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肩撑.肘横"(转帖)

个人日记

王芗斋先生在《意拳要点》一文中提出“肩撑.肘横.指弯.爪拧头顶项竖,腰跨如轮,拧.挫.提.旋,交叉互换,膝纵足提,全身力如抽丝”,此段话为该文《技击提纲》中的第8条,在参读其余9条内容,可知王先生在这里明确指定这些内容是对意拳自身内在形体意境和致用的基本功夫要求,属于“体.用”混合而论的述拳方法。 “肩撑.肘横”既是技击时肩肘技术的要点,又是修炼肩肘功法的要点。如何理解“肩撑肘横”之体用?“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之功夫内容.技击技术要点是否相同?这两个问题引起了现在一些习拳者的关注和争论。最近见有文章评论“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孰优孰劣,其结论笔者以为离芗斋先生本意较远。下面简述一下笔者的认识,以响应《武魂》编者所说的“走近王芗斋”。 首先,要明白“肩撑肘横”之说法的立意。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习拳序要》一文中说:“用力用意乃同出一气之源,用意既是用力,意既是力也。然非筋肉凝紧僵硬,注血之力谓之力。若非用意支配全体之筋肉松和,永不能得伸缩自如.遒放致用之活力也,既不能有自然之活力,其养生与应用,吾不知其由何可以得,要知,意自形生,力随意转,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所谓意紧形松,筋肉空灵,毛发飞涨。力生锋楞,非此不能得意中力之自然天趣。” 芗斋先生此段论述,本着“用力用意乃同出一气之源”之说,指明“意既是气,气既是意”,这与传统说法“气既是力.力既是气”是一致的。如以《纳卦经》中“头统乾之体.乃全身之统领”的传统观点来认识,“意.力”(或是“气.力”)就是“乾之体”,即健运不息,具有阳刚之性的“内劲”。芗翁在阐明了“意.力”是什么之后,有说明了“筋肉空灵”等等,乃言外形应当具备的功夫之景象,这就是传统拳术中的“外形之松静虚空自然,才利于内劲的运行以成功防拳势运用”之意,这一点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的传统拳术功防之道的练.体.用之基本宗旨.精髓.真谛。 在《大成拳论》的第四节“抽象虚实有无体认”中,芗斋先生又说:“而其结晶之妙,则全在于神.形.意.气.力之应用,互为一致”“内外相连,虚实相需,而为一贯”,进一步说明“内气.内劲”的内主外从,综合体现在“内外相连”之中。而内外的说法,源于“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从而导出“内气外形”一阴一阳之“虚实相需”说,即“筋肉空灵”乃“外形之虚”,而“精神要切实”乃“内劲之实”,内劲.外形虚实相需,而内外则一气贯通。芗斋先生在清楚表达了上述观点的同时,极力反对“聚劲凝形的注血气僵横硬拙之力. 明白了以上这些内容,我们才可以正确理解王芗斋先生所述之"肩撑肘横",其功夫.技术实质是什么. 传统拳论中,论"肩"的功法时,皆求松活为尚,因肩乃手法功防变化运用之根基,关乎全身关节是否通活如一灵动的始终,故苌乃周论练用之法时说:"活肩乃练拳第一大法".只有肩关节的通透松活灵动自然,才能内劲通畅而达于掌指,便于功防手法变化而致用,而肩通常又与肩胛骨.锁骨,并论为"肩关节,而肩胛骨又与背之夹脊部位通论为背,与大臂骨相连处为肩.这一点<内功经>中"贴背以转斗"说的很清楚,故各家皆有"背圆胸方"之功夫说法.以利于左右手功防变化劲势之往来.手法形态之变化运用. 这样,我们理解"肩撑"之势,乃是肩部的筋肉空灵(外形之虚)和内气贴背的"肩.肩胛骨.夹脊等部位气势的圆满",这是肩之最佳蓄势状态.按芗斋先生的说法就是"肩背部筋肉松和",而内充满了"意力",即呈现"意力"圆满之景象.