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课程第三讲
个人日记
中华诗词网校楹联1404期
对联课程第三讲
马蹄律
主讲 辽宁舰16
一、什么是马蹄律:
我们先看一组字数不同的对联:
一字联:墨 == 泉
仄 平
二字联:北海 == 西山
仄仄 平平
三字联:桃花面 == 柳叶眉
平平仄 仄仄平
四字联:山穷水尽 == 柳暗花明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一曲迎春调 == 三杯祝福歌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祝福都是入声字,古仄)
六字联:户户金花报喜 == 家家紫燕迎春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七字联:门迎晓日财源广 ==户纳春风吉庆多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八字联:千花岭上千枝竞秀 == 百姓门前百鸟鸣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组对联,我们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为什么呢?
我们看看上面的例子,都是两个字为一节,同一节都是“平平”或“仄仄”。每隔两个字就换一次平仄。
这就像马跑起来,前腿先抬起、落地;两只后蹄接着抬起、蹬地时发出的马蹄声“滴滴答答”。我们知道,马的前腿比较小,着地声音轻一些,平缓一些;后腿比较粗壮,着地声音重一些,急一些,不就像平和仄的发音吗?
这就叫马蹄律,也称为“马蹄韵”、“马蹄格”。
我们慨括如下:
【马蹄律】:把句子中每两字分为一节,叫做“二二而节”,每一节同是平声或同是仄声;相邻两节平仄交替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格式。这就是马蹄律。
古人在唐朝以前就发现,当骈文、诗句、联句的平仄符合马蹄律的时候,声律是最完美的。这就是初唐开始、中唐发展、晚唐定型的格律诗(又叫近体诗)逐步形成格律的由来。对联是在格律诗尤其是律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应该以符合马蹄调为佳。
因为汉字是一字一音,而且汉语有大量的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或词组,就是马蹄律这一独特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完美声律模式的基础。
二、音步和步脚:
【音步】:上面所说的每两个字分为一节,这样的节,叫音步。
对于字数为单数的句子,“二二而节”后剩下的单字,也作为一个音步。
如:门迎 晓日 财源 广 == 户纳 春风 吉庆 多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可见,七言句有四个音步,其中有三个双字音步,一个单字音步。
又如:千花 岭上 千枝 竞秀 == 百姓 门前 百鸟 鸣春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仄 ==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平
可见,八言句有四个音步,都是双字音步。
【平仄交替】:无论七言句还是八言句,都是每个音步换一次平仄。这就叫平仄交替。
【步脚】:每一节(音步)在后面的那个字,叫步脚。单字音步,步脚就是它本身。
如:
红框里的就是步脚。
三、平仄竿
我们按照“二二而节,平仄交替”的规则,形成下面的两个长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叫作【平仄竿】。
平仄竿有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在平仄竿上划分出不同字数句子的平仄。如:
山穷水尽 == 柳暗花明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 云飞楚塞长。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门迎晓日财源广 ==户纳春风吉庆多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马蹄律适用于所有字数的句子。尤其是双数字数的骈文类句式。
四、正格和变格:
(一)、正格:
1、【马蹄律正格】:每一个字的平仄完全按照平仄竿的划分,实现平仄两两交替的句子,叫做马蹄律正格。
上面举例的全部是马蹄律正格。
我们看看下面这副联是不是正格:
《罗浮山酥醪观楼》【清】杨应琚
小楼容我静 == 大地任人忙。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用平仄竿截出的马蹄律正格应该是:
对比一下,上联平仄跟截出的平仄完全一样,上联是马蹄律正格。
可是下联第一字不一样啊。马蹄竿在“大”字的位置应该是平声。那么,是不是正格?答案,下联不是马蹄律正格。
但是,下联符合另一种格律:诗律。
【诗律】:近体诗(又叫格律诗)的格律叫诗律。因为格律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格式,所以诗律只适用于五言、七言句。
2、【诗律正格】:诗律正格五言有四种,扩充二种:
①、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③④不符合马蹄律正格。但因为在格律诗中被广泛使用,所以列为诗律正格。
若把③④的第一字换作:
⑤、仄平平仄仄
⑥、平仄仄平平
也符合马蹄律正格,而且在前人的诗作中,也普遍用到此句型,所以,又把⑤⑥加列为诗律正格。
可以看出,①②⑤⑥四式,与马蹄律正格是一样的。
而七言有四种: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②句式是马蹄律正格。③④句式是为了使诗句符合上句尾仄,下句尾平的要求,把马蹄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的第五字和第七字对换了位置,而音步步脚(即双数字位)还是马蹄律要求的平仄交替。
七言句只是在五言句的前面加了两个字,按照平仄竿,加上的两个字与五言句的最前面俩字的平仄相反。
红框的是五言句,蓝框的是七言句。
因为格律诗尤其是律诗,是对联的来源之一,所以,马蹄律和诗律都是是决定对联平仄的重要规律。
(二)、变格:
我们再看下面的联:
《晋祠云陶洞》【清】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 茶烟梧月书声。
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
对照平仄竿,上联的“琴韵”和下联的“梧月”,本应为“仄仄”,联中却是“平仄”,不符合马蹄律正格的要求。
《古藤书屋》【清】倪国琏
一庭芳草围新绿 == 十亩藤花落古香。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十都是入声字,今平古仄)
对照平仄竿,上联的“一庭”、“芳草”,本应为“平平”和“仄仄”。说明上联不是马蹄律正格,也不是诗律正格。但是,读起来也不觉得拗口。为什么?
