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个人日记

 


出发,去连云港。

高速口,排起了长队,排队不要紧,关键是总有人插队,我开着货车,又是满载状态,不敢跟前车太近,这给了小车插队的机会,他们纷纷插进来……

我恼火,按喇叭,闪灯,没用。

我加油门吓唬吓唬他们?

我不敢,我怕刹不住!

我开轿车的时候,也喜欢在排队的时候见缝插针,最好欺负的就是大货车,因为他们反应慢。

当我开货车的时候,我理解了货车司机为什么“反应慢”了,不是真的反应慢,而是不想惹事,一旦货车司机也启动“争”的模式,受伤的一定是小轿车。

千万别跟大货车“争”,为什么呢?

因为,他真的刹不住,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1
年,我写了一本安全驾驶的书,里面有个案例,一辆桑塔纳跟一辆满载大货车斗气,桑塔纳超了大货车,然后来了个急刹,意思是吓唬吓唬大货车,结果咋着?

大货车硬生生的碾压到了桑塔纳上!

他故意的?

不是,是真的刹不住!

别轻易的惹硬汉,他真的很硬。还有一点体会特别深,每当有车辆从右边超我的时候,我总惊出一身冷汗,因为我在镜子里没有发现他,至少是没有刻意的关注右边镜子,我只关注左边和中间的镜子,若是我恰好朝右边并线呢?那么可能就伤到他了。

车子是有语言的,灯光、喇叭都是语言,在路上遇到大货车,特别是超车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对方,让对方领悟你的意图……

这些道理,光学理论白搭,换位思考也白搭,必须换位经历!

到了连云港,又遇到了一个很奇葩的事,绿灯,我直行,突然杀出一辆电动车,我很自然的要让行,我根据他的通过速度来刹车,但是,他突然在马路中间停住了,我接着急刹了,差一点点就撞上了。

他为什么急刹?

看到对面有交警,所以他选择停在马路中间。

这个事,吓得我一身冷汗,我心中产生了抱怨情绪,老百姓的命真的很贱,这个""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总觉得别人不敢撞自己,其实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有些时候根本刹不住,我真把你撞死了,我也是负次要责任,即便赔点钱,也不用我出,保险就赔了,你说你的命不贱吗?

敬畏规则!

我途经一个小县城,交通混乱得不得了,真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我想起了日本的交通,甚至是南非的交通,我在南非的时候,司机在闹市区都能跑到100的速度,人口那么密集,但是人家的交通秩序非常好,连没受过教育的老黑都如此。

我想发个说说,怕惹怒大家,没发。

这个说说的内容我都编辑好了:在小县城开车越久,我越喜欢日本人!

在中国,哪个城市的交通秩序最好?

上海!

你别看上海拥堵,但是行车秩序非常好……

老百姓为什么敢如此放肆的把自行车骑在马路中间?

他坚信汽车不会撞他。

有没有人后悔?

有,但后悔的人都已经不在了。

我原来生活的村子,就在省道旁边,我们那一段路,平均每个月都要撞死一个,说白了,都是贱命,要么横穿马路了,要么闯红灯了。

有时,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联合镇上一些有头有脸的人,大家捐款设个红绿灯?然后挨着村科普一下交通规则?例如放放事故片之类的。

但是,我只能是想想,不会具体去做。

村里书记去找了个风水先生,说是村口的三岔路口有问题,路名起的也有问题,叫果4路,意思是与“死”谐音,风水先生预测,还会死2000人……

结果咋着?

全镇,101个村庄,轮流到三岔路口烧纸,那场面比赶集壮观多了,还有电视台的记者来报道,我也拍过一些照片,不过我是想以“愚昧”为标题发出去。

老百姓认为被撞死是命运问题。

其实,99%的事故都与违章有关!

昨天,陆小米说:“受你影响,现在坐后排我都系安全带。”

我说:“那就对了,在高速上出事故,最容易受伤的就是后排乘客,因为前排多数都系着安全带,而后排多数不会系,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时速15,慢不?很慢,我急刹车,我儿子就能从后座摔到前面,15的速度听起来很慢,但是已经相当于自行车的速度了,自行车撞到石头上,你会不会摔个大跟头?”

