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把握的三个知识点

个人日记

 一、对句步骤
1、立意:看到了一个出句,我们首先要确定出句在表达什么?然后置身于其中,在出句那样的意境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做到什么?联想到什么,才能据此进行对句,使对句内容与出句联结紧密,最后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这是联律规则中“语意相关”要素。
 2、断句:也就是对联规则中“节奏对拍”的要素,合理的即判断出句的节奏点。要想对句,首先得学会断句,分清楚出句中是有哪些词组成的?各是什么词性?在联句中作什么成份?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应对。 
疏篱畔梅开玉蕊==
小窗前松偃苍龙
疏篱畔 梅 开 玉蕊
 
3、对词: 这是对联规则中“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要素,即为每段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对完词后,要进行炼字。 
 
4、置律:这是联律规则中“平仄相对”要素,看平仄设置有没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对联平仄设置要素。
 
5、润色检查对句,是否符合对联的各种要素,哪里还有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以上所说的“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但最后要取得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在实际应对中会发现 
对联格律六要素中“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这些都是固定的东西,就算不能一时记住,但通过一些资料,也能够很容易的做到符合规则。
二、关联点: 对联,顾名思义,是即对又联,如果说平仄等要素是对,那么语意要素就是联。 应对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这个“联”呢?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引入一个“关联点”的概念。 “关联点”就是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使之产生一个共性。对于对联而言,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 
具体的说也就是从“人、事、物、时、地、景”这些方面进行探寻,或者说设置,确定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通过某种关系进行延伸或拓展。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出句的“关联点”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学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找出的“关联点”都不同的。这样,即便是同一个出句,大家就会对出气象万千的对句来。可以说:只要所找的“关联点”是合理的,理论上都能够对出妙句来。
 
下面是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 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两岸晓烟杨柳绿 
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此时再看对句:一园春雨杏花红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正合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红”字收尾 
 
2、 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先看这个对联: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此联是充分抓住了炭了特点,也正是用炭的特点做“关联点”。上联正说炭一直黑时尚有形(骨),下面转入反面说,当它十分火红的时就变成灰烬了, 通过此联,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有顺境、逆境,当以“炭”自警。
 
3、 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辞为“关联点”。 见下联: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此联出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且气势豪放。那么这种修辞的手法和豪放的气势自然成为应对的特殊“关联点” 那么对句,自然要围绕这个“关联点”,修辞对应,风格一致,这样才能造成上下联的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一张一含等不“稳”现象的出现。
 
4、 合理转假法。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看这个出句: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 看此出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应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可它的对句却不是这个思路。 此联“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当然,通过学习,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
 三、把握上下联的六种逻辑关系
一般对联上下联在逻辑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六种关系: 并连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假设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
 
2、递进关系:指上联叙说某一事物某时某刻的状态或人物动作,下联则进一步说同一事物更深层次的状态或人物更进一步的动作。 如:出句: 梅亭解墨杯中酒对句:庭院抒怀座上宾 
 
出句和对句都是同一事物和人,但对句从酒到宾,喝酒为什么?因为来了座上宾,酒逢知己千杯少。使得联意递进
又如:出句:酒满芳樽谁共醉 对句:诗逢挚友我同痴 上句是问,对句是答,联意递进。
 3、 转折关系:指上联说人或事的某种特性或状态,下联说其相反的特性或状态。 如:出句:更无柳絮因风起对句:惟有葵花向日倾上联说园内景致的一种不良状态,下联转说一种存在的美好状态。 
又如:理发店古联 “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4、因果关系: 上联说出事物的原因,下联对出事物的结果;或上联说出目的,下联说措施和行动。
如联语“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上联说的心胸阔大是下联文章奇妙的条件, 
上联说结果,下联陈述原因(常用于成联)如:出句:妙笔生花,才华横溢名天下 对句:悬梁刺股,学海纵观韵古今
 6、 选择关系: 指上下联中半联有选择地突出某种事或人,而另半联则中性或贬性地说某事或某人。 

如联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上联说的是坚贞不屈,慷慨就死的英雄人物,下联对比说委曲求生,圆滑处世的小人,一玉一瓦,褒贬分明。 

又如:出句:宁争一口气对句:不贪几分财上联说的是人格尊严,暗含了华夏古国历来看重气节,不吃嗟来之食,就是这个道理。下联对比贪财小人,一气一财,人品高下自然分明。 
又如:出句:宁争一口气对句:不贪几分财上联说的是人格尊严,暗含了华夏古国历来看重气节,不吃嗟来之食,就是这个道理。下联对比贪财小人,一气一财,人品高下自然分明。 

以上是六种较固定的上下联关系。我们在对句时可以从这六个方面去对。 有时,同样一个上联,你选择不同的承接方式,可以对出不同关系的下联来。 

出句:把酒临风歌盛世 对句:吟诗对月颂宏图(并连关系 )
对句:开天辟地创新潮(递进 不仅歌颂祖国,而且要拿出行动来创新业,这就使联意递进。) 

又如果从因果关系对,则: 对句:修身治国自丰年( 因果关系 上联是果,下联是因。) 
 应对,即跟据别人的出句,对出另一联。一般概念是指按对联格律根据他人的出句而对的另外一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关于应对,古来有之,称之为“对课”,是练习诗词联赋写作的基本手段。 也是对联初学者在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从未有听说过不经过应对练习,就能达到非常高的对联创作水平。对联创作基本上都是从“对句”开始的。古时候“对课”,是从单词到长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常是单词对练习到一定程度再转到词组对,词组对练习到一定程度再转到长句对;先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题,人名、地名、物名皆可。好处是对比较熟悉的事物,以便容易联想。先是词性、结构的练习,然后逐步加强平仄的区分,最后在语意、连接方面进行提高,最终达到对联格律所要的求
对句的一般概念中一个最重要的词语是“按对联格律”。我们知道了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一致(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语意相关)。这是对句所必需遵守的规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