因为上面举例的两副联,没有依照马蹄律的字,是第一字、第三字和第五字,不是在双数字位上,也就是没有出现在音步的步脚上。这样,并不伤害句子的音律美。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音步步脚(也就是双数字位)是否平仄交替,是判断诗、联句是否符合马蹄律的基本条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四六分明”;
而单数字位不完全按照马蹄律,只要不使句子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一般不会伤害句子的音律,是可以允许的。
【变格】:单数字位不完全按照马蹄律的平仄规定,又不使句子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现象,这样的句子就叫变格。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三五不论”。
当然,“一三五不论”是有条件的。下面我们再讨论。
由此可见,诗律正格中的③④句式其实就是马蹄律的变格,如:
五言诗律正格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是第一字没有按照马蹄律的平仄规定。
七言诗律正格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是第五、七字没有按照马蹄律的平仄规定。
但因为格律诗在形成过程中,③④句式已经成为格律诗的基本格式,所以作为马蹄律的特例,把它们另列为诗律正格。
(三)、诗、联的音律忌讳:
1、关于“二四六分明”方面的忌讳:
⑴、失替:
前面我们说过,马蹄调的平仄交替,主要看音步步脚,音步是二二而节,每个音步的后一字是步脚;
单数字的句子,二二而节剩下的那一个单字,单独作一个音步,步脚就是这个字本身。
“二四六分明”,指的是在音步步脚要平仄交替。
但是,被列为诗律正格的七律③、④句式例外。
【失替】:音步步脚不是平仄交替,就叫失替。意为:失去交替。
先看下面这两副在班里练习的对句:
我们看看对句的二四字没有交替吧?是哪个字失替?
这个句子正格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可见,是第二字(即第一个音步步脚)失替。
⑵、失对:
诗和联都要求两句话为一联,每一联上下句音步步脚要平仄相对。也就是我们两条平仄竿所显示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失对】:如果上下两句在音步步脚不是平仄相反,就叫失对。
“蝶”是入声,古仄。
看这一例,出句音步步脚平仄是“仄、平、仄”,对句也是“仄、平、仄”,上下句平仄是相同而不是相反,这就是失对。
像这样在音步步脚处,两句平仄相同的,在格律诗称为“相粘”。
2、关于“一三五不论”方面的忌讳:
前面说过:“一三五不论”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不使句子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
凡会使句子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叫“病句”,不能看作“变格”。
⑴、三平尾:
风梳杨柳辫 == 雨打桃花腮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
莫道青山偷柳绿 == 有情明月穿云纱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平
看这两副对联,对句的后三字都是平声。大声读这个句子,会觉得句子结尾不爽亮。这就是三平尾对声律的损害。
【三平尾】:一个句子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就叫三平尾。三平尾是诗、联的大忌,一定不可犯。
请看这两个对句,为什么会造成三平尾?