为什么人们对安全带这么忽视?

因为,你没撞过,不知道安全带意味着什么!

我呼吁有用吗?

没用,我媳妇现在都不系安全带,我说一次,我们俩就争吵一次,有些时候,我都邪恶地想,真希望翻一次车,让你受点小伤害,自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毛毛也跟我争论过,她说:“我们坐车的时候,从来没系过,也没出过什么事,我们家的煤气也不用关阀门。”

有时,我检查一下家里的煤气,检查十次,至少九次是没关。

其实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是说服不了媳妇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性格,她是马大哈类型的,我非要让她变得严谨,这本身就不现实……

交警大队的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每个驾驶员都坚信自己的技术是一流的,哪怕是刚出过车祸动过手术躺在床上的。

技术归技术,保障归保障。

我们活着很不容易,在涉及到安全的问题上,一定要设防火墙,不仅仅是生命安全,也包括财产安全,附近有个城市,几乎是全民参与民间借贷,他们都坚信没问题,结果呢?

几乎是全军覆没!

你的防火墙呢?

连云港的海鲜还是蛮不错的,蒙蒙约我去蓝海渔湾,我刚把车子停下,有人敲玻璃,我心想,妈的,谁呀?

蒙蒙!

我摇下玻璃:咋了?

他说:“换一家,满了。”

我说:“你每次都这样,不预定。”

他说:“有婚宴。”

我说:“上来,我们换家。”

他说:“你坐我车吧!”

我背上包,坐了他的车,走出去了两公里,我突然发现没带钱包……

我说:“我晕,钱包放车上去了。”

他说:“丢不了。”

我说:“丢了,我就回不去了。”

他说:“那里是新城,人们素质蛮高的。”

我说:“别被砸了玻璃就行。”

他说:“没事。”

我们去一家私房菜馆,类似农村民宅,但是装修的不错,这地方蛮难找的,连个招牌都没有,在巷子深处。

一进门,发现满桌,老板不建议我们等,因为至少要等1小时。

我早上都没吃饭,饿了。

决定换家。

又找到一家,也不行。

后来,在路边找了一家,做酸菜鱼的,生意蛮火的……

蒙蒙问:“董哥,你这包1万块钱?”

我说:“没有,1000欧,还有退税之类的,也就是5000块钱,但是做工真的好,不夸张的说,谁见了谁问。我买了就没背过,纯粹是买着玩的,当时两个人极力向我推荐,他们俩都是意大利通,而且都是背的这款包,一个背了6年,一个背了4年,越背越好看。上次去台湾,我才找出来背着,我总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背个包包,人模狗样的。”

他问:“你卖的话,多少钱?”

我说:“关键是不卖,上面有我名字,若是代购的话,1万元肯定有人买。你看罗永浩总是提到匠人精神,我在这家皮具店参观的时候,真的领悟到了什么是匠人精神,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例如这个皮子怕划,当时给我写名字的时候,我用手划了一下这个包包,纯粹是无意的,我们语言也不通,但是那个工匠让我等一会,他把包包拿到屋子里去了,去给水磨、烘干,把划痕给修复了,这个细节很让人感动,有时候我背着的时候,总会反复观察这个包的每个细节,真有艺术品的感觉,越看越喜欢。”

他说:“两三千我会买,贵了我不会买。”

我说:“一切假设都是不成立的。我去拉萨时,带着20块钱去的,我属于非常理性的消费者。我去泰国的时候,一分钱都没带,但是还是花了1万多块钱,买化妆品之类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会消费的,例如去台湾,我又花了3万多,买茶叶,买石头,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我需要的,我纯粹是买了送朋友的,但是还是会买,特定的氛围!去欧洲的时候,我坚信自己不会乱花钱,我又不买表,又不买包,但是在那种氛围下,表会买,包也会买,至于为什么,你去了就知道,没有人真正有抵抗力。”

他问:“你为什么买这个包?”

