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逢入京使》
个人日记
导读/文书☆野百合
九重天晨读 岑参《逢入京使》《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⑴、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⑵、岑(cen)参:唐代诗人。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⑶、故园:指长安和作者在长安的家。
⑷、漫漫(mánmán):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文书☆野百合(1768738281) 7:24:47
⑸、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⑹、凭:托,烦,请。
⑺、传语:捎口信。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两袖擦拭满面龙钟,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鉴赏】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回头东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感情,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浓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看看古人,我们的创造离不开生活,就是因为作者有六年的边塞生活经历,让他成为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看看古人,我们的创造离不开生活,就是因为作者有六年的边塞生活经历,让他成为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