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南山寺的“镇寺五宝”
古城漳州
漳州南山寺的“镇寺五宝”
作者:问这里
感恩问这里
作者:问这里
感恩问这里
南山寺是历史文化名城漳州的重要古迹.座落在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南背靠丹霞
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全国142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南山寺坐南朝北,规模宏大。自北而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
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全国142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南山寺坐南朝北,规模宏大。自北而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
根据自己的视角,我先介绍南山寺的“镇寺五宝”: 大石佛、白玉佛、大铜钟、血书《华严经》、御赐《致经》(贝叶经)合称南山寺五宝。
1.在大殿的左边回廊上,有一座“石佛阁”,也叫“净业堂”。石佛阁里有一块天然的大石笋,全石笋大半埋入地下.工匠因势利导雕刻成一尊巨大的阿弥陀佛象,佛象面部表情非常的慈祥,雍容高贵,肩部略垂,眼睛凸起而明澈,形态逼真,经考古专家鉴定,是一干多年前唐代艺术珍品。高6米。其艺术价值,堪与云冈、天龙各寺的石象相媲美。石佛像于1996年6月被批准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殿里石柱上,有明朝天启时人柯兴邦的题联,写着:“石骨金身何处来,无始无终自在;慈云法雨从空下,亘天亘地悠然”。石佛两边的两尊菩萨则是后来人工塑造的。以前,人们在这三尊佛像上贴上金箔,近年来,寺庙认为还是恢复其本来的样子更好,所以去掉了金箔。
2.大雄宝殿内的左角悬挂一口直径三尺八寸,高五尺六寸,重1300多市斤的大铜钟。它本是唐朝铸造,元朝延佑六年(1319年)扩建寺院时重新铸造,钟上有元朝住持僧右愚的题铭。钟声洪亮,几里路外还可听见。传说当年寺内僧人为铸这口钟四出募化,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寡妇,诚心地把仅有的一枝铜钗捐献出来,-个乞丐也把仅有的一枚用钱捐献出来,僧人虽然笑纳,却视为无关轻重,将其弃置一旁。大钟出炉时,钟面有一个小小圆窟窿和一条小裂痕,经过几次重新浇铸,这两个缺点依然存在。后来住持僧想起了那铜钗和铜钱,拿来一比,完全符合,而且粘住了,再也撬不下来。至今大钟上的铜钱和铜钗痕迹犹存,这故事隐喻着一个哲理——再小的人物、再小人的物件,往往也能取到关键重要的作用。“这是暗合佛教平等的佛理。”佛理里,是没有贫富之分的,人人都是平等的。
3.大雄宝殿的后面高坡上的右端是藏经阁,原为宋代千佛阁旧址,内祀一尊白玉佛,是用纯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高2米,重四千公斤,系清光绪九年(1883)[一说是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住持僧妙莲法师向缅甸华侨募化而来。这种白石佛全国只有三尊,一在北京团城,一在上海玉佛寺。
4.藏经阁楼上珍藏六十厨经文,其中有无价之宝血书《华严经》,相传是明天启年间寺僧融(一说雄)和莲山及尼姑莲三人用三年时间刺血合写而成,笔法端秀,字迹显出金黄色,共八十一卷。可惜在“文革”时受破坏,仅存残页。
5. 藏经阁还有光绪帝御赐《致经》(贝叶经),也是少有的珍贵文物。
很多人不知道南山寺这五宝,的确是镇寺之宝! 五宝中唯有大钟较容易看到. 大石佛和白玉佛一般人很难看到或看清,因为 “净业堂”“藏经阁”平时大门紧锁, 另二宝均藏在藏经阁内,更不用说了!
本文只能展示我在南山寺拍摄到的其中三宝: 大石佛, 大钟, 白玉佛,为拍摄它们我费了很大的劲,多次到南山寺,特别是白玉佛,最后偶遇好机会才得以成功,其过程一言难尽.
希望本文让你了解南山寺,了解“镇寺五宝”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