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意蜂哺育中蜂蜂王幼虫

?

     郑元明(山西省沁水县龙港镇孔峪村中蜂实验场,山西   沁水048201)
     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中蜂的大敌,危害性极大,此病一旦发生,迅速蔓延全场,使用多种药物治疗都无效。一个上百群的中蜂场,将会在一两年内出现蜂群弃巢飞逃或蜂群群势逐渐削弱,甚至垮场的状况。多年来,此病一直困扰着中蜂饲养者。
     中囊病的发生与蜂王有直接关系。2003年立秋后不久,我蜂场拾到一群逃蜂(1脾多),十多天后检查发现是病群,仔细观察蜂王是老王,当时即刻除掉它。傍晚,将临近的一只交尾产卵王带蜂用白酒诱入其中。2张病脾没有清除烂子,也没清洗和消毒。3天以后检查,工蜂咬开房盖,将病幼虫清理得干干净净,有些巢房蜂王已产上卵。白露之前,新蜂已开始试飞,参加采集。巢内封盖子脾整齐、连片、无一粒烂子。以上情况的蜂群我曾遇到过3~4群,由此我认为中囊病与蜂王有直接关系。
     意蜂为何不患囊状幼虫病,惟独中蜂易感染此病呢?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此病既然与蜂王有关,说明意蜂蜂王的抗病性能强。我分析意蜂与中蜂的不同之处:意蜂采树胶,中蜂不采树胶。我对凡是有幼虫病的蜂群,均使用蜂胶液带蜂喷脾,但效果不佳。后查阅了相关医药书籍,挑选了一些清热解毒方剂治疗,但没过多长时间又复发了。意蜂蜂王和中蜂蜂王有何不同之处,意蜂不患此病,说明意蜂蜂王有抗此病的特质。育王时,意蜂工蜂泌浆多,处女王出台后,台内还剩余很多王浆;中蜂工蜂泌浆少,处女王出台以后,台内没有剩余王浆。中蜂蜂王抗病性能差是否与此有关呢?在意蜂育王群中培育中蜂蜂王,能否改善、加强蜂王营养,增强、提高蜂王抗囊状幼虫病的素质呢?
     2006年,本地中囊病大暴发。当时已是6月下旬,荆条蜜源即在眼前,蜂群非但没有增殖壮大,反而陆续抽脾,强群逐渐变为弱群。我将一个意蜂强群蜂王带2脾蜂提出,放入另一空箱内。育王框上粘了25个蜡碗,当天下午寻了一个急造王台,将台内的王浆匀入蜡碗,移入意蜂1日龄幼虫,放入意蜂育王群中,让工蜂泌少量浆,易接受;第二天下午,在中蜂无病群中挑选1张幼虫脾,先挑去意蜂脾上的幼虫,然后移入中蜂1日龄幼虫,放入意蜂育王群内让工蜂哺育。每天晚上进行奖饲,并及时除掉急造王台。9天后,育王框上只有3只如同意蜂王台长的“成熟”王台。其余22只王台均未成功。那3只王台最后也未成功出台,可能是脱浆而死。
     我不甘心失败,又挑选了一框,仍是25台。6月24日下午16:00移入意蜂1日龄幼虫,放入意蜂育王群中泌浆;25日下午16:00挑去意蜂幼虫,移入中蜂1日龄幼虫,仍然放入意蜂育王群中让工蜂哺育。每天晚上进行奖饲,及时除掉急造王台。26日上午8:00(16 h后),开始每2小时观察记录一次,至16:00(24 h后)为止。以后每天16:00观察记录一次,直至王台封盖6天移入中蜂交尾群(如表1)。移虫25台,接受24台。
中蜂蜂王幼虫在意蜂育王群中营养17~18 h成活率最高,王台长1.7~1.9cm。幼虫位置正确(王浆中心)的17只,被工蜂移往一边的6只,清除1只,其他时间情况见表1。本人认为,王浆越多营养时间越长,蜂王的抗病性能越强。所以,第一次移入意蜂幼虫,在意蜂育王群中接受哺育24 h;第二次移入中蜂幼虫,也在意蜂育王群中哺育24 h。虽然较17~18 h成活率低,但蜂王的抗病性能强。时间一长,意蜂工蜂便会识别出不是本种幼虫,即设法清除。因此,根据表1所示,时间越长,成活率越低。经多次试验,若在意蜂育王群中停10~11天,只有3~4只坏死王台,或者更少。
     中蜂王台长1.5~2.0 cm,意蜂王台长2.8~3.5 cm,且泌浆多。24 h将育王框从意蜂育王群中提出,王台长1.8~2.2cm,比中蜂成熟王台还长。必须用刀片削至0.8~1.0cm,让中蜂工蜂哺育、加台,有的台内王浆太多,会将浆和蜂王幼虫一同削掉,用移虫舌将歪斜的蜂王幼虫拨正,然后才移入中蜂育王群中。
     中蜂工蜂要将残伤幼虫清除,歪斜的移正,将意蜂王浆吃光,然后重新泌浆哺育。这样1框25台,只能获得成熟王台8~9只。诱入中蜂交尾群,有的系病幼虫,属坏死王台,再加上交尾失王,每次只能获得产卵王5~6只。如此坚持换王,白露以后才将全场蜂群蜂王换完。寒露以后,因群势小,越冬饲料未采足,补喂了些糖浆。以为越冬群势不会怎样。结果今年春繁1.6~3.4脾蜂,群势比往年春繁都壮(去年秋天虽然群势小,但没有病幼虫,蜂王产卵成活率高)。谷雨过后3天开始分蜂,现已发展到60余群,均很健康。用意蜂哺育中蜂蜂王幼虫,挽救了我场的蜂群。
     蜂群换入用意蜂哺育过的交尾产卵蜂王,时间一长,有所变化。有些采集蜂腹部背板1~2节变为桔红色,可和意蜂盗蜂相混淆。近两年来,场内蜂群稳定,无一群发生飞逃,有少数蜂王可在意蜂巢脾上产工蜂卵,且封盖子脾整齐、连片、美观。今年分蜂期,有些蜂群工蜂造下王台,蜂王即咬毁,在维持强群方面能力有所提高;巢内封盖子脾仿佛意蜂封盖子脾,整齐、连片、面积大、美观,再无插花蜂房,群势与日俱增;尤其是多年的顽疾——囊状幼虫病,换王之后,巢脾上的烂子不用清除、清洗和消毒,工蜂就将其清理得一干二净,蜂王产上卵即痊愈。
     通过2006~2008年的实践,其他蜂场、农户的中蜂群和野生中蜂大都死亡,而我场所有蜂群全部存活下来。今年其他剩余群仍有囊状幼虫病,而我场无一群发病。后参阅相关资料后,使我确信,利用意蜂哺育过的中蜂蜂王幼虫,虽然只有24 h营养,但处女王出台交尾产卵后,蜂群确实抗囊状幼虫病。这比利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好多了。有了这一技术措施,今年开春,我只留了2箱意蜂,专为中蜂哺育蜂王幼虫,培育抗病蜂王,更换病王。其余意蜂全部低价连箱出售,专心发展中蜂。
     我建议:中蜂饲养场可常年饲养2~3箱意蜂,专为中蜂哺育蜂王幼虫,改善、加强蜂王幼虫营养,培育抗囊状幼虫病蜂王,更换病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