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认清父教的三大优势

个人日记

认清父教的三大优势

——摘自《好好做父亲》

孙云晓:认清父教的三大优势

在教育子女方面父亲有着母亲无法替代、无法比拟的优势。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就说过:“尽管父亲并不代表自然世界,他却代表着人性存在的另一极——思想的世界、人造物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纪律的世界、旅行和冒险的世界。父亲角色对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亲至少有下面三大优势。

父教是性别之育

父亲是一位男性,母亲是一位女性,这种最为显著的性别差异使父亲在男孩女孩的性别形成和塑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个健康的父亲角色的存在对男孩的性别塑造是必不可少的。父亲是男孩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男子汉榜样,男子汉气质就是顺着父亲这座桥梁由父亲向儿子传递的。父亲对男孩性别角色的形成、性别行为的塑造以及性别社会化的完成发挥着至为关键的影响。

男孩对男性的认识,是从父亲开始的。从父亲身上,男孩学习如何举手投足,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爱女性。每个父亲都很容易从男孩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每个儿子长大以后也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父亲。

研究发现,充满男子汉气概的男孩,其父亲的教养行为往往是果断的、支配性的。相反,如果父亲在家里是软弱无能的,母亲具有支配性,那么,男孩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男孩会表现出过多的女性化气质。模仿是男孩性别角色形成的基本途径。

父亲是男孩的玩伴,习惯用男性特有的力度和行为风格对男孩产生特殊的吸引力。美国心理学家谢弗研究发现,在游戏中,父亲会严格地按照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标准来要求男孩玩那些适合其性别的游戏,否则,父亲就往往会惩罚男孩,这使得男孩更好地习得了男性的角色和行为模式。

父亲对女孩的性别角色塑造同样十分重要。父亲是女孩的第一个也往往是最重要的男性朋友。女孩的性别形成过程中,第一个途径是母亲,这个途径是直接的,主要是通过对母亲的模仿;另外一个途径就是父亲,这条途径是间接的,主要通过接收父亲这个异性的信息反馈。

在女孩很小的时候,父亲往往比母亲更加鼓励女孩去从事那些符合传统性别角色的活动,比如玩布娃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女孩往往会根据父亲的指导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自己的女性角色。父亲欣赏的性别行为往往就会被保留下来,父亲不予以鼓励的性别行为往往就会慢慢消失。父教缺失同样会对女孩性别角色的形成造成混乱。缺乏来自父亲的信息反馈,女孩往往就会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感到困惑,在与男性打交道时,也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表现出更多的焦虑。

父教是规则之育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逐渐社会化的过程,刚刚出生的婴儿是完全没有规则意识的,他可以自由地吃喝拉撒睡,一旦需要得不到满足,往往以哭叫的方式来自由表达。随着孩子的发育,孩子开始跟外部世界发生更多联系。大约两周岁时,孩子就需要一定的规则和指导,以现实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时候,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渐给孩子立规矩,了解社会规则、道德原则、风俗习惯以及行为规范。儿童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规则行为习惯化的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由规则构成的。一个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才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为这个社会所接纳,才有施展抱负的空间,才有成功的可能。那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往往都是一切规则意识没有建立起来的青少年,当他们的个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不是调整自己,而是以身试法,最后锒铛入狱。

在孩子规则意识、规则行为形成的过程中,父亲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父亲往往被看作孩子的规则来源。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也认为父亲的世界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纪律的世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母亲会表现出更多的包容,父亲更喜欢给孩子立规矩。如果连父亲都不舍得给孩子立规矩,那么往往就会没有人给孩子立规矩。李双江的儿子无照违法驾车并殴打他人的事情,就是典型的没有规则意识的行为,而这正是李双江对孩子缺乏管教、没有给孩子立规矩造成的。

让孩子认识规则、了解规则并按规则行事,有时候看起来像是一种限制,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有一项研究,想了解小孩子在设有篱笆和未设篱笆的游乐场游戏,哪种环境下比较守规矩。研究结果表明:小孩子在未设篱笆的游乐场会比较没有安全感,他们所到的场地范围较小,大都挤在游乐场中央;有篱笆的保护时,孩子游戏的范围更大,一直延伸至篱笆的边缘。

父教是运动之育

男性天生比女性有更高水平的运动潜能,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自然结果。运动是男性的天性,男性体内的肌肉水平更高,男孩体内澎湃着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这些都使得男性比女性更喜欢运动。因此,父亲在发展孩子的运动兴趣、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方面往往具有母亲无法比拟的作用。从下面两位父亲和两个孩子身上我们将会看到,这种作用体现得特别明显。