我说:“在欧洲的时候,看到的价格都是欧元,所以显得非常便宜,在那里没有人民币的概念,也懒得换算,一看才1000块钱,无所谓,买了!我们去法国看LV的时候,新款才3000块钱,你觉得媳妇要,我能不舍得给买吗?3000块钱而已!”

他问:“背上包,感觉牛B不?”

我说:“还真有变化,感觉挺有意思的,这些东西不可描述,还是建议你亲自去体验一番,我现在消费的原则是要么不买,要么是真的品牌。咱都知道要赚有钱人的钱,可是我们为什么赚不到?因为,我们根本不懂有钱人。例如,胡老师的哥哥买揽胜提车时加价20万,跟我聊起这个事,我坚决反对,若是等半年,就能省下这20万,20万呐,一辆PASSAT呀,可是他等不急,提了。在我看来,他太傻了。在迪拜的时候,心语去看了LV和爱马仕,我的意思是买个1万元的包包就行了,不就是个包包嘛,她看中了LV新款,当时不到4万块钱,我把她说了一番,意思是老公在家赚钱不容易,你在这里刷卡这么轻松。她选了Gucci的包包,1万多点,回国后,她就后悔了,后悔没买LV。”

不是每个人都追求性价比……

而我们错误的以为,有钱人跟我们想的一样。咋可能呢?

如果想的一样,要么,他们跟我们一样穷,要么,我们跟他们一样富。

我们总是喊着要做高端产品,其实只能是喊喊而已,因为我们压根不懂有钱人,例如有人卖蜂蜜,认为自己的蜂蜜是高端蜂蜜,来自于无污染的森林,你觉得有钱人会选你吗?

不会,因为他们只相信品牌的力量,新西兰的蜂蜜不比你的好?

你说自己的好,那是你认为的而已!

实际上呢?

你就是三无产品!

包括,微信上卖的保健品、化妆品,你描述的再好、再神奇,范冰冰会用吗?

不会,她依然会选择国际品牌!

你以为你在做高端产品,其实你做的就是三无生意,只是喊出来了一个口号而已。五年前,我有个朋友是做培训的,号称是收费最高的培训师,学员多是企业家。

那些学员很牛B吗?

我觉得挺牛B的,至少都开着20万以上的车子。

我跟着陈辉民去参加了一次华商书院,人家没有自称最高端的培训,学费只有30万,但是你看看人家的学员?宝马760、法拉利,那真是一群企业家,而且多是上市公司。

那一瞬间我就明白了,我朋友的最高价是自己喊出来的,那些学员离企业家的距离还有十万八千里,甚至一辈子都成不了企业家。

高端,不是自己喊出来的。

而是高端客户用行动选择了你,那才是真正的高端……

当明星都穿凡客的时候,凡客就真的是高端品牌了,当明星都用小米的时候,小米也是真正的高端品牌了。

当然,小米压根就没把自己定位成高端品牌,它从来都没想过跟苹果抢市场,因为苹果的粉丝是不会被抢走的,相反,苹果的粉丝越来越多。

为什么?

因为,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有些时候说不喜欢,只是因为得不到。

如果从奥拓到奔驰S600都免费送,你可以随意选择,那时你还坚持选择奥拓,你才是真粉丝!

我们村有个富翁,他做的是农村生意,很少出门,是真的蛮有钱的,类似古代的财主,有天他看到我皮卡上的自行车,他在那里端详了半天,问我多少钱之类的。

我说:“小的3000多,大的1万多。”

他觉得我疯了……

我说:“这两辆车子连入门都算不上。”

他觉得不可理喻,反问我了一句:“是金子做的吗?”

他接受不了。

清明上坟的时候,我发现四哥骑了一辆,他说最近买了两辆,给孩子买了一辆,自己买了一辆。

他就能接受我的观点,其实我从来没向他推销过,是他自己去店里买的,因为他常年在外面,已经接受了。

村里的老百姓能接受吗?

他们永远不会花1万元去买辆自行车。

所以,老师说的那个建议非常有道理:你是什么阶层,就做什么阶层的生意,因为你最懂这个阶层。

而我们呢?

总是往上看,想赚有钱人的钱!

有钱人是最理性的群体,他们咋可能相信你的能力呢?