这两个对句最后两个字都是平声,而倒数第三字是单数位字,五言句是第三字;七言句是第五字。此时,若“一三五不论”,在倒数第三字位不按诗律正格,就会造成三平尾。
⑵、三仄尾:
千里重山出日月,阴阳分两界 ==
平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
看看这个出句的一分句,如果是古音,因为“出”、“日”、“月”是入声,则后三字都是仄声。读起来,也是感觉到声调不够婉转。
【三仄尾】:一个句子最后三字都是仄声,就叫三仄尾。三仄尾也是诗联的一忌。当然也要避免。但因为相对而言,三仄尾对音律的损害没有三平尾那么厉害,所以前人的诗句也偶有三仄尾。
造成三仄尾的原因,是在结尾为“仄仄”的句子中,倒数第三字(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不按诗律正格所致。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规律:
①、三平尾只会出现在以“平平”结尾的句子;三仄尾只会出现在以“仄仄”结尾的句子。
②、这种句型的倒数第三字不能不论,而只能按照诗律正格用字。
⑶、孤平:
千秋月印寒江水 == 万里路留骏马影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仄
这个对句,因为第七字失对,第三字应平而仄,整句只有“留”一个平声字。而且还造成三仄尾。
采菊南山下==抚琴陋室中
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
对句除了尾字“中”,只有“琴”一个单独的平声字。
寒星清月松间照== 瘦笔素笺案上闲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
这个对句,除了尾字“闲”之外,只有一个孤独的平声字“笺”。
读山品水听花语 == 思古看今赋锦章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今音)
这个对句,虽然有“思”、“今”、“章”三个平声字,但三个平声字都被仄声字隔开,不能连在一起。
上面四个对句,按目前比较认同的观点,都是孤平。
【孤平】:在平声结尾的句子中,除了尾字是平声外,只有一个孤独的平声,就叫孤平。
清初诗坛领袖一代诗宗王士祯提出了“律诗定体”,论述了律诗句式的规范。王士祯特别提出“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不得作“仄平仄仄平”。他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两字相连,不可令单也。”这时还没有“孤平”之说,如果把王士祯的话归纳一下,应该是“单平”。
最早提出“孤平”概念的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王力先生认为,在须押韵的韵句中除了韵脚以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称之为孤平(提示: “韵句”即押韵的句子。在格律诗中,只能用平声韵押韵。所以,韵句也就是结尾是平声的句子)。
也有人认为:只要出现“两仄夹一平”,就是孤平。
关于孤平的定义,学界尚无定论。我们也不是诗词联文学理论家,愚意以为,我们既无能力,也不必去作无谓的争论。只要记住,凡在一个平声结尾的句子中,没有两个连在一起的平声字,就是孤平。
随手拈花藏袖底==转身绊月摔廊前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有人认为,因为“转身绊月”是两仄夹一平,所以,对句孤平。愚意以为,这个对句虽然前面只有一个“身”是平声,但因为句尾有“廊前”两个连在一起的平声字,所以不是孤平。
孤平只会出现在以“仄平”结尾的句型中。而以仄声结尾的句子,比如对联的上联,一般不须论孤平、但若上联为“仄仄仄平仄仄仄”时,则应尽量避免。如:
万里路留骏马影 ==
仄仄仄平仄仄仄
在二四六分明的前提下,造成孤平的原因,是因为倒数第四字前后的两个字(五言为一三字,七言为三五字)“不论”。其实,只要这两个字其中有一个是平声,就不会孤平:
五言:①、平平仄仄平
②、仄平平仄平
七言:①、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几个句式就不是孤平。
我把这三类忌讳的产生原因和避免方法总结成一个表,供大家参考。
有孤平,也会有孤仄。但因为无论诗、联,孤仄一般都不作为忌,所以我们可以不管。当然,如能避免,是最好的。
孤平只对诗律而言。至于双数字的句子,如四言、六言、八言句,不论孤平。
八个字及以上字数的句子,我们一般分解为两句。所以,我们掌握了七言以内句子的马蹄律和诗律,就可以掌握八字以上句子的马蹄律和 诗律。
回头再看“千里重山出日月,阴阳分两界 ==”这个出句,如果是今音,又怎样?
