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话马
个人日记
马在人类驾驭的六畜里面,是最敏锐、最迅捷、最能用速度创造成果和效益的,赞誉声也就不绝于耳。
农人夸:“马牛年,好耕田。”士卒夸:“马到成功,旗开得胜。”金榜题名的文士夸:“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建功立业的将相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马身上承载着士农工商的企盼!马年里负荷着男女老少的希望!
然而,一声美好的祝福容易,将那美好的祝福变为美好的现实却要付出清醒睿智的努力。如何变得清醒睿智?历史深处隐藏的马匹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就让我们走近那些骏骐骥驺吧!
一、拽拉着历史的车轮滚动
翻开典籍一阅,闭住眼睛一想,在人类的进程中最不能忽略和忘记的动物就是马。
如今那些渐行渐远淡出众生视野的马,曾经拽拉过时代的犁铧,转动过岁月的车轮。
马用自身的热能把人们驮进了现代化的门前,人们乘坐着汽车、火车飞奔而去,再回首它已成为远去的风景,成为古道边西风里怅然若失的瘦马了。
在上古的晨光里,飞驰的骏马最早驮载的是黄帝的英姿。骏马成为黄帝和将士的坐骑。以人类前所未有的速度,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胜券也就稳操在手里了。
只是那摧枯拉朽一般的凌厉攻势,让人心惊,让人肉跳,让人觉得非熊、罴、貔、貅、貙、虎而不能为之!
从此,马走进了人类的世界,耕田拉车供人衣食,奔驰征战予人权势。谁拥有了骏马,谁就拥有了生存的活力;谁拥有了骏马,谁就拥有了制胜的动力!
国力的较量,不比别的,比的就是马。谁的马匹多,谁的马剽悍,谁就拥有了征服天下的力量。
将骏马的力量放大到极致的是成吉思汗。他和他的子孙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最多时竟达到24万人,当然也就是拥有骏马24万匹。
这些马都经过艰苦的磨炼,夏不怕热,冬不怕寒,连续行军还可以不吃东西。更为可贵的是其中多是母马,士兵还能喝马奶充饥。
凭借这些骏马,蒙古军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几乎踏遍了整个亚洲和欧洲,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蒙古军制胜的法宝是马,之前金军南下立国的法宝是马,之后满清入关取代明朝的法宝还是马。
马,骏马,虽然不曾主宰过历史。但是,人却靠马赢得胜利,主宰了历史。
成也马,败也马。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打开历史,那些英雄,那些豪杰,有几个不是在马背上建功的?那些王侯,那些将相,有几个不是在马背上立业的?
1. 周穆王巡游天下,靠的是八骏,《拾遗记》里的八骏是:
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
三名奔宵,野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
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
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这是何等的超凡脱俗!
2. 秦始皇横扫六国,靠的是七匹名马,《古今注》记有:
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
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既可追风,又能追电,比之周穆王的骏马,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3. 就连汉文帝也有良马九匹,《西京杂记》名之:
浮云、赤电、绝群、逸群、龙子、嶙驹、绝尘,紫燕骝、禄螭骢。
4. 身经百战的李世民怎能没有骏马?虽然只有六匹,却也彪炳人世,史称昭陵六骏:
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骓,
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
5. 最为令人仰望的是关云长的赤兔马。赤兔马原本是吕布的坐骑,俘获后曹操将之赠予关云长。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走的就是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靠的就是赤兔马,那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英俊!
6. 最为令人感动的是刘玄德的的卢马。的卢马是刘表赠送的,“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时人以为“大凶之物”。然而一代枭雄刘玄德被蔡瑁引兵追杀,阻在檀溪,水深流急,无法逾越。生死关头,的卢飞跃而起,一蹦数丈,跨过天险。那是何等的威武,何等的神奇!
在飞驰的马背上,一个个凡夫俗子变成了英雄豪杰,一个个英雄豪杰变成了帝王将相。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多么壮美的景象!
罗贯中老先生巨笔一挥,天宫的火龙飞旋而降,降为关云长胯下的赤兔马。老先生之所以激情满怀地赞扬马,还不是因为骏马是当年最强劲的生产力,最剽悍的战斗力!