当时,蒙蒙非要跟着我做签名书,我跟他谈过几个观点:

第一、市场要瞄准作者的发烧友粉丝,而不是我的读者,我的读者收藏签名书纯粹是凑热闹,因为多数人并不读书。

第二、你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而是要选择业内人士的建议。

第三、价格不要太低,普通签名书的理性价是200元,茅盾文学奖级别的应该是1000元以上,不要心急。

第四、必须有正规资质,因为藏书是很严谨的事,别让人觉得你像摆摊的。

第五、你必须要坚信这个市场。

但是,后来我发现他做不了,因为他身上有个硬伤,他压根就不是读书人,他唯一读过的小说是《狼图腾》,结果他一口气进了3000册,我跟他说这是一本烂书,至于说放弃茅盾文学奖评选之类的,那都是炒作,这就是一本快餐文学,不适合搞。

结果?

砸手里去了。

我给他的建议是:全网搜集《白鹿原》。

他问:“收购价?”

我说:“200元以下,可以全盘吃掉,这书稳赚不赔,理性价是1000元以上,孔夫子都在2000元以上,你千万不要低估了《白鹿原》的粉丝,我跟你说个故事就行了,有作家都找我要这本书,因为作家更懂作家。”

他觉得太贵了。

当时,方薇也在。

方薇说:“我跟了董哥5年,经验就是:听话、照做,肯定没问题。”

蒙蒙说:“我认为这本书卖300元就没人买。”

方薇说:“你太低估骨灰级粉丝的力量了。”

我说:“我不知道别人,我会买。”

蒙蒙问:“书,你全送光了?”

我说:“我原计划是送300本,就是老版的,是我自己不想收藏了,占地方,这书太厚,300本就占很大地方,我计划4月份送出去,我先打印的熟悉的朋友,意思是给这些朋友每人送一本《白鹿原》,算我的心意,我的成本在220/本左右,包括进货、礼品、储存、发货等等,剩余的读者我计划送一本陈丹青的画册,上次还剩下了两件,应该还有200多册,陈丹青的签名更珍贵,缺点是太大,不容易发货,但是我爹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既然送,就应该一视同仁,于是我们拿出了5本留着自己收藏的,其它的全部送了,我收藏《白鹿原》正好花了13万。”

他问:“心疼吗?”

我说:“钱,不是很心疼,因为这些书也不完全是我花钱买来的,多数也是别人送给我的。我疼书,我的意思是如果别人不懂书的价值,就太可惜了。”

他说:“我觉得现在没人看书了。”

我说:“那仅仅是你觉得,做签名书的前提是,你必须是发烧友,因为你是发烧友,你才知道发烧友聚集地,你才能找到他们,才能卖给他们,否则买你书的人,都只是图个热闹而已,他们宁愿选择《狼图腾》也不选择《古船》,因为他们没听说过这本书。”

娜娜跑到陈忠实老家去签了一批《白鹿原》,她卖了一部分,剩余的全部给了我,她零售260,批发180

我说:“你把书都糟蹋了,这么便宜就扔了。”

她说:“我囤不起,只想赚钱养家。”

她说的,我也理解,让她慢慢熬、慢慢卖,是不可能的……

友情在于经营,客户也在于经营,只有不断地付出,才能不断地让客户感受到你,例如4S店每次修完车都有回访,还有小礼物赠送,哪怕车子没修好,我也觉得蛮开心的,下次还是会去。

苹果4刚出来的时候,胡老师的哥哥,就是加价提揽胜的那个,他一次性买了200部,挨着大客户送。

当时,咱觉得不可理喻,这不是扔钱吗?

现在,理解了,他是在经营客户关系。

第一次去拉萨时,大梅哥送了我一句话,是生意经,这句话是:凡利只取三分。

我觉得这还不容易嘛!

说是很容易的,做到是很难的。

例如,我们店一个月有30万的利润,按照大梅哥的指导思想,我应该只拿走10万元,剩余20万怎么分?其中10万拿来回馈客户,其中10万分给团队。

我能做到吗?

最初做计划的时候,我能做到,毕竟只是想想嘛!

