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译析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
手机日志
读 《山 海 经》(其一)
陶渊明
【原诗】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1]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2]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3]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4]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5]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6]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7]
【今译】
初夏时节草木竞长,
绕屋树木枝叶扶疏。
众鸟欢欣有所依托,
我也喜爱我的草庐。
耕田播种事已完毕,
闲时还家读我诗书。
僻巷隔绝深辙大路,
常使故人转车回去。
高高兴兴斟上春酒,
摘我园中菜蔬下厨。
微微细雨东边飘来,
好风同来让人宽舒。
泛读《穆天子传》故事,
浏览《山海经》里画图。
俯仰之间穷尽宇宙,
再不快乐又将何如!
【注释】
[1]孟夏:初夏。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纷披的样子。[2]欣有托:因为有了依托而高兴。[3]穷巷:僻巷。隔:隔绝。深辙:大车的车迹,代指大路。颇:相当多地。回:使回转。[4]酌:斟酒喝。[5]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6]周王传:指《穆天子传》。据说晋人从魏襄王墓中得此书。书中记述周穆王观四荒,西游作宾于西王母的故事。晋·郭璞为之注。山海图:指《山海经图》。《山海经》有古图及汉所传图。晋·郭璞为《山海经》作注,有图及赞。[7]俯仰:一俯一仰(低头抬头)之间,指在很短时间内。终:穷,穷尽。
【简析】
《读〈山海经〉》组诗共十三首,是诗人晚年读《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时有感而作,其中多借古咏今。本诗为组诗之首,未涉任何史事,可以看作组诗的总序。诗中抒写隐居躬耕、悠闲读书的乐趣。
全诗共分三部分。
诗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诵读《山海经》等书的时间与环境。初夏时节,草木欣欣向荣,相互竞长,绕屋绿树,枝叶扶疏。诗人说众鸟在枝上筑巢安栖,因托身有所而欢欣,我自然也爱自己的庐舍,为之感到欣慰。研究陶诗的学者认为这“隐然有万物各得其所之妙”,从而突现出诗人顺应自然界万物所归的和谐心境。
“既耕亦已种”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此部分景物描写与叙事交相进行,具体叙写田园之乐。翻耕播种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由于所居的僻巷与车辙隔绝,常使来探望自己的故人中途回车而去。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蔬菜而食。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细雨从东飘来,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泛览《周王传》”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这部分与题目相接,写诗人在惬意心情的驱使下,翻开《穆天子传》、《山海经图》等书画浏览。在俯仰之间,便穷尽宇宙,得到无穷的乐趣。最后二句是全诗主旨的完整概括。“乐”字是本诗的诗眼,“不乐”句以感叹的方式结束全篇,既是全诗感情的归依,也是诗歌情感的升华。
此诗有叙述,有议论,有写景,有抒情,众体皆备。诗歌采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如“田家语,看似不经意地信笔写来,却又意味淳厚,韵致隽永,充分表现了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清人温汝能评曰:“此篇是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诗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陶诗汇评》);沈德潜极赞此诗达到了“观物观我,纯乎元气”的境界。
文章评论
&NB∏
[em]e3016[/em][em]e3045[/em][em]e7215[/em]Flkwe- 逮住偷腥的猫 它想的还是那条鱼
~e=4o!9b2d
嘲洗此致仔[em]e6023[/em][em]e8008[/em][em]e7337[/em][em]e7421[/em][em]e6017[/em]
自甘堕落 @
[em]e7167[/em]0KW仅有的坚强,也给你了、、 你还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