由此分析可知所说"肩撑"之"撑"字,只是用"意力"而成之内景象的说法,绝非指肩部肌肉.筋骨拉伸的外形之形状,只用外形是作不出圆满的饿“肩撑"来的.只有外形筋肉空灵.内劲充实其中,才能有"肩撑"之功夫景象,才能作到内力通达于外,便于功防之致用. 再说"肘横",首先要弄清楚如何以"横"论肘之工夫,即"横"字立意指的是什么?综观传统拳术各家之言,身法中皆有"纵横"的正侧身法之论,在拳法中有"横拳"一说.用肘有"横肘"一说,然此"横"皆与芗斋先生所说的"肘横"之意不能相提并论,因另有一"横",与"肘横"之意相同.原来,此"横"字,乃取意于<内功经>中所论:"以一身而言,自(天)井(头)顶至于足底竖劲也;自臂骨至于手头横劲也.以一背而言,自腋至两肩云门穴竖劲也,自中腑转于斗骨横劲也."此论清楚的讲明"肘横"是由肩经肘到手的"劲之横,并非横置之横形,而"肘横"的劲横与"横肘"的形横显非同一概念,由此论可知,芗斋先生之"肘横",乃取由肩至手的"劲之横"而立意的.当然,芗斋先生是否直取<内功经>而立其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内功经>之所言,弄清了芗斋先生"肘横"乃取"劲之横"而立意,并非"肘"之横置,此点一定要论分明.否则,会将"肘横"之"劲之横"错误的理解为"横肘"的"肘之横置".为了说明这点,可看<王芗斋专集选>插图"芗斋先生站桩时舒适得力之神态" 相片,由图可见芗斋先生桩法之肘就并非横置,亦沉肩坠肘之意,然此亦是肩撑肘横之象. 再说"松肩坠肘"(又名"沉肩坠肘").黄百家在<内家拳法>中披露了拳法"十四忌",其中有"耸肩.脱肘"之二病.故拳师教拳时皆让初习拳者必须按法修炼,必须作到"沉肩.坠肘",活肩.松肩.沉肩",皆使求肩关节的松透灵活圆润之说法,即追求肩的筋肉空灵之意境,以求肩关节最佳转动之功能.最大活动变化之范围和内空间.坠肘,是不管肘关节部位因功防招式决定其所置的位置之高低,皆要求肘关节部位要有松沉的劲势之坠意.一是下可与膝之提意相合,以成外形人才部位上下同气相求之合意,以固定外形之用;一是避免肘部的上下动变时自己造成肘的轻浮无根或妄动而脱根.无此造势,会造成自身上下变化的脱节,或整体外形脱根.轻者让人托肘而掀开,露出胁肋部位而挨重击;重者可让人托肘而将其掀翻在地.然"松肩坠肘"或"沉肩坠肘"的工夫正确时就是反提至"高肘"的位置,或"肘与肩平"的横肘之位置,对手的托掀也是不易凑效的,这就是坠肘的妙处. 总而言之,"沉肩坠肘"的工夫,亦是为了达到"背圆胸方,掩肘裹肘"的肩肘动变的蓄势最佳之状态,如果以芗斋先生的"肩撑肘横"与"沉肩坠肘"相比较而言,其功夫.技术等内容实质是一样的,只是理论角度不同而已.两者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分别.如果非要说两者的区别再哪里?芗斋先生的"肩撑肘横"是内劲功夫的景象描写,"沉肩坠肘"是外形形态状况而描述."沉肩坠肘"和"肩撑肘横"都是在"肌肤骨节.处处张开"的"筋肉空灵"的状态下作出来的,都是为了外形最佳的动变状态,都是为了内劲的蓄发通畅顺达.练"肩撑肘横"之立意,必有外形的沉肩坠肘形象;练沉肩坠肘的方法,必有肩撑肘横的劲势之意.故此说,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两者从功夫内涵.技术应用,从根本上讲是没有区别的. 有人认为芗斋先生提出的肩撑肘横,是以高架势对付拳击,是对传统武术"沉肩坠肘"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之所以这样认识,是不知道"沉肩坠肘"具备着"肩撑肘横"之体用,"肩撑肘横"同样具备"沉肩坠肘"之体用."肩撑肘横"的提出,是对"沉肩(松肩)坠肘"的再认识,故芗斋先生是把它列入技击提纲中作为作为一项拳术原则提出的,如果仅视为某一具体的拳架,恐怕就离题太远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