真到了分钱的时候,我一把把钱都拿走了,谁也没分,因为我不舍得,这是我赚来的,你们是打工的,凭啥分我的钱?客户消费是应该的,凭啥我要回馈?

这个槛,我现在还没迈过去,什么时候能轻松迈过去?

当我对这点钱不在意的时候,就能迈过去了,现在还是对钱太执着。

我很明白一个道理:我少拿一点,生意会更好,我迟早会拿的更多,可是让我放弃眼前的利益,我还真松不开手……

人,根本不懂自己。

商场里有个妹妹,她送过我一条围巾,因为我帮她处理了一点小纠纷,这次送书,她同事纷纷收到了,她没有。

她就找到了我。

她问:“为什么我没有?”

我说:“你又没问我要。”

她说:“我的地址你有,我还送过你围巾呢!”

我说:“我这么多读者,不可能每个人都照顾到,你也要理解,有遗漏是很常见的事,你一定要把想法告诉我,而不要自己瞎猜测,我对你没有偏见,只是遗忘了。”

她很生气。

我下午给送了一箱书。

我说:“以后我就不送了,该送的都在这里了。”

我在想,我哪里得罪她了?

我哪里都没得罪她,我还帮过她,她为什么会觉得我对她有偏见呢?因为她觉得我送别人东西而没有送给她。

我觉得她太狭隘了。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我身上。车库(女邻居)每个月都送我们家200元的现金卡,最初的时候,我们特别感动,再后来呢?就每个月期盼,若是她忘记了给,我们就觉得很生气,咋这么小气?

我们把她送卡看成了应该的事,不给才不应该。

我们楼下有个邻居是卖硅藻泥的,我们过去参观装修样式,无意谈到了车库,硅藻泥邻居说:“他们家就用的我们的硅藻泥,那姐妹特别会来事,每个月都送现金卡。”

我接着很失望:妈的,我以为只有我才享受这个待遇呢?原来是见一个送一个啊?

其实,这些都违背了我的初衷,我的初衷是啥?

拿到了东西,就应该真诚地说声谢谢。

而我拿到了,却生了一肚子气,感觉她对我不公平……

其实,她压根不欠我的。

因为生意的缘故,我加了本地很多车友群,奇瑞、长城、宝马、VOLVO、奔驰、奥迪,人群层次有差别吗?

说没有是假的,差别太大了!

每个群里都有人在炫富,但是LEVEL不同。清明节,奇瑞群上有人在晒酒席,说自己喝了1斤白酒了,就是农村酒席,大家纷纷应和,说桌上的菜看起来真硬。

VOLVO
群上有人发了一篇季羡林的文章,我觉得还是蛮不错的。

炫耀的结果是什么?

级别差不多的,羡慕你,例如我们都是同学,谁都没出过国,我出过了,那么就获取羡慕。

级别低的呢?认为你在装B

级别高的呢?一笑而过。

就如同BYD群里在讨论哪个品牌的卫浴好,大家讨论的焦点就是1000元左右的,我说TOTO的好,他们群起而攻之,说是日本品牌。

现在,他们说什么,我都不说话,只看看,偶尔发个广告。

其实,每个人都是混在了自己的LEVEL里,出了自己的LEVEL,就已经无频率可言了。你把车子贴得花里胡哨的,同级别的车友觉得真帅,而高级别的车主看来,这小子真是个SB,开个BYD竟然整的像宝马M3……

同频的根本是相同的LEVEL,你所谓的高端品牌、高端定位,也不过是同LEVEL的前提下,例如我们村的饭店,使了使劲装修,据说是本地最豪华的大酒店,无非是有了单间这个概念而已,在我们眼里,太寒碜了,但是在村民眼里,这真的是豪华大酒店了!

一切源于,LEVEL

LEVEL
有高有低,但是没有最高和最低!


文章评论

上海-流水

一切源于,LEVEL!讲的太精辟了,不在一个频道上相互交往互动,双方都很痛苦。低level在他的频道线上卯足了尽的卖弄拔高力争看齐,高level的只能一笑置之,还不宜点破道出。实则双方都在表演,无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