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品之冲淡纤秾讲义
个人日记
主讲/原乡人
下面看看第二品: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日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作者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也就是多思考,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做到波澜不惊。这里,诗品,已经涉及到了对人品的要求了。不骄不纵。这一二句应该很容易理解,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种心态多需要在生活历练。饮之太和,独鹤与飞。——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提到清淡=淡泊,这与一个词分不开,就是孤独。孤独,再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像白鹤一样,在自我的天空里孤傲地飞翔,不趋利,不哗众。犹之惠风,荏苒在衣,——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这里,又要提到“意境”这个词了。意境,为作者心灵之境,可以无限广大。可以无限美好。也可以把读者引入作者的主观之境,使之感动、感叹!这里,就是想象中的惠风和畅,轻拂我衣。是作者与自然的一个互动。阅音修篁,美日载归。——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可谓有声有色。遇之匪深,即之愈稀,——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这就是说,好的意境可遇不可求,冲淡的意境也不例外。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这就是说,诗要有深度,有其深刻的含义,否则,在表面上追求冲淡,反而会与目标背道而驰。“淡”是一种修炼出的状态,非是一二日的功夫能达到的。咱们来看看古人的清淡。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竹里馆》,首句一个“独”字,感觉已经淡到了极致。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弹着琴放歌。在无人知晓的境界里,有明月来陪伴。整首透出的淡泊意境,已深深地融入自然,那种淡,读者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这非孤独的修炼而不能达的。以上为冲淡。
第三品:纤秾
纤秾,刚好与冲淡相对。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幽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纤秾,从这几句的字面上就可以领略到其旖旎的姿彩。采采流水,蓬蓬远春,——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一片生机,一片鲜活。有其极强的画面感。窈窕幽谷,时见美人。——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满树,风日水滨,——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柳陰路曲,流鶯比鄰。——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用现在语言概括,就是桃红柳绿,燕舞莺歌。有声有色。乘之愈往,识之愈真。——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纤秾,看起来较前面的二品,理解起来简单,就是真切地描写自然。让读者有置身其中,意欲前往的感觉。如將不盡,與古爲新。——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這裡就是要求作者,要写出纤秾意境的作品,就要先置身于自然,只有真切地了解,才能写的真切,进而打动读者。而非闭门造车。只有这样,作品才有可能与历代的佳作媲美。纤秾,主要着墨于写景状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从头至尾几乎都用在了对景物的描写上。一幅秋夜的恬静图画,生动鲜活,动静有致,因而才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总之,纤秾所要求的,就是要把诗写成一幅画。各个季节要尽量突出各个季节的气候、植物以及色彩和声音,使其生动。冲淡和纤秾,表面上看是对立的。但也可以互相渗透,融合。但也可以互相渗透,融合。大家在王维诗里可以发现。建议大家多读读唐人作品,找出里面的这两种意境,并深刻领会。
建议大家多读读唐人作品,找出里面的这两种意境,并深刻领会。建议大家多读读唐人作品,找出里面的这两种意境,并深刻领会。
下面看看第二品: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日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作者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也就是多思考,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做到波澜不惊。这里,诗品,已经涉及到了对人品的要求了。不骄不纵。这一二句应该很容易理解,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种心态多需要在生活历练。饮之太和,独鹤与飞。——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提到清淡=淡泊,这与一个词分不开,就是孤独。孤独,再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像白鹤一样,在自我的天空里孤傲地飞翔,不趋利,不哗众。犹之惠风,荏苒在衣,——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这里,又要提到“意境”这个词了。意境,为作者心灵之境,可以无限广大。可以无限美好。也可以把读者引入作者的主观之境,使之感动、感叹!这里,就是想象中的惠风和畅,轻拂我衣。是作者与自然的一个互动。阅音修篁,美日载归。——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可谓有声有色。遇之匪深,即之愈稀,——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这就是说,好的意境可遇不可求,冲淡的意境也不例外。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这就是说,诗要有深度,有其深刻的含义,否则,在表面上追求冲淡,反而会与目标背道而驰。“淡”是一种修炼出的状态,非是一二日的功夫能达到的。咱们来看看古人的清淡。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竹里馆》,首句一个“独”字,感觉已经淡到了极致。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弹着琴放歌。在无人知晓的境界里,有明月来陪伴。整首透出的淡泊意境,已深深地融入自然,那种淡,读者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这非孤独的修炼而不能达的。以上为冲淡。
第三品:纤秾
纤秾,刚好与冲淡相对。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幽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纤秾,从这几句的字面上就可以领略到其旖旎的姿彩。采采流水,蓬蓬远春,——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一片生机,一片鲜活。有其极强的画面感。窈窕幽谷,时见美人。——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满树,风日水滨,——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柳陰路曲,流鶯比鄰。——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用现在语言概括,就是桃红柳绿,燕舞莺歌。有声有色。乘之愈往,识之愈真。——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纤秾,看起来较前面的二品,理解起来简单,就是真切地描写自然。让读者有置身其中,意欲前往的感觉。如將不盡,與古爲新。——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這裡就是要求作者,要写出纤秾意境的作品,就要先置身于自然,只有真切地了解,才能写的真切,进而打动读者。而非闭门造车。只有这样,作品才有可能与历代的佳作媲美。纤秾,主要着墨于写景状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从头至尾几乎都用在了对景物的描写上。一幅秋夜的恬静图画,生动鲜活,动静有致,因而才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总之,纤秾所要求的,就是要把诗写成一幅画。各个季节要尽量突出各个季节的气候、植物以及色彩和声音,使其生动。冲淡和纤秾,表面上看是对立的。但也可以互相渗透,融合。但也可以互相渗透,融合。大家在王维诗里可以发现。建议大家多读读唐人作品,找出里面的这两种意境,并深刻领会。
建议大家多读读唐人作品,找出里面的这两种意境,并深刻领会。建议大家多读读唐人作品,找出里面的这两种意境,并深刻领会。
文章评论
傲视群雄
[em]e160[/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