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大德的悟道因缘

个人日记

 

1.二祖慧可大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1.二祖慧可大师悟道因缘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崇善,岂令无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
  慧可自幼志气不凡,为人旷达,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喜好游山玩水,而对持家立业不感兴趣。后来接触了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便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并产生了出家的念头。父母见其志气不可改移,便听许他出家。于是他来到洛阳龙门香山,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又到永穆寺受具足戒。此后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小乘佛教的教义。经过多年的学习,慧可禅师虽然对经教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个人的生死大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个迷。
  三十二岁那年,慧可禅师又回到香山,放弃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文字知见的做法,开始实修。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够借禅定的力量解决生死问题。这样过了八年。有一天,在禅定中,慧可禅师突然看到一位神人站在跟前,告诉他说:“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非)遥,汝其南矣(如果你想证得圣果,就不要再执著于枯坐、滞留在这里了。大道离你不远,你就往南方去吧)!”慧可禅师知道这时护法神在点化他,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神光。第二天,慧可禅师感到头疼难忍,如针在刺,他的剃度师宝静禅师想找医生给他治疗。这时,慧可禅师听到空中有声音告诉他:“这是脱胎换骨,不是普通的头疼。”慧可禅师于是把自己所听到的告诉了他的老师。宝静禅师一看他的顶骨,果然如五峰隆起,于是就对慧可禅师说:“这是吉祥之相,你必当证悟。护法神指引你往南方去,分明是在告诉你,在少林寺面壁的达磨大师就是你的老师。”
  慧可禅师于是辞别了宝静禅师,前往少室山,来到达磨祖师面壁的地方,朝夕承侍。开始,达磨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慧可禅师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不断地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就这样,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年腊月初九的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并下起了鹅毛大雪。慧可禅师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居然没过了他的膝盖。
  这时,达磨祖师才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心生怜悯,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慧可禅师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磨祖师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听了祖师的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决心,慧可禅师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的面前。顿时鲜血红了雪地。
  达磨祖师被慧可禅师的虔诚举动所感动,知道慧可禅师是个法器,于是就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
  达磨祖师于是将神光的名字改为慧可。
  慧可禅师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师道:“诸佛法印,匪(非)从人得。”
  慧可禅师听了很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师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禅师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祖师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禅师听了祖师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原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安”可安,安与不安,全是妄想。
  慧可禅师开悟后,继续留在达磨祖师的身边,时间长达六年之久(亦说九年),后继承了祖师的衣钵,成为禅宗的二祖。
  据史料记载,二祖慧可付法给二祖僧璨后,即前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
  曾有人问二祖:“师是道人,何故如是(师父,你是个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你怎么可以出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呢)?”
  二祖回答道:“我自调心,何关汝事(我自己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心,跟你有什么相干)!”
  慧可禅师长于辞辩,他虽无意推广自己的禅法,但是知道他的禅法的人却日渐增多。随着他的影响一天天地扩大,他的弘法活动遭到了当时拘守经文的僧徒的攻击。当时有个叫辩和的法师,在寺中讲《涅槃经》,他的学徒听了慧可禅师的讲法,渐渐地都离开了讲席,跟随慧可禅师学习祖师禅。辩和法师不胜恼恨,于是在邑宰翟仲侃的面前诽谤慧可禅师,说他妖言惑众。翟仲侃听信了辩和法师的谗言,对慧可禅师进行了非法迫害。慧可禅师却怡然顺受,曾无怨色。灯录上记载,慧可禅师活了一百零七岁,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谥大祖禅师。  
  关于慧可禅师的生前开示,《楞伽师资记》卷一中有少许记载。慧可禅师的“略说修道明心法要”云--
  “《楞伽经》云: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死,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尽十方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禅而成佛者,无有是处。《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荫重云覆障,众生不见。若逢智风,飘荡五荫,重云灭尽,佛性圆照,焕然明净。《华严经》云: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亦如瓶内灯光,不能照外,亦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光起得明净,日光不坏,只为雾障。一切众生清净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若妄念不生,默然净(静)坐,大涅槃日,自然明净。俗书云:冰生于水而冰遏水,冰消而水通; 妄起于真而妄迷真,妄尽而真现。即心海澄清,去身空净也。故学人依文字语言为道者,如风中灯,不能破闇,焰焰谢灭。若净坐无事,如密室中灯,则解破闇,昭物分明。……若精诚不内发,三世中纵值恒沙诸佛,无所为。是知众生识心自度。佛不度众生,佛若能度众生,过去逢无量恒沙诸佛,何故我不成佛?只是精诚不内发,口说得,心不得,终不免逐业受形。故佛性犹如天下有日月,木中有火,人中有佛性,亦名佛性灯,亦名涅槃镜,明于日月,内外圆净,无边无际。犹如炼金,金质火尽,金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亦如泥团坏,亦如波浪灭,水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华严经》云:譬如贫穷人,昼夜数他宝,自无一钱分,多闻亦如是。又读者暂看,急须并却,若不舍还,同文字学,则何异煎流水以求冰,煮沸汤而觅雪。……”
  另有向居士,闻二祖盛化,致书通好云:“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争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谒,聊申此意,伏望答之。”慧可禅师阅后,回书云:
  “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
   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
   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
  上面所引两段引文,基本上代表了慧可禅师的禅学主张,以及后代禅宗发展的主流。

