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课程第四讲 意节 主讲:辽宁舰16

个人日记

 中华诗词网校楹联1404期
对联课程第四讲  

意节

主讲:辽宁舰16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字】: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即文字。我们知道,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是单音节的,一字一音。
 
2、【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如果按音节划分,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单音节词素,其实就是一个汉字。如
 
①、【单音节语素】:一个音节的语素就是单音节语素。这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单音节语素和汉字、音节是完全对应的。如:

人,虎,走,美,一、只,我,和、天、大、很、子、可。。。

②、【双音节语素】:由两个汉字组成,但只表示一个意义的语素是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了就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 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表事物名称的连绵字:琵琶、乒乓、蜘蛛、珊瑚、葫芦、伉俪、疙瘩、丁丁当当。。。

表事物形态的连绵字:葱茏、灿烂、蜿蜒、苍茫、朦胧。。。

表人物形态的连绵字:仿佛、惺忪、奚落、从容、狡猾。。。

表事物专有名称:中华、鲁迅、乾隆、纽约、巴黎、萝卜、菠菜、番茄。。。

外来语:鞑靼、匈奴、涤纶、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

③、【多音节语素】: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汉字组成,但只表示一个意义的语素是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如:
 
白兰地、凡士林、喜马拉雅、俄罗斯、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噼里啪啦、淅淅沥沥。。。

3、【词】: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单音节词】有些单音节语素本身就具有具体的意思,能单独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类语素叫单音节词,也就是单个汉字。

如“人”、“春”、“酒”、“茶”、“我”、“你”、“跑”、“诗”、“好”、“红”。。。
 
【双音节词】、【多音节词】:有些字不能单独表达具体的意识,要由两个字或更多字组成固定搭配,即双音节语素或多音节语素,才能表达完整的意识。这类字叫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如:“社会”、“老虎”、牡丹”、“芍药”、“杜甫”、“毛泽东”、 “布尔什维克”。。。
 
【单纯词】:以上两类词虽然有两个或以上的字组词,只是一个语素,表示的意思是唯一的,不能把其中的字拆开,拆开后便不能表达完整意思。这些词叫单纯词。
 
连绵词因为两个字不能拆开,所以,连绵词也是单纯词。

有些字与不同的字搭配,会出现意思的变化。如:
 
而白发,发展,“发”的意思就完全不同。
 
【合成词】:组成合成词的字可以单独拆开而又具有其独立的意思,如:
 
“白发”,“白”是表示颜色,“发”是头发。因此同样可以组成“黑发”。
 
“发展”,“发”是发生,“展”是扩展。因此也可以组成“发扬”、“伸展”这样不同的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以上的语素组成的。
 
汉语的合成词,最常见的是双语素合成词,也就是两个字组成的词。为什么《联律通则》规定“二二而节”?就是根据汉语合成词以两字为主这一事实制定的。
 
4、【词组】:两个或更多词的组合。又叫【短语】。
 
词组可以由单纯词组成。如: “春 桃”、“桃 花”、“打 击”、“好 吃”、“好 社会”、“乒乓 球”。。。其中,“社会”和“乒乓”是双音节语素。

 
单纯词和合成词也可组成词组,如:“好 春光”、“打击 乐”、“情义 缠绵”、。。。其中,“春光”和、“打击”、“情义”是合成词,而“缠绵”是连绵词,属于单纯词。

、 
合成词与合成词也可组成词组:“花好 月圆”、“春华 秋实”、“除恶 务尽”、“保家 卫国” “莺歌 燕舞”。。。
 
5、双音节、多音节词与词组的区别:

词是不能再拆分的独立语言单位,组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字不能拆开,如果拆开,不能表达独立意义,或拆开的字与词的意义不一致。

如:“老虎”是一种动物的名词,两个字是一个单独的语素。不能拆开为“老”、“虎”,因为拆开以后,“老”字失去了意义。

又如:“马克思”,如果拆开为“马”、“克”、“思”,则这三个字与马克思这个人没有任何关系。

词组是可以拆开的。拆开后,组成词组的词,能独立表示一定意义。

如:“老人”,是人类中的一部分,由表示年龄大小的形容词“老”和表示动物分类的名词“人”组成,它们都有独立意义,合成“老的 人”,以区分人的年龄段。

看两个字中间能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是区分词和词组的最简单的方法。不能插入的,是词;能插入的,是词组。最常用的插入中间的词有:“的”、“地”、“得”、“和”、“或”等。如:

