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小城之三——水墨徽州(李娟)

李娟文集

 

 

题记:徽州之美,含蓄优雅,与世无争,气定神闲,美在风骨

     

 

中国最美小城之三——水墨徽州(李娟)

 图片

 

 

 

雨是徽州的一点淡墨,清水淡墨,描在泛黄的宣纸上。

 

鸡初啼的清晨,漫步宏村青石铺就的小巷,溪水自家家门前流过,有白发的婆婆在水边浣洗。阡陌小巷,鸡犬相闻,你仿佛一瞬间走进光阴皱纹里,走进几百年前的明代。

 

天落了小雨,雨一不留神,湿了粉墙,湿了黛瓦,湿了雕花的屋檐,湿了高耸的马头墙,湿了廊前的紫薇,湿了徽州女子水一样的双眸,湿了脚下的石板路,也湿润了我的心。撑一把雨伞,漫步古朴幽静的小巷,人就像是一阕宋词了。

老宅,小巷,粉墙,溪流,月沼,古树,成了一幅水墨丹青。

 

迎面走来买豆腐的妇人,挑着一副担子,素净的衣衫,竹筐里卧着白玉一样的豆腐,她的叫卖声旖旎婉转,如溪水边一丛丛凤仙花,水气泱泱。“吱呀”一声,小巷深处雕花的木门里,走出白发的老人,手里捧着青花瓷碗,不一会,她青花瓷碗里就泊着两块白嫩的豆腐。

 

雨停了,一对老人坐在门前的石凳上聊天,笑语妍妍。老人脚下依偎着一只狗,门槛上卧着一只猫。一簇簇凌霄花从斑驳的围墙上探出头来,绿叶丛生,花枝摇曳。一场风雨后,淡黄色的凌霄花落在青石板上,凄美绝伦。有时,他们什么也不说,只默默相对静坐着,反刍光阴,内心安详。谁知相思老,玄鬓白发生。世间的一切安然静美,都在默默无言的相守相依里。

 

小巷里遇见买木雕的小店,门口坐着一位老人,戴着眼镜,低着头专注地刻竹雕。我倚在门前,看他在碗口粗的竹筒上作画,上面刻着南湖荷开,小巷老宅。古朴雅致,诗意幽幽。

 

走进小巷深处,去看老宅。推开厚重的木门,幽暗的天井里,有一口大缸,缸里泊着几片浮萍,开着几朵洁白的睡莲。厅堂里一幅幅雄健刚劲的槛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自古徽商都是儒商,遵循诗书礼仪,孝弟传家。一抬头就看见朱熹的对联:“松风间放鹤,花雨夜鸣琴”。另一副对联上写:“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落款则是郑板桥。正是,好诗如清风,佳句似香茗。从容入世,清淡出尘。多么雅致的古人,多么闲逸的古代时光。

 

厢房的木门上雕刻着一幅幅画:平湖秋月,柳浪闻莺,断桥残雪,苏堤春晓”。花窗则上刻着“羲之戏鹅,渊明爱菊,和靖爱梅”,栩栩如生,每一幅木雕就是一个典雅的故事。唐诗宋词,信手拈来,被刻在老宅的木门上。此时,诗情和画意痴痴缠绕,千百年的诗书都在美仑美奂的木雕里。

 

走进老宅的后院,亭台水榭,蕉肥石瘦,回廊下一弯碧水中养着几尾红鲤鱼,欢快地游来游去。假山旁依着一树紫薇,正开得烂漫。这里,便是红顶商人与他的如花美眷赏月品茗的地方吧。

 

来徽州,就住在百年的老宅里,才能嗅到在古老文化芬芳。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诗情画意都在深深的庭院里。一面花窗,一弯碧水,一处水榭,一个长廊,一幅石雕,让你品位出不同的意趣,那是古老岁月蕴含的古典与优雅,也是东方文化孕育的温婉和静美。

 

静夜里,倚在窗前,隔着百年的窗棂望月亮,月亮还是几百年前的月亮,人已隔着万水千山,却有着一样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深夜落雨了,听雨打窗棂,想起这座老宅经历多少旧事浮云,生死离散。记起诗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徽州的雨夜,有着说不出的悲凉。

 

 图片

 

走进主人的卧室,幽暗的光线中,雕花的大木床,精雕细琢,富丽堂皇。上面雕刻着是鸳鸯戏水,麒麟送子,花开富贵。

 

恍惚间,看见几百年前一位红妆女子被抬进徽商世家,深深庭院里,一时间鼓乐喧天,歌舞升平。花烛摇曳,琴瑟相和,共赏春花秋月,共度天阶微凉。春宵几度后,他外出经商走了,一去经年,赚回来白花花的银子修老宅,建祠堂,铺桥修路,光耀门楣。她在老宅里默默等着,用思念和寂寂流年抗衡。“空守云房无岁月,不知人世是何年”,他一去几年,几十年。一日,他回来了,红顶商人衣锦还乡,站在厅堂里,她的发如雪,鬓如霜,他不敢上前与她相认。恍惚听见黄梅戏里婉转唱到:“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似水流年里,她老了,老成木门上那只彩凤,再也飞不起来。

 

庭院深深深几许,多么深的庭院,原来就有多么深的寂寞。

 

