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叠韵、大小韵及重复字的思考(转)

手机日志

 我对叠韵、大小韵及重复字的思考(讲师:风光依旧)
 今天和大家谈谈我对叠韵、大小韵及重复字的思考

一、叠韵亦作迭韵。在不同的地方有三种概念:
(1).
在诗句中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韵腹可以不同)。

如汉语中光芒、飘摇、窈窕、栏杆、涕泗、贪婪、参差、逍遥、荡漾、彷徨、蜻蜓、酩酊等等。
班长名中逍遥两字就是叠韵

南朝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
《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谟问谢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玄护为双声,碻磝为叠韵……’”

南朝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
《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谟问谢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玄护为双声,碻磝为叠韵……’”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双声者,同音而不同韵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若侏儒、童蒙、崆峒、螳螂、滴沥,皆叠韵也。
(2).
指赋文中指重用前韵。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迭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这里包含了步韵在内。
(3).
在词中特指将本调再重叠一遍,即由小令叠为长调。
也就是将两片的词体,用原韵再叠加一次。如《梁州令叠韵》,一百字,就是将五十字的《梁州令》加倍叠成。
《梅花引》叠为《小梅花》,《接贤宾》叠为《集贤宾》,《忆故人》叠为<烛影摇红》等,都是原调的加倍。
若以现代语法划分,叠韵是连绵词的一种。
连绵词,就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分四类:
1
、双声关系:如:慷慨、流利、吩咐、崎岖
2
、迭韵关系:如:逍遥、徘徊、窈窕、连绵
3
、紧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蜈蚣、胭脂、妯娌、玻璃。
4
、同音重复:如:潺潺、浅浅、滟滟、脉脉
请大家注意,这里的浅浅应该读平声。是多音字。
在表示水流的声音时,读平声。
还有些连绵词既是双声又是叠韵,例如:辗转、缱绻、氤氲、玲珑。
双声:古人认为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反切上字相同,构成双声。
反切,大家知道吧?
用两个字来表示某字的读音,取前字的声母,取后字的韵母。
那时候不是还没有汉语拼音吗?
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
例如,《广韵》冬,都宗切
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
其实是汉语拼音很类似的。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
其实是汉语拼音很类似的
汉语拼音似乎是五四后的产物?

在那之前,古人注音的方法就是反切。
叠韵,按照前人的说法,反切之下一字与所切之字相同,必为叠韵。

用现代语言解释,汉语拼音的韵母相同的两个字,就是叠韵。

在实际对仗的运用中,以双声对双声,叠韵对叠韵为最工,双声对叠韵次之,双声对非叠韵再次之。

结论:从上面的例子中也可看出,双声和叠韵都是语言中常见形式。所以在诗词中也能常常遇到。

二、关于重复字问题的思考

格律诗中,有文字“避同”之说,即避免同字重复。原本意思就是说要尽量去避免重复、啰嗦的话语。

刘勰《文心雕龙》“同辞重句,文之疣赘也”。 目前,在许多论坛也流行律诗不得使用重复字的说法。

但是,是否在诗句中真不能使用重复字呢?我们先看看一些名诗名句,从古人的作品中寻找答案。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大家肯定耳熟能详。诗中山、楼、外、州四字重复过。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也是有很多的重复字词

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重复了两次,“人面”也重复了两次。李商隐 :刘郞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蓬山”一词重复使用。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字、山字也重复。

杜甫的七律《江村》。

可以看出,格律诗中的“避同”,指的是非修辞性重复,不应包括修辞性重复。有人没弄清这两者的区别,用修辞性重复的例证来反驳避同之说,从而出现所指对象的错位现象。
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也曾已经明确地提出来:

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

这后一句很少有人注意到。意思就是说,《诗经》和《楚辞》善于融会贯通,并不在意于重出、相犯的问题,近世则忌讳诗中出现同字。

当然,如果重字不得不要时,则是可以相犯的。按照刘勰的意思,“忌同”未尝不可,但也可以灵活对待,不必死拘规则。

格律诗中,常见的修辞性重复有三类情况:一类是叠字,一类是顶针,一类是复辞。
1
、叠字,刚才介绍过。这种修辞格在传统诗歌中使用十分广泛,《诗经》中就有大量的叠字句。格律诗形成后,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常常采用叠字来突出语言表达的音韵感和节奏感,强化摹状、抒情的效果。如萧萧班马鸣(李白),飘飘何所似(杜甫),漠漠水田飞白鹭(王维),翦翦轻风阵阵寒(王安石)等等

2、顶针 以顶针修辞格出现的文字重复,在格律诗中也算多见。顶针指的是上句末尾字、词与下句开头字、词相同,构成一种回环相扣的表达效果。
如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即顶针格的应用。他这首诗还是借韵的。

由于传统诗句高度简练,句式往往是经过压缩的,因而顶针这种辞格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就是将两字用于同句之内,同字相连,表面上看似叠字,实际上不是作为修辞格的叠字。

比如说,“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自是不归归不得”(崔涂)之类的句子的重字,按照阅读习惯表达就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3、复辞  在复辞这种修辞格中,重复的字、词不是相连的,而是被其他文字隔开来,它可以在同句中,也可以在不同的句子中。
于是,格律诗中的复辞,有句内重复,也有句外重复。

常见的句内复辞有这样几种情况:

1)一、三字重复,如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听水听风笑到家(袁枚)。一枝一叶总关情……

2)一、五字重复,如一枕新凉一扇风(刘翰),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唐寅)

3)二、五字重复,如“不羡神仙羡少年”(袁枚),“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 闲爱孤云静爱山(杜牧)

4)二、六字重复,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杜牧 闲爱孤云静爱山  刘方平 北斗阑干南斗斜

5)三、六字重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暂时相赏莫相违(杜甫)。四顾山光接水光、汀州无浪复无烟
6
)四、七字重复,如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瞥地红梢更绿梢(王又曾)

7)一二两字与五六两字重复,如紫薇花对紫薇郎(白居易),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
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断续声随断续风(赵嘏),如此烟波如此夜(舒位)等。
其中,重复的两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两个连绵字。
8
)一、三、五字重复,如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还有女诗人何佩玉的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禅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词里也有很多常见的含重复字的,这里暂不讨论。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就有春、东两字重复。
结论:在近体诗词中,一般认为,以不使用重复字词为佳。但以上使用重复字词的经典名诗名句实例表明:使用重复字词也是别有神韵的。因此,对近体诗词的学习与鉴赏,不要以是否使用重复字词做为评判标准,来衡量作品质量高低。
而应根据是否形成啰嗦、累赘为判断标准。更应以体味诗歌之神韵或境界为最佳方式,方可能逐渐达到诗歌鉴赏的较高境界。

时间差不多了,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

傲视群雄

奇才。[em]e177[/em][em]e177[/em][em]e179[/em][em]e179[/em]

观潮人[乐安居士]

---因此,对近体诗词的学习与鉴赏,不要以是否使用重复字词做为评判标准,来衡量作品质量高低。----[em]e179[/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