 
图片

 

480位大德的悟道因缘

1.二祖慧可大师 2.三祖僧璨大师 3.四祖道信大师 4.五祖弘忍大师 5.六祖慧能大师
6.牛头法融禅师 7.牛头慧忠禅师 8.坦然禅师 9.蒙山道明禅师 10.韶州法海禅师
11.吉州志诚禅师 12.洪州法达禅师 13.寿州智通禅师 14.江西志彻禅师 15.信州智常禅师
16.广州志道禅师 17.河北智隍禅师 18.荷泽神会禅师 19.永嘉玄觉禅师 20.蒙山光宝禅师
21.南岳怀让禅师 22.马祖道一禅师 23.百丈怀海禅师 24.大梅法常禅师 25.五洩灵默禅师
26.盘山宝积禅师 27.大珠慧海禅师 28.泐潭法会禅师 29.石鞏慧藏禅师 30.汾州无业禅师
31.西山亮座主 32.洪州水潦和尚 33.襄州庞蕴居士 34.五台隐峰禅师 35.沩山灵祐禅师
36.黄檗希运禅师 37.长庆大安禅师 38.古灵神赞禅师 39.赵州从谂禅师 40.云际师祖禅师
41.陆亘大夫 42.芙蓉灵训禅师 43.临济义玄禅师 44.千顷楚南禅师 45.相国裴休居士
46.大随法真禅师 47.灵云志勤禅师 48.严阳善信尊者 49.关南道吾和尚 50.漳州罗汉和尚
51.金华俱胝和尚 52.青原行思禅师 53.石头希迁禅师 54.药山惟俨禅师 55.丹霞天然禅师
56.大颠宝通禅师 57.京兆尸利禅师 58.招提慧朗禅师 59.兴国振朗禅师 60.云岩昙晟禅师
61.澧州高沙弥 62.刺史李翱居士 63.三平义忠禅师 64.石霜庆诸禅师 65.渐源仲兴禅师
66.洞山良价禅师 67.夹山善会禅师 68.翠微无学禅师 69.投子大同禅师 70.清平令遵禅师
71.云盖志元禅师 72.龙湖普闻禅师 73.张拙秀才 74.洛浦元安禅师 75.三角令珪禅师
76.感温禅师之侍者 77.观音岩俊禅师 78.永安善静禅师 79.木平善道禅师 80.茶陵郁山主
81.唐朝因禅师 82.楼子和尚 83.神照本如法师 84.天竺证悟法师 85.无名僧
86.天皇道悟禅师 87.龙潭崇信禅师 88.德山宣鉴禅师 89.岩头全奯禅师 90.雪峰义存禅师
91.泉州瓦棺和尚 92.瑞岩师彦禅师 93.罗山道闲禅师 94.云门文偃禅师 95.玄沙师备禅师
96.玄沙门下参云门 97.长庆慧稜禅师 98.鼓山神晏国师 99.镜清道怤禅师 100.金轮可观禅师
101.隆寿绍卿禅师 102.云盖归本禅师 103.越山鼐禅师 104.太原孚上座 105.朋彦上座
106.黄龙诲机禅师 107.国清师静上座 108.保福清豁禅师 109.吕岩洞宾真人 110.清凉文益禅师
111.清凉休复禅师 112.龙济绍修禅师 113.仰山慧寂禅师 114.香严智闲禅师 115.盐官座下僧
116.京兆府米和尚 117.南塔光涌禅师 118.无著文喜禅师 119.双峰古禅师 120.天台德韶国师
121.灵隐清耸禅师 122.百丈道恒禅师 123.永明道潜禅师 124.报慈文遂禅师 125.报思玄则禅师
126.智者全肯禅师 127.瑞鹿遇安禅师 128.兴教洪寿禅师 129.兴化存奖禅师 130.涿州纸衣和尚
131.定上座 132.慧颙禅师座下僧 133.胡钉铰 134.从漪上座 135.宝寿和尚二世
136.风穴延沼禅师 137.钟司徒 138.首山省念禅师 139.汾阳善昭禅师 140.叶县归省禅师
141.浮山法远禅师 142.归省禅师座下僧 143.谷隐蕴聪禅师 144.广慧元琏禅师 145.三交智嵩禅师
146.石霜楚圆禅师 147.金山昙颖禅师 148.华严道隆禅师 149.文公杨亿居士 150.翠岩可真禅师
151.黄龙慧南禅师 152.杨歧方会禅师 153.长水子璿讲师 154.云峰文悦禅师 155.净住居说禅师
156.节使李端愿居士 157.冶父道川禅师 158.云居道膺禅师 159.道膺禅师 160.疏山匡仁禅师
161.龙牙居遁禅师 162.华严休静禅师 163.北院通禅师 164.钦山文邃禅师 165.杭州佛日禅师
166.黄檗山慧禅师 167.石门献蕴禅师 168.洞山座下僧 169.大阳警玄禅师 170.投子义青禅师
171.福岩审承禅师 172.罗浮显如禅师 173.白马归喜禅师 174.芙蓉道楷禅师 175.宝峰惟照禅师
176.长芦清了禅师 177.天童正觉禅师 178.圆通德止禅师 179.智通景深禅师 180.华药智朋禅师
181.香山尼佛通禅师 182.净慈慧晖禅师 183.瑞岩法恭禅师 184.吉祥元实禅师 185.投子道宣禅师
186.洞山守初禅师 187.清凉智明和尚 188.福严良雅禅师 189.雪窦重显禅师 190.云盖继鹏禅师
191.云居晓舜禅师 192.育王怀琏禅师 193.令滔首座 194.天衣义怀禅师 195.修撰曾会居士
196.圆通居讷禅师 197.圆照宗本禅师 198.法云法秀禅师 199.侍郎杨杰居士 200.签判刘经臣居士
201.清献赵抃居士 202.慧林怀深禅师 203.黄龙祖心禅师 204.宝峰克文禅师 205.黄檗惟胜禅师
206.开元子琦禅师 207.仰山行伟禅师 208.隆庆庆闲禅师 209.雪峰道圆禅师 210.黄龙悟新禅师
211.黄龙惟清禅师 212.泐潭善清禅师 213.黄庭坚居士 214.秘书吴恂居士 215.万杉绍慈禅师
216.慧圆上座 217.苏东坡居士 218.兜率从悦禅师 219.法云佛照杲禅师 220.泐潭文准禅师
221.九峰希广禅师 222.清凉慧洪禅师 223.石头怀志庵主 224.尊胜有朋讲师 225.参政苏辙居士
226.空室智通道人 227.上封本才禅师 228.应端禅师 229.黄龙道震禅师 230.天童普交禅师
231.圆通道旻禅师 232.二灵知和庵主 233.慈氏瑞仙禅师 234.丞相张商英居士 235.西蜀銮法师
236.云岩天游禅师 237.中岩蕴能禅师 238.信相宗显禅师 239.左丞范冲居士 240.枢密吴居厚居士
 

