,没有人能够奈何了她!没有!

 

 

 

 

图片

 

 

 

 


 

文章评论

梧桐细雨

这篇文字费了我两天时间。如不能看完,建议直接跳过。

凤凰于飞

汉字在筷子在,我们还会怕什么?[em]e179[/em]

云儿

此文有思想、有深度、意义深远,还需云儿静下心来好好揣摩揣摩,领会其中更深层的内涵。[em]e160[/em][em]e100[/em]

一江春水

一天用筷数次,却没见有第二个人将它研究得如此细致,很有质量的文章!佩服!!敬仰!! 筷子,愿国人好好使用。

小桥流水

很喜欢此文,我是认真的看了两遍,我还要转载到我的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祖国。谢谢你!梧桐细雨先生。

昱者

[B][ft=,5,]“一是不买日货,二是好好使用汉字和筷子,特别是教育孩子好好使用。[/ft][/B] [B]只要我们的汉字与筷子在,还有什么好怕的。[/B] [ft=,3,宋体][/ft] [B]除了时间,没人能够奈何了她!”[/B] [B][/B] 说出了我的所想,佩服!

怡之若兰

[B]“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当下做好两件事就可以了:一是不买日货,二是好好使用汉字和筷子,特别是教育孩子好好使用。”——嗯,同感。[em]e183[/em][/B] [B][/B] [B]“三问,为什么不打?窃以为,不是打不过,不是害怕打。”—— 私以为,确是打不过,所以也不能打。[em]e110[/em] 呵呵,个人观点,友勿生气哈。[em]e112[/em] 爱国之心人人有,但事实就是事实。[em]e127[/em][/B] [B][/B] [B]文章很棒,那么多友友称赞咱就不重点表扬了哈 [em]e120[/em] 花了两天时间,确实辛苦了,给友友带来了早茶 [em]e160[/em][/B][em]e160[/em] [em]e121[/em] [B][/B] [B][/B]

琴兮

写得太好了,我看了两遍。

琴兮

从文化差异看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