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记(十)

个人日记

    从1948年9月父亲在佳木斯农业试验场参加工作到父亲去世,32年,父亲一直工作在农业研究领域,从佳木斯到哈尔滨再到齐齐哈尔再回到哈尔滨。我看了父亲父亲写的研究工作简历,除了68年8月被关起来到70年3月全家被下放到宾县插队,父亲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做研究。70年父亲自由后来到宾县农村,看到农民不会种秋白菜,冬天只能吃土豆咸菜,就手把手的教农民种白菜。父亲看到村子旁边的山荒着,不声不响的弄来果树苗栽上。他卑微,但有底线。记得当同来农村插队的技术专家轰轰烈烈的试验种棉花,他不去评论,但他心里一定是认为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试验。82年我到宾县二龙山野游,顺道去插队的村庄看看,老乡告诉我那一片果树已经长成一片果园,被承包了出去    父亲喜欢农业,获得农业技术,虽然没有兴家,但却造福了全省范围内居民的菜篮子。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年,七台河城市刚刚建市,父亲无数次的到那里考察指导蔬菜种植技术, 受到了当地的好评。记得一天在放学路上,遇到一位父亲单位年轻的技术人员,她向同行的一位女士介绍这就是张技师的女儿,那位女士很激动,告诉我父亲如何帮助那个地方解决了种植蔬菜的技术问题。后来在父亲去世的追悼会上,那个城市的领导这样评价了父亲,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父亲这几十年如孺子牛般的钻研园艺科学,取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推广和利用。特别是从59年到去世前数十年进行白菜育种的研究,发现和研究推广新的品种。几年前我在饭局上遇见妹妹的同学,她告诉我,某某卖你爸爸的白菜种子发大财了。如果父亲的在天之灵有之,他会得到安慰,因为他数十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仍继续为老百姓的生活服务,这就是价值。
   这就是父亲,几十年只要他是自由的那他就一门心思的就是一件事工作和研究。 而且不计较名利荣誉,也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当文革结束开始注重科学研究的成果的时候,就开始有人剽窃父亲科研成果,或者伪造父亲课题小组成员。
  但父亲是幸运的感恩的知足的,因为是共产党让他发挥和贡献了他的技术和才能,给了他很高的技术职称和相应的高工资,在60年代父亲的月工资154元钱在当时属于高薪了,在单位工资也是最高级的。他的人生观早已完成了从为个人小家到为社会大家服务的转变。 
 

文章评论

joanne

流泪了!想哭就让泪水流,莫留苦涩在心头;沧桑人生慈父去,忍让谦和一人守。山青水秀路难走,遍洒甘露解烦忧;慈父无悔恩与怨,一生甘做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