每家老宅的厅堂里,依墙摆放着两张半圆的花梨木桌。原来,只有等外出经商的男人回来了,两张半圆桌才合二为一,全家人在厅堂里吃团圆饭。花好月圆,合家团圆。可是,有的男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那张花梨木桌,就倚在老屋的墙壁上,如同一对夫妻的命运,一生不得团圆。他在苏杭一带做生意发达了,十年一觉扬州梦,夜夜笙歌,妻妾成群,儿女成行,她却在老宅里等着,守着家业,守着孩子,守着苦涩的忠贞。

 

在香茗剧院里听徽剧,见她凄婉地唱到:风荷细雨愁更愁,花开花谢共白头……她的发白了,心也灰了。她老了,老成屋瓦上一块青苔,无限的苍绿,仿佛岁月之手轻轻一握,就能滴出点点清泪来。

 

她只是木门上一朵睡莲,他回不回来,花总在这里,不弃不离。她只是月沼中一轮明月,他回不回来,月总在这里,或盈或缺。可是,他只做了一朝的看花人,只做了一夕的赏月人。

 

徽州女人的寂寞,如小巷里的凌霄花,开了一年又一年,女人的忧愁,唯有廊前的花儿知晓。

 

直到她死了,他也没有回来,她等了长长的一生。换回来的,便是村头一座气势恢宏,寒意弥漫的贞洁牌坊。

 

在徽州老宅里,我一次次想到徽州才女苏雪林。她的一生是个传奇,她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飞出了徽州,飞出了国门。她的才华和资质在许多民国女作家之上。然而,她被故乡遗忘了,似乎被中国的文学史遗忘了,她说:“我本应该是一只花蝴蝶,但被夹在空白页里。”她结婚不久,情感变故,和丈夫分道扬镳。而后漫长的一生,她学贯中西,著书立说,孤清终老,一直活到一百余岁。

 

 图片

 

 

月沼是村子的池塘,如半轮明月,称为月沼,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清雅有回味。原来,户户门前的汩汩清流,后来就汇集在月沼中,给古老的村落添了几许灵秀和诗意。

 

不知道古人为何不将月沼修成圆形,小村不就有了一轮圆月。直到在西递见到一块石碑:作退一步想。忽然想起佛家说,花未全开月未圆,便是人生最好的境界。古人的智慧,便是懂得进退和取舍,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如此。他们懂得留白和节制,如同一篇好文章,不会写得太满,不会把话说尽,才显得气象万千,意味悠长,引人无限遐思。

 

清晨的月沼静谧如梦,有几只白鹅伸着长脖子在碧波中觅食,白毛浮绿水,显得分外自在悠然,无数只红蜻蜓在水面盘旋。月沼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水中映着青山如黛,云朵晴空,美如幻梦,也映照着宏村八百年的风雨沧桑。

 

黄昏时节,夕阳余辉里,艳阳的火味正渐渐散去,水边的夜有几分清凉。月上青山时,月沼中便泊着半弯月亮。天上半弯月亮,水中半弯月亮。此时,月来水里,影落池中。

 

伴月沼品茶,一张小桌,几把竹椅,和友人围坐一处,淡茶几盏,赏两轮明月,清茶浅酌,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水边的茶楼亮起一串串红灯笼,水面灯影摇曳,波光潋滟,犹如月沼鬓上插着的一串发簪。

 

月沼边吟诗作画的诗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执手相伴的才子佳人换了一茬又茬一茬,似水年华里,多少红粉佳人青丝化为白雪,只有月沼不老,明月不老,青山不老。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山水之间有人家。他们与山水相依相伴,佳偶天成,和谐自然。美到极致的东西,往往都是最自然的,宏村不愧为——中国水墨画里的乡村。

 

 图片

 

漫步在小巷,顺着潺潺清流的方向一直走,一会儿,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面大湖,两岸树影摇曳,波光如镜。碧波中开满了荷花,或红或白,清风徐来,风动荷花香。湖面上立着一座石拱桥,犹如彩虹横卧清流之上。行走桥上,忍不住要问: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人行碧波中,犹在画中游。原来这就是南湖,这座石拱桥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画桥。

 

临南湖而居,就是庄严肃静的南湖书院。走进书院,只觉书香弥漫,静谧安然的地方有一种气场在。书院里立着一副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令人回味悠长的诗句,似天雨流芳。一代代儒商,一个个莘莘学子就是从这里开启生命的智慧,他们饱读诗书,通今博古。观天地日月,感人世沧桑。面对一湖碧波,风荷细雨,风声水声读书声里,一个个小生命便如一颗颗莲子,只待春风拂面,知识的天雨润泽心灵,生命就如莲花盛开。他们被书墨之香滋养温润,懵懂的灵魂被诗书一次次唤醒。而后,羽翼丰满的学子们走出徽州,展翅高飞。

 

恋在徽州,粉墙黛瓦,云树烟芦,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汤显祖有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的,他连梦里不曾想到,徽州之美,含蓄优雅,与世无争,气定神闲,美在风骨。徽州是浪蕊浮花都尽了,别有淹然风流。

 

徽州是一部古书,一阕宋词,一幅木雕,一杯淡茶,一簇花开,一轮明月,一卷水墨丹青……

 

徽州从未消失,她只是和流逝的岁月在一起。

 图片
 
 
 
 
 
 
 

文章评论

人生过客

写得真美,雨湿粉墙,不知摇落几枝花,恬淡静谧,温润婉约,我的心醉在了那如诗如画的小镇,如有佳人为伴,撑一把油纸伞,依偎听雨,此生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