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受纸与墨的关系

个人日记

5月13日

不晓得其他同学会不会像我一样期待上课,真是期待啊!
第二节课,我又是从零开始的心。

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散氏盘”这类字,我一直琢磨着这字是用什么写的,何故如此歪扭、粗细不一、左右上下不明,还完全看不懂。可一师让我们临摹散氏盘,不讲究笔法,不要求数量,按自己内心的感觉去写。不,是画。我就是看图画画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画,没有规则,没有起笔与落尾,画出来就行。

很有意思的是第一次看到自己写的毛笔字,虽然一个字也不认识。嗯,说说过程。

摆放桌台纸砚,是第一步。第一节课时,可一师特别提醒过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摆放纸墨笔砚,让我们观察摆放的形态,我想,这便是中华文化中的美学细节,可一师在过程中让大家体会。开笔之前,同学们都已经摆好了桌面。

上墨选纸,第二步。现在不用墨条不必磨墨了,直接将墨汁倒入墨斗即可。重要的是你想用什么纸?其实我没有概念,按照可一师的提点,先用生宣。还没有时间好好研究宣纸,只大概晓得拿到一张纸之后的正反区别,用细腻的那面写字。

画字,第三步。第一个字写出来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看。老师观察着每一个同学写,会时不时看看我写的,并说一句很好。每听一次很好,我就很好的写成一副,从大小不一,粗细不均,到后来完成一副时颇有几分像散氏盘的格调。重要的是,慢慢不会找不到北了,会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大小的搭配。

更重要的是,中间可一师提醒同学在墨汁中加入少量水,以融合重墨感,还能构成墨与纸之间意想不到的扩散效果。果然,我在墨汁中加入少量水后,明显感觉笔墨与纸之间的结合变得多样起来,那种扩张中的随意,与慢慢沁透的感觉,意外又迅速,构成一种你完全想像不到的画面。有意思。

第一次,我在书写中跟着墨汁的沁透,融入其中,思绪变成唯一的纸张,随着墨汁任意飞扬,好开心。

说说可爱的山僧可一师傅。莎莎班主任在前期的每日读贴中,总会附上一句可一师语录,即是带引也是分享,很好的细节提点。其中,总有可一师对写字或者说研习书法的心得,比如,不必跟随大家的风格,将自己限定在某个字体或某种主流派别中,不必迎合标准,不必讨好谁,只需要自己快乐;再比如,在书法中体验放松的专注,就是关照;再比如,书法是艺术的话,禅是心法;还比如,写字的时候,心中有数,笔下无常,出来的效果才惊喜、欢喜。让下意识自然的流露。。。他带引同学们熄灯读贴时,那个逗趣的模样,那个专注的表情,那个看到星空一般惊喜的心,明明还是个内心孩童的山僧可一,纯净得仿佛世间没有瑕疵。真好。

让下意识自然流露~是的,书写的过程就是自然流露的过程,即便你拿着笔,即便你想着字,即便你认为你不会写的漂亮或者丑,只要当下你是专注的、安静的、关照自心的,自然而然,欢喜就好。

可一师傅的每一句谆谆教诲中,都期待大家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写,去体会,让自己的内心如孩童般纯净,去感受自我流露的发现与欢喜。

呃~老师说,
君之心得以读过…足见内心之纯粹……嘻嘻😊!老师也说,坚持下去,时间久了就会有所收获,其实“懂”是比较低的境界…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所能解!

嗯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