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

个人日记

                                     文/吴明华(高山)
 
  《论语》中记载这样一个典故。春秋时期,子贡问老师,
“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孔子回答道:“子张显得过头,子夏不足。”子贡问:“那么,是子张更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其实是一样的。” 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两个人都不好,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是:“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每个人都耳熟能详。“过”指:过头、过分;“犹”:犹如、好像;“不及”:达不到。孔子认为事情做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我以为,事情如果做过头,往往做不足甚至不做造成的后果更严重,正所谓“过甚不及”、“过甚不为”。
  老子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做人做事如果锋芒太露,锐势就很难保持下去。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都是提倡适做事适度、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行程不用太赶,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工作不用太多,给自己休息的时间;朋友不用太亲,给彼此独处的天地;关怀不用太过,给对方自主的空间;言语不用太白,给听者想象的维度;锋芒不可太露,给别人温馨的感觉。凡事过犹不及,适度不仅持久,而且令人回味无穷。
  
过犹不及、凡事适度,道理浅显明白,而真正做到却很难,究其原因,一是做人做事的度很难搞清楚,二是即便明白了度、也难以坚守。人有七情六欲,尽情倾泄是人的本性,适度表达情感抑制了人的本性,往往很难做到,生活中,乐极生悲、因爱而恨、过度乐观、过度悲观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受到他人的伤害时,有人会以怨报怨,有的人以德报怨,有道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姑息退让难持续。最近看了电影《闺蜜》,其中男女主角一段失败的情感让人印象深刻,女主角对男主角百依百顺、生活照顾无微不至,结婚前一天却发现男人移情背叛,女人悲伤至极,质问后,男人坦白因为女人的大包大揽、期望过高而怯步,女人哀求改正,男人却说已心有所属、为时已晚,女人投身大海后终清醒。日常饭局中,推杯换盏可以增进感情,而饮酒过头却伤害友情,甚至有人饮酒过度身亡、同桌人共同承担责任。人事管理当宽严相济,坚持人性化管理可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事与愿违,某校一位30多岁的女教师因为怀孕小产向分管女校长请假,一向严格的女校长回道,“都这么大年纪了,那种事就不能少做点?”女教师们都私下称女校长性冷淡。国与国之间相处亦如此,当前俄罗斯因油价下跌、乌克兰问题、西方制裁而陷入危机,对此中国舆论场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国应坚决站在俄罗斯一边,另一种观点是中国应从实际利益出发,帮俄罗斯只会增加负担,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完全站在俄罗斯一边,会让美俄矛盾升级、还会引火烧身,这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而完全不管俄罗斯则是一种短视行为,俄罗斯垮了会殃及池鱼,中俄两国都同样面临着美国的战略挤压。
  生活中,人们处理各种事情时,不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做过了头,二是未达到,三是恰到好处。做事不到火候固然是明显的缺陷,而做过头又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方面的事例和典故不胜弥举。成语东施效颦、画蛇添足、急功近利、物极必反是事情做过头的例证,而邯郸学步、掩耳盗铃、杞人忧天、刻舟求剑则是做事不足的典故,显然,事情做过头和做不足,都是十分危害的。
  过犹不及,就必然要求凡不走极端,这是辩证法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生的重要智慧,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做事走极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事情的结果就会改变,真理前进一步就是谬误人的一生都生活在“度”中,“度”的两端存在两个极限,做事需要思考正反两方面,即两个极端“过与不及”,然后,由两头向中间靠、不断动态调整,求得各方面的平衡点,找到这个平衡点才可以和谐,走极端显然与和谐背道而驰。
  西方文明注重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阿拉伯文明注重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中国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人有双耳、双眼、一口,应该多听、多看、慎言,言多必失。”社会关系中,人与人发生着普遍联系,人际交往需要度、不能走极端,热情过度会灼伤人,热度太低让人寒冷。朋友间相处,需保持一定距离,既不疏远、也不过密,太亲是“过”、太疏是“不及”,二者皆不可取;同事、上下级之间,当保持适度低调,太强势会搞僵关系、谦虚又成虚伪,赞美、诙谐可以调剂人际关系,但赞美过度成溜须、幽默过度成庸俗同样招致别人的反感爱人间相守,也是“适度距离产生美”,“适度距离”以不增加彼此的心理压力为前提,否则相距太远,幸福感和甜蜜感悄然流失,距离太近一览无余,容易引发审美疲劳、迷失自我,爱人间需要不断磨合融合;家庭教育,也不能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拔苗助长、打骂指责,会伤害孩子自尊,抑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自卑、逆反心理,而关爱过头甚至骄纵溺爱,同样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严重后果。
  过犹不及、不走极端,对每个人的生活和人生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亦是不断自我反思,生活中是否存在过犹不及的情形,这方面的教训和体会也是颇多。在与人相处上,一贯认为当不亢不卑,但生活中太傲气太谦卑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亢不卑的度拿捏不准,影响到人际关系;在情绪波动时,往往随性而为,说出、做出一些极端的言语和行为,事后也是懊悔不已;业余喜爱文字、音乐多年,自己深深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在于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意犹未尽的感受,文字不必过于直白,否则会失去文字的美感,音乐也如此,一首好的音乐、尤其吹奏一曲动人的口哨音乐,需要抑扬顿挫、刚柔相济、气息饱满,而平铺直叙的曲子、过刚过柔的曲调,却很难打动听众的心,这就是过犹不及、达到中和的朴素道理。孔子说,明白过犹不及、达到中和的人是圣人,而作为平常人,我们要怀一颗平常之心、淡然之心,从自己生活的实际出发,努力做到不偏不倚、知行合一,修身养性、少走极端,这样也不失为一个成功的人生。
  当你生气时,是否想到过犹不及;当你甜美时,是否想到过犹不及;当你痛苦时,是否想到过犹不及;当你失败时,是否想到过犹不及。如果是“过”了,请缓一下脚步,事缓则圆;如果尚“不及”,请再加一把力,成功的曙光就在前头。
  在人生旅程的每一天、每一年,你是否想到做人做事不走极端、过犹不及,其实,过犹不及的朴素理念,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中持有、回响...... 





