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文艺汇演

个人日记

 

我小时候一直在农村上学,直到读了高中,依然在城市边缘徘徊。

 

农村的学校自有一种淳朴的味道,比如清明节,都是老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扎纸花,比如元旦前的文艺汇演,都是老师自己给同学们排演节目。演员们也没有正规的演出服,都是穿自己家的衣服,整齐一点,新一点就可以了。

 

上小学四年级那年,杜老师给排的节目是表演唱《绣红旗》。杜老师是本村跟我家沾亲带故的一个姐姐,民办教师,长得挺漂亮,估计也不识谱,完全靠记忆从歌剧《江姐》中扒下那段唱教给我们。

 

既然是表演唱,除了唱还得有表演。老师给安排的是,一个女生在前面拿个花绷子比划,四个女生在后面,两个人站着,两个人半蹲着,一人拽着红旗的一角,一起边唱边比划。那时候班里有十几个女生,能被选中演节目,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我在班里是学习最好的女生,但长得不是最漂亮的。最漂亮的是一位姓姜的同学,文静秀气身材高挑,很适合跳舞。杜老师纠结了很久,终于把我安排到后面做人肉背景了。

 

姜同学老家是胶东海阳的,她和她的母亲以及弟弟跟着父亲住在单位的筒子楼里。胶东那地儿出苹果,青香蕉,红香蕉,黄金帅,特别好吃。每年秋天,她家的亲戚都给捎好几筐苹果来,每次我去她家做作业,都被扑鼻的果香勾得口水直流。姜同学的母亲手非常巧,会用布条盘各式各样的衣服上的盘扣儿。印象里,她的母亲文文静静,整天坐在床上做手工,全不像我们村里那些妇女,破马张飞的张嘴就骂人。姜同学的性格很像她母亲,也是个文静的女孩子。

 

练舞不能耽误学习,我们是放学后才到老师办公室里练习的。大概有一个月的日子里,我天天半蹲在暮色里,一只手紧紧拽着红旗的一角,另一只手穿上引下,比划刺绣的动作,嘴里还唱着“针儿长线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嘛绣红旗……”我那位漂亮的女同学,就是舞蹈的主角,则在我前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举着花绷子念念有词。记忆中,她那双穿着父亲单位发的翻毛牛皮鞋的脚,把办公室的地面,踢踏得尘土飞扬。

 

排练节目的目的,是在元旦前夕去公社礼堂参加文艺汇演。我们村离公社所在地大概有五里地,没有车,老师和演员都是徒步去的。我们被杜老师描了眉化了眼涂了口红,都不敢多说话,怕说话多了妆会残。大礼堂很大,下面是一排排座椅,台上有厚厚的丝绒幕布。不记得礼堂里有没有暖气了,反正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报幕的小姑娘穿着白衬衣红裙子,白袜子,黑色牛鼻子皮鞋。(这种装束,是我少年时代做梦都想有的,可惜一直没能实现。)那小姑娘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直到上初三那年我跟她成了同班同学,我还追问过当年她报幕的事。

 

报幕员从台侧走出来,背后是深红色丝绒幕布。她先高高举起右手行了标准的少先队队礼,然后开口道:某某年度元旦文艺汇演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小合唱,少先队队歌。表演者,某某村小学。绝对的字正腔圆声音洪亮。然后她闪身回到台侧,幕布徐徐拉开,一伙身穿杂色衣服的孩子正慌乱地站着队形。没有伴奏,没有伴舞,躲在一旁的老师给个开始的手势,没受过专业训练,纯正原生态的演唱就开始了。

 

已经忘记我们的演出过程和效果了,只记得演出结束后,杜老师带我们去照了一张相。很多年后,我在姜同学家又看到那张照片,照片里,杜老师坐在中间,我们五人围在她的身边,脸上的妆还没有卸,眉毛黑黑的,脸蛋儿和嘴唇儿红红的,很傻很天真的样子。

 

某天晚上看中央三套的《我要上春晚》节目,想起当年我们的文艺汇演,勾起我无限感慨。这么多年过去,杜老师已经有孙子了吧?而当年天真的我们,也已步入中年。

 

岁月是把锋利的刀,把皱纹刻在了人的脸上,把记忆刻在了人的心上。

图片 


文章评论

疏影轩主

旧文整理重发,主要是为分享到微信,给同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