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深处的悠悠回音
个人日记
人们
老远老远
一眼就望见了我
满树的枣子
一色青青
只有我一颗通红
红得刺眼
红得伤心
一条小虫
钻进我的胸腔
一口一口
噬咬着我的心灵
我很快就要死去
在枯凋之前
一夜之间由青变红
仓促地完成了我的一生
不要赞美我.....
我憎恨这悲哀的早熟
我是大树母亲绿色的胸前
凝结的一滴
受伤的血
这一首小诗,我早已忘却。但它却被当年的一初三女生牢牢记住。前几天,她在我那篇《享受教育》的日志后留言:
“初中毕业转眼间5年了呢,突然间进了丁老师的空间。昨日的课堂还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一首小诗 《早熟的枣子》 一直给我最深的印象。教育可以是那样委婉而透彻,道理可以讲到让正在叛逆期的我们心服口服。 现在行走在成长的路上,行走在教育的探索路上,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也将踏上三尺讲台,我想我会学着去享受教育,把教育视为自己最良心的事业。”
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她到底是谁,可这颗“枣子”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我代过她们班的语文课,那一年,她所在的那一班,有几个女生特别爱好文学,在写作方面极有灵气,这自然让我欣赏而欣慰。可她们另一方面的表现却使班主任大为伤神,那就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有的甚至沉溺其中,情感不断升温,成绩直线下降。
黔驴技穷之下,班主任请我给她们上一课。
恰好我看到了那首《早熟的枣子》,于是就在班上将其朗诵了两遍。
教室里寂静一片,犹如肃穆的庙堂。
朗诵完毕,我什么也不再说,什么也不必说,转身而走。
那一年中考,这个班上线人数高居榜首。
毕业茶话会,班长来邀请我与同学们联欢。那几个女生请我签字留念,我欣然提笔。她们还送了我许多礼物,我明白,那里面充满了谢意,乃至敬意。
鞭炮声中,我们把他们送出了校门,依依难别。
学校只是河床,老师也只是两岸。学生,永远是流水。在同一港湾共处三两年后,滔滔东去,他们自有他们的前程。
为人师者,就这样为一批一批学生饯行,带着无边的祝福,留下无尽的牵挂,虽然,绝大多数学生从此音影两茫茫。
“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很红很红/但我多么羡慕绿色的青春。”
涉世不深的青少年都渴望自己早日成熟,他们并不知道饱经风霜的我们是多么羡慕着充满朝气的青春年华。所以,他们并不是全都能珍惜拥有。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以及有关青春的知识。”
青少年时期,走一些弯路,这是极其正常的事。
面对他们的困惑与过错,其他老师当然各有高招,但我始终坚信阅读的力量。
我想,凡与文学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心灵深处都有那么一份最初的纯真与无邪,有如妈妈的笑脸,有如黑夜的萤火,有如雨后的虹霓,在不经意间给自己暖暖的抚慰与滋润。
这,就是文学的浸染、教化之功。
孩子们天性活泼、生机勃勃,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应该享受自由快乐的生命,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奉行的功利主义,他们生命的蓝天,被厚厚的教科书、练习本和一套套试卷给残酷的遮蔽。
他们为了学习而活着。其生命之舟,被大人们拖向了危机四伏的海域。
不少人在感叹,现在的孩子缺少同情,不会感动。
面对孩子苍白的精神世界,有多少人在反思,在帮助他们寻求通往鲜花绚烂、阳光明媚的出路?
可以说,孩子是长成树木长成森林,还是长成野花长成杂草,全在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
语文老师更是责无旁贷。
借助文学作品进行道义感、美感、情感的养育,无疑是引领孩子前行的最好方式。
一首小诗,一段故事,一篇童话,一个剧本,比任何大道理更能让孩子避开现实法则的束缚,从而净化、升华,守护住道德的底线,为将来的幸福奠基。
教育的节奏要与生命的节奏相合。
浪漫的故事、悦耳的声音、具体的方法,都是儿童的精神滋养。生动的事例胜过抽象的理论。这一切,大部分在书中,在生活体验中。所有的说教,都是枯燥的,特别是喋喋不休的、居高临下的说教。
教育者应该依着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点他们、召唤他们,而不是把自己都没有实现的内心渴望强加于他们,像让今天的学生背诵《守则》、《弟子规》之类,这是一种无形的戕害和生命的浪费。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自由而快乐地阅读吧。这样,经年累月以后,你的灵魂深处必定会有胜过天籁的悠悠回音,而孩子们,也将更诗意地去栖息。
文章评论
半’表人’才%
此文甚好,建议贯彻
莲叶
小诗写得真好!而文字中所散发的教育的美,更是令人钦佩!
绿隐
我看到了那颗红枣的悲哀
水百合
寻找问题的出路,与其说教,不如文学浸染,高明![em]e163[/em]
花舞@__@牙
致敬青春!
飘
好久不见如此精辟的文章。语文老师真不愧为师之魂
高山流水
恩师在上、门生不财、妄次评论、此文字字精辟,句句玲珑。不愧为人师表,足以遗芳百世。
空心菜
[em]e160[/em] [em]e100[/em] 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