二、人性的复苏
马,神奇的骏马,怎不让人爱你,更爱你!在历史的画卷上,马用它铿锵的铁蹄勾画出辽阔的疆域,用它矫健的身躯驮载出威武的龙庭。马不是雕塑家,却在雕塑历史。
雕塑历史的骏马,也常常被人雕塑。马雕塑作品中最艺术、最威武的堪称兵马俑。兵马俑复活了一个摧枯拉朽的军阵,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时代,故而被列入“世界八大奇迹”。
初看,兵马俑以兵为主,千百个形姿各异的将士俑复活了一个强盛的秦朝。然而,若是没有那些生机盎然的战马,绝不会有这些胜券稳操的将士。
正缘于此,我每次走近兵马俑,总是陶醉于那一匹匹拉车的陶马,它们膘肥体壮,张鼻嘶鸣,双目圆睁,两耳竖立,时刻准备驰骋疆场;总是陶醉于那一个个驾车的御手,他们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整装待命,时刻准备沙场立功;
总是陶醉于那一个个骑士,他们右手牵马,左手提弓,一旦令下,腾身上马,时刻准备摧枯拉朽。这个悄无声息的军马阵,静极生动,活力迸溅,将千载前的恢宏气势跃现当代,惊诧人寰,真是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马,战马,活活是兵马俑的外在风骨,内在灵魂。
这是我首次走进兵马俑的思考和感慨,后来再去,再去,眼光的复杂迷茫了头脑。我不再简单地论断兵马俑,而是将之视为人性复苏的一种写真。
我看过了齐国的车马坑,又看过了晋国的车马坑。毫不讳言,强秦是以暴力杀戮夺得天下的,可是在煊赫自我的威力时并没有殉葬活人,连马也不忍心殉葬,而只是塑俑,用陶土烧制马的塑像。
齐国则不然,那车马坑里埋的是累累白骨,殉葬的是活生生的骏马。站在坑畔,扑面而至的是数千年前的森森阴气,腥腥血风。从鼻孔嗅到的是残忍,是恐怖,是黑暗的人性。
我不敢多想,缩身而出,我为先人身上的兽性而战栗,而胆寒。 岂不知还有比之更令人战栗,更令人胆寒的,这就是晋国的车马坑。在这个坑边我不只看到累累白骨,而且听到萧萧嘶鸣,嘶鸣着挣扎,嘶鸣着绝望。
就在绝望的嘶鸣里,这一匹匹旷世奇骏窒息了呼吸,憋死在坑穴。毫无疑问,残暴的人对这些生命的嘶鸣抗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覆土,覆土,用更为疾速的覆土埋葬了这些鲜活的生命。
当耳畔震响这嘶鸣时,我在战栗和胆寒里羞愧,愧对那些给人类以动力活色的骏马啊!
看过晋国这车马坑就会发现,齐国那车马坑固然残忍,却比晋国减轻了些许。晋国的马匹白骨叠压,杂乱无章,是将战马赶进去活坑的。
齐国则不然,马骨有序,排列整齐,显然,那些马是被麻醉药放倒后才坑埋的。这样的坑杀固然也是杀,却等同于如今的安乐死。似乎,愚暗的人性在此减轻了一份愚暗,残忍的人性在此减轻了一份残忍。
从晋国活生生的坑杀,到齐国安乐坑埋,再到秦国陪葬陶制骏马,人类驱散心灵的雾霾,放射出温馨的光缕。
兵马俑透射出人性复苏的晨曦!
三、马身上的哲学
写下这个标题,我的眼前缭绕起春天的景致。绿草茵地,百花争艳,一匹匹骏马安闲地走过。白居易看见了,兴奋地写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原来,马身上没有哲学,那哲学是人赋予的。
《淮南子·人间训》赋予的哲学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福一体,这潜伏在滚滚红尘的世理通过马演绎得浅显明白。
马再次出场,伯乐也随之上镜。多少年后,韩愈回望那段世事,感慨出一篇《马说》,他在其中坦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的感慨,何为不是对世人的告诫,看似说马,实是劝人。人才时时有,处处有,发现人才的人却不一定时时有,处处有。
当今要实现中国梦,要建成小康社会,自然离不开人才。常见领导求贤若渴,惋叹人才难得,岂不知人才就在身边。
说穿了,马身上的哲学,是人世的哲学,是引导世人过日子、过好日子的哲学。
四、成语里挽留的马
时光闪电过,往事成蹉跎。在我童年还可以看见马耕田,马拉车,尤为风光的是娶媳妇不再坐轿,新郎新娘都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在鼓乐声里转村过巷,体面而又潇洒。马自然无比光彩。
遗憾的是,马就这样光彩地谢幕了。仿佛是一转脸的功夫,遍及城乡再难见到马的踪影。
马的消失,标志着人类有了新的发展动力。自从瓦特的眼睛盯上蒸汽,焚烧就日渐成为这个星球的动力。无论是蒸汽产生的力量,还是热电产生的力量,都离不开焚烧。焚烧出的力量使骏马穷极其力也难及一二。
骏马不会想到,时下不仅有高速公路,还有信息高速公路。时下的人能飞离大地,还能飞往太空。用飞翔的速度回望往昔的骏马,似乎是怀恋落后,抱残守缺。
然而,这怀恋里何尝没有对现代文明的隐忧?肆意地攫取能源,疾匆地焚烧物质,恐怕焚烧不完这个星球,人类就会在霾天迷蒙中窒息。
转念一想,另有所悟,骏马虽然远去,可是淡出视野的仅是马的形姿,马的品格、马的文化早就融化进人的精神天地。倘若我们能很好地回味马的品格、马的文化,马或许会把人带出精神困境、发展迷途。
且不论其他,仅就有关马的成语,便是一道难得的精神盛宴。我信手一拈,就牵出一串:千军万马、秣马厉兵、戎马倥偬、兵强马壮、横刀立马、金戈铁马;驷马难追、人欢马叫、马不停蹄、跃马扬鞭、快马加鞭、下马看花;牛头马面、溜须拍马、声色犬马、心猿意马、兵荒马乱、害群之马、人仰马翻……
真真是品类众多,花色齐全,比满汉全席还要丰盛,还要养人。仔细品尝,那些成语装满了陈年往事,装满了历史兴衰,装满了成败得失。
回味成语,可以走近马、阅读马、反思马,以马鉴世,清醒头脑,就会奔驰于一个全新的精神领空。这样才不至于心猿意马,急功近利;这样才会一马当先,万马奔腾;这样才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