文章评论

宁静止水

先来占个位,坐下来慢慢地欣赏[em]e112[/em] [em]e112[/em] [em]e160[/em] [em]e112[/em]

宁静止水

在我们生活中,无论是与人交往,抑或是处理事情,能够达到恰到好处,实属不易!过于不及,常在身边围绕,能够达到那种淡然而又平静的内心,做事不偏不倚,不温不火,拿捏其中的那个度,于我而言,真的需要历练![em]e160[/em]

水木清华

文水越来越嗨啦,今天可不是老子节日,[em]e120[/em]圣诞快乐![em]e181[/em]

宁静止水

过犹不及,道理都懂,可是真正面对的时候,心里总是那么难以把握,常常在过以后中自责和懊恼,谢谢大哥这么深入浅出的剖析了过于不及的之间的利弊,品读过后,深深地懂得无论是家庭,还是教育孩子,真的要遵循事物内在的必然规律,不能过而为之,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逐渐地学会慢慢地沉淀自己,凡事能尽力达到恰到好处。。。。。[em]e160[/em]

陈华

关于过犹不及,我最深的体会是喝酒。劝酒、派酒被形式主义绑架后,就是赤裸裸的伤害。然而,跟熟悉的朋友们一起饮酒,劝和派却又是必不可少的,会让人觉得相聚的欢乐时光是多么美好,更多的是留恋与不舍。

山间小溪

为人 处事 都做到适度 没一定的修为 难达 但就如作者你说的 狂欢时 问问 是否过了头 悲愤时 想想 是否太感性 这 与适度更近

彩霞

水满则溢,虚之则亏。 尘世行走,做人做事,为人处事,言语举止,工作生活,皆适时有度,寻找最佳切合点,恰到好处。 太过,不及都不可取,然而真正运作起来,掌握到恰到好处的那个度,实非易事。 高山友,你是不过,亦不是,不及,不偏不倚,运筹帷幄,游刃其中,平衡而行,是吧。

高山

@{uin:1106992158,nick:原野清风} [em]e181[/em]

雪儿

为人处事,事事要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实属不易,那需要经过岁月的沉淀。

柳丝清扬

“过犹不及 ,事缓则圆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哲学。[em]e100[/em]

柳丝清扬

高山老师的文字触动了多少灵魂?看到你的这篇文字,我的心也不由为之一颤,心中迷雾顿时消散。。。谢谢啦![em]e183[/em]

素心若雪

《过犹不及》,在哥哥深入浅说的墨香里,让读者感悟到交友、行事,都要有健康的界限。 设立健康的界限,不仅不会伤害他人, 还可丰富刚强自己。 凡事,要放平心态,理性分析,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阅后,确是受益匪浅!

素心若雪

大多女子,往往感性。 感性女子,不会按常规出牌的。 她们有的是改天换地的奇思妙想。 她们所有的感悟来自焦头烂额的四处碰壁,然后,小有感悟片刻,又明媚出发。 女子,就是在不断的折腾中前行。也许,这也是小女子的一种乐趣 。 看了哥哥的文字,今后,可要中和下行事风格哦[em]e11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