一位是康康,他曾经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节目主持人,现为驻外记者。他的父亲康健是我(孙云晓)的好朋友。

康健是北京大学教授、原北大附中校长,他的儿子康康出生时,体重只有5.2斤,令父母有些担心。于是,康健决定实践他独特的健康第一、体育为主的家教方针。

之所以把体育作为头等大事,康健说:“原因有两个,一是我的父母是医务工作者,他们认为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所以给我起名叫康健,反过来就是健康。在父母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热衷于户外活动。二是我很早就读过洛克的《教育漫话》,他在教育理论中突出强调的特点是关注人的健康。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意识到,无论做什么工作,最重要的是良好的身体素质。”

从儿子刚会走路到初中毕业的十几年里,康健每天都带儿子进行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从未间断。当儿子入学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后,坚持运动碰到了不少阻力。可是,康健依然认为,还是健康最重要。他说,提早为孩子在智力上作选择,也就是学习琴棋书画等特长并不明智,应让孩子长大后自己选择。

康康上小学高年级时,快放寒假了,学校里有两个训练班要活动,一个是专业足球班,另一个是学校奥数班,康康只能选择一个。康康喜欢数学,也很喜欢足球,但他没有勇气到足球班去,因为足球训练强度很大,而且要住宿。这时父母的态度就很重要。

康健知道孩子在体力方面不如别人,但他想让孩子经受一下磨炼,知道普通人和专业运动员的差别。于是,康健鼓励孩子上了足球班。那个假期至今令康康难忘,因为那是他经历的最艰苦的日子,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从那以后,康康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勇敢了。

康健发现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对康康的智力发展大有好处。虽然康康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于别人,但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原因在于精力旺盛,听课专心,作业完成速度快。即使偶尔失利,也充满自信。后来,身高1.80米的康康,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他兴趣广泛,体格健壮,状态良好。

另外一个例子是李红,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她喜爱运动的习惯又成就了她的人生,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路‘跑’进国际奥委会的”——她从天津跑到清华,又从清华跑到哈佛,最终跑向神圣的奥运殿堂,既收获了梦想与成功,又收获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她把这一切都归功于父亲,是父亲的督促和鼓励让她喜欢并且养成跑步这个好习惯的。

李红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认为,长跑是锻炼健康体魄、培养坚毅品格的最佳课程。

6岁生日前一天,父亲告诉李红:“红儿,明天是你的生日,爸爸要送你一件特别的礼物。”李红一听,高兴极了。第二天早上,李红被父亲从被窝里拽起来领到马路上。原来,父亲送给她的礼物是陪他一起跑步。从6岁开始,李红的父亲每天早上都带着她晨跑。有时候,父亲骑着单车陪她跑。在李红最累的时候,他总是严厉地不允许女儿停下脚步。这一跑,就是13年,李红就从小学一直跑到了高中毕业。

天津人都熟知的水滴体育馆所在地,就留下了李红儿时跑步的足迹,那时候家是起点,那里是终点,两者相距3公里,她每天早晨奔跑往返于其间,从小学一直跑到高中毕业。运动给李红带来的不仅仅是健康的身体,还有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喜悦。

1986年,带着学习尖子和体育尖子这两顶帽子,李红顺利地考入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从那以后,每天下午4点,李红都会停下手头的功课冲上操场,开始雷打不动的跑步锻炼。在清华的几年,李红一直是校体育代表队女子400米、400米栏、4×400米接力的主力运动员。4年大学生活,李红收获的不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400米女王”的称号。

她一路跑进了哈佛大学的校园,在哈佛校园,她每天仍不忘跑步。在跑步的时候,她的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男生,他们互生好感,由相识到相爱,热爱运动的她认识了同样热爱体育的老公。

自从2001年7月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以来,国际奥委会就一直在寻觅一个人。这个人必须同时符合3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中国人,会讲中国话,在中国出生;第二,要在美国受过教育,要有在美国大公司工作的经历;第三,这个人要熟悉欧洲的文化——因为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这个人将在未来的几年内,担负起国际奥委会北京2008代表处首席代表这一要职。李红正好符合这3个条件。她顺利地成为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做出了贡献。

李红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特别感谢父亲,感谢在6岁那年父亲带她走上跑步之路,并幸运地一路跑进了清华,跑进了哈佛,跑进了国际奥委会,让她同时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与爱情的甜蜜。

《好好做父亲》购买链接:

当当网:http://t.cn/zjOuMMm

京东网:http://t.cn/zjl8fk6

卓越亚马逊网:http://t.cn/zjl8fk6

淘宝网:http://chenxiaoshuwu.taobao.com(有签名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