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诗词“创作”的一点感想
个人日记
针对有朋友指出,我权且算作诗词的一些率性之作,没有诗词的严谨格律,缺少必要的规矩,不能算是诗词的批评,我是这样认为的:目前我们已没有了过去的语境,诗词一路已属于幽静独赏,已没有了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的可能。换言之,要发扬光大,已基本没有可能和必要。诗词有韵律,平仄相应固然好,但有时限制太多,需费心雕琢。往往出句对句严谨了,但意境失去了。我认为写诗词可以宽泛些,有诗词的一般特征即可。我不喜欢一些现在诗,太过宽泛,整首诗没有韵脚,和散文有何区别?我胡诌诗词的原则,借一个成语权且叫“借尸还魂”吧。即满足诗词一般格式的需要,可以不过于推敲平仄格律,让自己的“魂”自由驰骋其中,已到达抒发心性,随意涂抹,可讽可赞,可抑可扬,率意而为的目的。老树先生的作品也曾经受到一些朋友的善意提醒甚至方家学者的批评,但如果他的作品失去了语言质朴通俗,风趣幽默的一些特征,同现在的语境刻意拉大差异,甚至太过于雕琢和文雅,估计就不会有当下火热的老树现象了。这也算本人的观点和继续乐此不疲进行胡诌乱写的原则吧!
文章评论
青雨
[em]e160[/em]
淸楓語兒
[em]e179[/em][em]e160[/em][em]e176[/em]
六楼听雨
很好!仰慕老树!支持一尘大师!所谓大俗大雅,俗和雅大多是观者的角度不同而已,率性随心,本身已是风雅。[em]e160[/em][em]e163[/em][em]e179[/em]
°夏沫浅雨つ
有风格,幽默, 打油…… 只要作者开心 ,读者开心 ,这就是目的!有个性[em]e179[/em]
大海的声音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不是你的性格。独辟蹊径,曲径通幽!支持一尘[em]e183[/em][em]e160[/em]
六楼听雨
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懂得诗词的格律,也没有必要非得在诗词中出现典故。有固然好,没有,只要有意境有品位,大体押韵,给人美的享受,也不错了[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烟雨人生
见解独到,大家风范[em]e179[/em]
明静止水 拒聊/拒群
您写的随心、我们看着开心![em]e113[/em][em]e112[/em]
一沫丹青
诗词韵律是古老的文化.慧如风写的特别好!还尊重了诗韵.老树的诗.打油诗!朗朗上口.写出了生活.人的心理活动.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人们更易接受.我认为诗词韵律.写出来的诗.只不过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不好.那么多的好诗.传承了那么多年.说明它的魅力.彰显了抑扬顿挫的魅力.
jane
千篇一律还有什么匠心独具可言呢?走自己的路,一尘就是一尘[em]e100[/em]
倚荷听雨
诗词,严格意义上讲,是要韵律和谐的,不仅如此,好的诗词之所以广为流传,究其因还是诗词中所表现的独到意境打动人心,并非仅是形式本身。至于现代有些人写的诗,往往流于诗的形式,形散神也散了,写的人茫然,读的人也茫然不知所云。对近来很火的老树诗画,千人各眼,各有各的见解。其实了解一个人的作品,先应从其作品中读懂其人。老树作品之所以会受到方家学者的批评,大约就是他们对老树不甚了解,只从诗画本身来评论的缘故。现在很多人往往把老树诗画仅仅当作一种消遣,真是无奈。近来接触老树诗画渐多,我却越来越读出其中的苍凉,总觉得老树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一种文人独有的哀愁,这是一种深沉的生命情感,只有细腻、深邃、博大胸怀的人才有。就其画而言,或惜墨如金,辟如画一只鸟:一枝枯枝,一只鸟独立枝头,轮廓简约,但画有一眼却分外突兀,就像其人之眼,像要洞穿世事,摄人心神。又如画花叶,有时简约,有时又乱红点点,密密杂陈,不惜墨彩,像要溢出画外,无非是要表现人世应心境的繁乱和茫然。又画中之人,一袭长衫萦身,五官不显,留白与人,给人无限瑕想。再说其诗,很多人认为其平淡,我却不这样想。
倚荷听雨
我却不这样想。在当今人们心中的田园日渐荒芜时,老树却持一颗真心,敢于批判、敢消沉,表达突兀的自己,在沉沦的时光中坚定地说出自己的声音,信手拈来之笔,尽显文人之真性情,亦独具文采,并不流于平淡,像“乱、残、简、净,”等诸多点晴之字始终是其诗魂,沁进人的心里。其实,老树诗画的理解,因各人心境际遇和对世事的感悟不同,不过各色人等各领其意,各取所需罢了。老树诗画尚且如此,至于我们大家所写尚且算作诗的东西,只要大约符合诗的形式,不妨率性随心而作,但要不乏深意,赋于其思想,借以批评时敝也是好的,不要只写作应景之作,不茫然空洞就好了。一点小见解!
水墨青花
自成一派,任人评说,让时间来说话吧![em]e160[/em]
嫣然
一石
天使之翼
斑驳的记忆里有我们不变的影子,我会记住,也会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