今音的“出”读一声,则如是今音,出句的平仄是:平仄 平平 平仄 仄,平平 平仄 仄
请看,这个出句如果是今音,一分句的二四六就是平仄交替,符合诗律的变格。
所以,判断句子是否犯忌讳,首先要正确辨音。其次,今音一定要注明:
千里重山出日月,阴阳分两界 ==(今音)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这样就不会产生无谓的争辩。
在这一讲的最后,简略地跟大家介绍一下《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
在我国历史上,写诗、填词、作曲,在一定时期内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韵标准,这就是各种韵书。
但在隋代以前,还没有这种韵书。从隋代陆法言开始,以四声分为二百零六韵,编为《切韵》一书,便成为千古韵书之祖。在清代以前,都认为《切韵》是二百零六韵。近几十年来,发现几本唐写本的韵书,从而考定《切韵》为一百九十三韵:平声五十四韵,上声五十一韵,去声五十六韵,入声三十二韵。然而《切韵》久佚。
继《切韵》之后,唐代孙愐编撰《唐韵》,宋代陈彭年等编撰《广韵》,宋代丁度等编撰《集韵》。但韵分得太细,写诗很受拘束。唐初许敬宗等人奏议,把二百零六韵中邻近的韵合并起来使用。
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写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二百零六韵合并为一百零七韵。因刘渊是平水人,后人则将其称为“平水韵”。但是,刘渊的平水韵也已佚失。
在平水韵佚失之前,金代王文郁编写了《平水新刊韵略》一书,又把平水韵的一百零七韵改并为一百零六韵。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平水韵”。
平水韵的一百零六韵中,分为平声三十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所谓上平声、下平声,也就是平声上卷、平声下卷的意思,因为平声字多,就分为两部分,没有别的意思。除了平声之外,还有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清代将平水韵改称为“佩文诗韵”,也是一百零六韵。
王力先生曾指出,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按这个观点,象清代的《佩文韵府》、《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这是有道理的。
《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工作,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戈氏所分的词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即《平水韵》而来。
因此,后人把《平水韵》称为“诗韵”,把《词林正韵》称为“词韵”。
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已经不适合今音的变化。所以,《中华诗词》于2002年第一期刊登《中华新韵府简表》、《中华今韵简表》,2004年第五期又刊登了《中华新韵(十四部)》。
《中华新韵》所依据的原则,中华诗词学会的介绍是:
1、韵部划分的依据——普通话
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
2、韵部划分的标准——同身同韵
即是将韵身相同的字,归于同一韵部。
3、平仄区分的原则——只分平仄,不辨入声
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 不再区分入声字。为了同时使用《平水韵》时更加方便,在每个韵部的后面标出该韵部平声字中所含的原入声字。仄声部分中的原入声字不再标出。
4、多音字的归属原则——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对于多音字,根据其不同的读音,分别归属于相应的韵部。在使用时,根据该字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确定其读音,从而确定其所属韵部及其平仄划分。
5、与旧韵书的关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
愚意以为,我们现在学习《平水韵》,主要有以下作用:
1、初学诗词联,《平水韵》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入声字,
2、是为了还原古诗词联及其他文学作品的声律和用韵,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
至于在我们的创作中,我认为应当按照中华诗词学会的“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原则。
1404对联第三讲作业:
1、标注下列对联的古音平仄,找出入声字:
①、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古音平仄:
入声字:
②、题歌台 李 渔
休萦俗事催霜鬓 == 且制新歌付雪儿
古音平仄:
入声字:
2、标注下列对联的古音平仄,判断哪个句子是马蹄律正格、马蹄律变格、诗律正格、诗律变格,有否犯忌讳的句子?所犯何忌讳?
①、自题联 姜宸英
优游乐闲静 == 恬淡养清虚
古音平仄:
马蹄律正格:
马蹄律变格:
诗律正格:
诗律变格:
犯忌讳句子:
所犯何忌讳?
②、赠贾汉复联 前 人
未闻安石弃东山,公能不有斯园,贤于古人远矣 ==
古音平仄:
漫说少陵开广厦,彼仅徒怀此愿,较之今日何如
古音平仄:
马蹄律正格:
马蹄律变格:
诗律正格:
诗律变格:
犯忌讳句子:
所犯何忌讳?
3、标注下列对联的古音平仄,判断有否犯忌讳的句子?所犯何忌讳?
①、 梅花入句三分傲 == 芙蓉出水千般媚
古音平仄:
犯忌讳句子:
所犯何忌讳?
②、 少梦岁月多梦客 == 无情水火有情人
古音平仄:
犯忌讳句子:
所犯何忌讳?
③、 归路云横时已暮 == 前程风乱秋还浓
古音平仄:
犯忌讳句子:
所犯何忌讳?
④、 吟来妙句藏真味 == 撕去面皮揭假心
古音平仄:
犯忌讳句子:
所犯何忌讳?
⑤、
4、分别标注下列对联的古音、今音平仄,判断有否犯忌讳的句子?古音犯忌还是今音犯忌?所犯何忌讳?
①、 秋风入座惊花落 == 淡月临窗叹日薄
古音平仄:
今音平仄:
犯忌讳句子:
古音还是今音犯忌?
所犯何忌讳?
②、 幽幽香袭远山兰==默默笔书金玉缘
古音平仄:
今音平仄:
犯忌讳句子:
古音还是今音犯忌?
所犯何忌讳?
③、 小月当空,闲窥幽怨漫静夜 == 秋霜一枕,空让多情种少年
古音平仄:
今音平仄:
犯忌讳句子:
古音还是今音犯忌?
所犯何忌讳?
④、 一片丹心托日月 == 满怀豪气写春秋
古音平仄:
今音平仄:
犯忌讳句子:
古音还是今音犯忌?
所犯何忌讳?
文章评论
春雨
在坦诚的言词中,让心灵更近!在时常的问候中,让祝福更真!在茫茫的人海里,让真情牵手!在虚拟的网络中,让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