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电影

个人日记

    当影院暗下来,一部电影的展开,常常会把你带入一个故事,抑或一段历史,譬如——《金陵十三钗》

    遥记《石头记》里的石头城,那繁华迤逦的风情,现在是狼藉、废墟,我们的女孩儿在这里奔逃,炮火的轰鸣掩不住她们惊恐的尖叫。战争的恐惧,亡国奴的滋味,我没有尝过,但这就是活生生的历史。外公在世时跟我说过鬼子进村的事情,一个日本兵用刺刀抵着外公的胸膛:“花姑娘的有?”,这段真实的历史随着外公的离世,随着日常忙碌的生活几乎为我所淡忘,但电影画面的冲击,它又强有力的在我的记忆里跳跃出来

    我的心跟着剧情一步步向前走,我的心随着电影中的人儿一起痛和欢乐,民族大义、国难当头下演绎出的小人物的命运和人性的光华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沦陷,绝望的南京,一群教会女学生因为没赶上逃命的船只只好又回到教堂,在回去的路上,李教官率领的十几个准备撤退的国民党残部以血肉之躯从日本人手中保护了她们的性命,而战士们则因寡不敌众而牺牲,只余李教官一人幸免于难。而另两个走散的女学生则和殡葬师约翰也平安的撤回了教堂。教堂里充溢着生的渴望和死亡的阴影,灰暗的色彩,压抑的气息,却因为一群妓女的到来,她们花枝招展的艳丽而鲜活起来。一群平素里素无交集的人们,女学生,风尘女子,殡葬师,战士,却因为战争戏剧性的聚集在一起

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在女学生们鄙夷的目光下,占据了地窖,蓬勃热闹的生活似乎又开始了,她们打麻将,弹琴,唱歌,喝酒,打情骂俏,唧唧歪歪的扭动着腰肢,在死神目光笼罩下的南京,秦淮河的春天,似乎在这里活了起来。

生灵涂炭的南京,即使是神的领地,也难以安宁,一群禽兽般的日本兵冲进了教堂,躲在地窖里的玉墨们幸免于难,可怜的女孩儿们在恐惧中四散奔跑,即使约翰换上庄严的神父服,展开神圣的十字也无法挽救孩子们的一切。还是躲在教堂对面的李教官用生命和智慧消灭了日本兵,保护了女孩们,李教官在彩纸店和日本兵同归于尽,爆炸掀起的漫天绚烂的彩纸犹如我们勇士的生命充满着极致的美丽

几天后,文质彬彬的长谷川大佐率部登门为日本兵对女学生们的伤害表示道歉,但优雅的外表和教养的言行下还是侵略者的本质,他不顾约翰坚决的反对和真诚的哀求,强征女学生们两天后去为日本人的庆功会表演节目。女学生们心知,这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她们不甘被凌辱,相约集体自杀,这时,玉墨们站了出来:“我们替你们去……”

    平日里卑贱的风尘女子们,不知廉耻的外表下面,何尝不是有着自己惨痛的身世和自卑自痛的内心,何尝不是有着一颗向往着善与美的灵魂,这些平日被浮尘所掩住的风采,在面临人性最本质的抉择时,便纷纷迸出绚烂的光华来

    但,平等,就像约翰的疑问:人是平等的,她们,and她们,为什么是她们?

    我想,应该也是玉墨们想的,这里不是什么平等,而是对爱与美的维护。她们见到了那么多人世间的丑恶,这些女孩儿们,就像她们的过去,最可爱的孩子,犹如天使,犹如白纸,犹如晨间最娇嫩的雏菊,她们怎么忍心,怎么愿意,让我们的女孩儿们去面对人世间最可怕的丑恶,她们所维护的,又何尝不是她们自己

中国人讲究一个“义”字,现在,秦淮河的风尘女子们剪去长发,洗尽铅华,穿上学生服打扮成她们所神往的惟妙惟肖的女学生的样子,我们中国的女人,要把这个“义”字演绎成战争中最美的绝唱,就如电影的英文片名《The Flowers in War》。临行前,她们没忘记在怀中藏上一只玻璃刀,在夜色中,凛凛的闪耀着寒光,“笑里藏刀”的含义,从未如此可歌可泣

 

文章评论

淡淡的沉香

[ft=#0033ff,4,仿宋_gb2312]那群可敬可佩的妓女们,用她们的生命[/ft][ft=#0033ff,4,仿宋_gb2312]洗涤了身上的污垢,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展现出人性的光辉,那一刻她们像天使[/ft][ft=#0033ff,4,仿宋_gb2312]般纯洁,像圣母般高尚。。[/ft]

София

斯图,觉得你的影评写的比电影好看多了[em]e113[/em]上次就是看了你写的崔斯坦和伊索德,才特意找来影片看的。看的时候有点胸闷,以及仇日的情绪,这是难免的--南京失守大屠杀的背景下。故事不错,但是看完没有感动也没有回味:也许是老张要表达的情绪太多了,而个人喜欢某种情绪比较集中的电影。

凋零有声

[ft=,2,]我还没来得及去看这部电影,是否仅仅故事情节忠于了原著?而缺少了严歌苓所要表达的那种意境?[/ft]

树下望海

[ft=,2,]我顶张艺谋,也顶你的影评![/ft]

一叶知秋

人性的光华和民族的光辉在这里深深地触动我们,在2011年末,最美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