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母亲做点事

凤蝶练笔

 我帮母亲做点事
                                                                           作者/蓝凤蝶
                                          图片
      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薛镇乡搭建了戏台,四面八方的乡亲三五成群地往集市上赶,母亲是个秦腔迷,遇上这样的机会当然不容错过。

       回家的路上一伙人有说有笑,母亲还时不时地哼上几句。一位同村人惊喜地喊了声:“哎,停一下停一下,把我几个捎上。”开着摩托三轮的乡党停下,让几个妇女都坐了上去,靠前的位置坐着四个,母亲和另外一位妇女各自蹲在三轮的两侧,为了安全起见,两人各扶着两边的车帮。也该母亲运气不佳,路上遇上一坑,三轮一颠簸,偏偏母亲扶着的那边车帮开了,母亲顺着车帮摔倒在路上。
       有人赶快下车扶起母亲,母亲起来走了走,感觉没事,又坐着三轮车回到家。回家第三天,父亲建议母亲和自己一块把门口的一堆砖挪一挪,两人干了大半晌总算大功告成,母亲又乏又热,眼瞅着到了做饭时间,想起那软香酸辣的面鱼,母亲的口水就在嘴里打转。打搅团母亲很在行,也很喜欢吃,于是脱掉外衣,撸起袖子就打起了搅团。
       搅团吃起好吃,可做却是个力气活。要等水烧开,往里放少许碱,一边将面粉均匀地撒进去,一边用擀杖顺锅底顺时针搅几圈,逆时针搅几圈,待锅里的面糊糊能让搅动的擀杖立起来的时候,稀稠基本就好了,这时候就不用再加面粉了,而后等锅煎一会用擀杖搅一搅,盖上等会再搅,如此这般数次,搅团才能出锅。由此我们乡下还有句俗话:搅团要好,七十二搅。意思搅够七十二圈的搅团才滑,细,香,母亲很明白这个道理,就鼓足劲抡圆了胳膊搅。吃上了酸辣爽口的搅团,母亲很满足。
       也许是搬砖累的,也许打搅团累的,第二天,母亲就感觉后背不舒服,肋子各缝隙都疼,去村医那买了些止疼药和消炎药回来后躺在床上休养。  
        我知道母亲摔了后说回去看看,顺便带她来县医院拍个片子,可母亲怕耽误我做生意,一再说没事,说就是那天活干得多了,并嘱咐我不要担心,她撑不住会给我打电话的。昨天中午我打电话问母亲身体咋样了,她说好些了,就是要快到清明了,要蒸馍,顺便把上坟的坟垂一蒸,捏坟垂是个慢活,担心自己身体吃不消,我说我回来给你蒸馍吧。母亲说,来去二十块钱车费哩,还要耽搁生意,娃放学吃饭谁管呀,你甭操心,你大(父亲)在家,让他揉面,我捏坟垂能行。
       听了母亲的话,我再也坐不住了,立马收拾东西,搭车回家。
       中午帮母亲蒸了馍,又捏了几个包子,母亲一直说说笑笑,看得出她很高兴。母亲说:“人不服老不行,我近两年真是老了,感觉腿脚还行啊,咋老跌跤?去年到今年就跌了两次。”我说:“这次是意外。”母亲说:“是意外,也是老了。以前娃多,日子紧,整天忙忙碌碌的,没觉得娃在身边有多好。你姐出去打工的时候,我也没觉着舍不得,听到堡子里那个人说娃走了,心里空落落地,觉着难受,我就觉得那人妖里妖气的,现在我体会到了,你们每次要走的时候,我站在路上就不想回去,都看不见你们了,还在那看里。我就想让你们都守在我跟前,明知道这不可能,就盼你们打电话,每天都等电话响,要是隔几天不见你们打电话,我就想给你们打。人老了咋是这,就想说话,以前我都不这样的。”
        我的心里顷刻如起风的大海,一波追着一波,难以平静,为了安慰母亲,我笑笑:"那我以后多打电话,多回来,你就负责围着锅台做好吃的。”
        三年不曾揉过那么大的面块了,蒸了五大铝笼馍,这会两只肩膀头困乏困乏的,脖子也酸疼不已,但我很庆幸,这会疼的是我不是母亲。


 温馨提示:原创作品,谢绝复制灌水! 




文章评论

红豆

好孝顺的女儿,这是母亲的福气[em]e179[/em][em]e163[/em]

鱼儿

孝心可嘉,祝福妈妈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