 
图片

圆瑛大师--禅诗精选

 大师擅诗善画,禅意诗情,风韵清雅,翰墨因缘,得者宝之,此亦是大师度众生之方便法门。


《一吼堂诗集》

常州天宁禅宁定后口占
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
洞澈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
注:定后为入楞严大定,开悟、悟道之后。

宁波天童寺定后口占
山穷水尽转身来,迫得金刚正眼开。
始识到家无一事,涅般生死绝安排。

参禅十首    


参禅直下达根源,圣解凡情两不存。
大道休从心外觅,湛然寂照便归元。


提起疑情剔起眉,精神拌擞顿忘疲。
离心意识勤研究,反复看渠渠是谁。


这个话头岂等闭,看来着力似登山。
纵然到得无心处,即此无心又一关。


未生消息无多旨,但看行藏语默谁。
识得渠侬真面目,穿衣吃饭总相宜。



返照心源万境空,冷湫湫地起清风。
忽然涌出扶桑日,一法通时法法通。

 


欲知父母未生前,一段真机体自然。
且向情关未动处,轻轻着眼试参研。


漫道参禅不用疑,不疑不悟语无欺。
疑团结处尘情尽,自有寒灰豆爆时。



有时掉举或昏沉,这里应须善用心。
寂寂惺惺惺寂寂,调和定慧要均平。


用心切忌妄追求,老实单提死话头。
任运施为皆这个,骑牛何必去寻牛。


也大奇兮也大奇,自家面目自家知。
何须唤取木人问,眼下鼻尖眼上眉。

念佛  
七宝壮严七宝林,弥陀势至与观音。
无边殊胜西方境,只在当人一念心。

 

结冬起禅
天寒地冻好参禅,巨冶宏开灿圣贤。
烈焰红炉看点雪,一堂龙象气无前。

靳翼青居士原韵四绝
禅净双修数十秋,真空妙有一齐收。
藏身之处没踪迹,未许苍苍盖上头。
无始无终不计週,森罗万象此中收。
一朝踏着还归路,惹得虚空笑点头。
研穷教法春复秋,三藏都从一字收。
识得一归何处去,原来不离脚跟头。
解行相资十五週,工夫只在刹那收。
到家一笑原如是,万派都从活水头。

翠竹青松尽是禅
万法由来只一心,分明直截报知音。
堂堂露出真消息,春满人间花满林。

解禅七
放下万缘四七天,同参父母未生前。
而今好个真消息,雨满千山水满川。

上堂说法

一音未启吼如雷,尘说刹说无间歇。

这段真风会也么,莫向其中起分别。

禅净双修
禅净双修四十年,了知净土即深禅。
有人问我其中意,云在青山月在天。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