“老虎”,你不能插入“的”,变成“老的虎”。如果可以插入的话。“小老虎”就变成“小老的虎”,词义无法解释。所以,老虎是词,不是词组。

而“老人”,如上述,可以在“老”和“人”中间插入“的”字。所以,“老人”是词组。

6、【句子】: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⑴、汉语句子的组成模式。
 
字--词素--词--词组—句子
 
例如:
 
《上天竺寺》【清】前 人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山皆学灵鹫,洛迦从南海飞来。

【注释】:


上天竺寺: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南天竺山上。中国两个著名的拜观音道场之一。天竺有下天竺、中天竺、上天竺三座古寺,均供奉观音大士。上天竺寺建于10世纪,是中国白衣观音的起源地,已有千余年历史。  


 


天竺寺开山祖师是西印度和尚慧理。《天竺山志》载:“东晋咸和初,慧理来灵隐卓锡,登武林山日:“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何年飞来此地耶?”由此,山名“天竺”,峰称“飞来”。“天竺”,印度古名。


 


临安:府名,今杭州市,南宋曾在此建都。


 


法像:指佛、菩萨等佛教圣像。。


 


北朝:朝代名,南北朝时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总称。佛教在南北朝时盛行。


 


灵鹫:即灵鹫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山中多鹫,故名。释加牟尼讲《法华经》、《无量寿经》于此。简称灵山、鹫峰。


 


洛迦:山名,即洛迦山,在今浙江普陀县,舟山群岛之一。洛迦山在普陀山的东南方。相传,观音大士先在洛迦山修身得道,后到普陀山开辟观音道场。 与九华、峨眉、五台并称佛教四大名山。山上的普陀寺与杭州天竺寺并称中国两大拜观音道场。


 


南海:古时对长江以南的海域统称南海。洛迦山在长江之南,古称“南海普陀”、“南海观音”之称。


 


【联意】:


 


佛也爱杭州,诸佛象自北朝便留此;


山都像灵鹫,洛迦山从南海飞过来。


 


上联写天竺寺历史悠久,下联写天竺寺与洛迦山的普陀寺的关系。




临安、洛迦、南海,都是地名;灵鹫,山名;北朝,中国历史朝代名;法象,佛像专用词。这些都是双音节语素,不可拆开。



上图,蓝框是单音节语素,红框是双音节语素。每个框里的都是单纯词。



上图,红框是由两个单音节单纯词组成的词组(短语),蓝框是由一个单音节单纯词和一个双音节单纯词组成的词组(短语):“自 北朝”、“从 南海”。

⑵、句子的语法成分:

①、最简单的标准句子语法是“主谓宾”结构:

我们简化一下句子:

佛   爱   临安,法像  留住;
山   学   灵鹫,洛迦  飞来。
主语 谓语  宾语  主语  谓语

②、句子的一般形式:

复原句子上例的句子:

佛    亦    爱   临安,法像  自北朝  留    住;
山    皆    学   灵鹫,洛迦  从南海  飞    来。
主语  状语  谓语  宾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又如:《湘西草堂》【清】王夫之
  
清   风   有意   难    留    我;
明   月   无心   自    照    人。
定语 主语  状语  状语  谓语  宾语

主谓宾是句子的基本成分;定状补,是句子的补充修饰成分。
 
二、句子的读法:
 
1、句子的正确读法:
 
我们前面已经谈到,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所以在读句子的时候,必须一个词组一个词组或一个词一个词来读。
 
由于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所以在读句子的时候,构成这个词的语素不能分开。
 
例如:“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如果我们读成:“佛亦 / 爱临 / 安,法像 / 自北 / 朝留 / 住”,行吗?显然不行。因为这样读,“临安”这个地名就被拆开,“北朝”这个朝代也被读没了。

这个句子正确的读法应该是:“佛亦 / 爱 / 临安,法像 / 自北朝 / 留住”,

或者:“佛 / 亦爱 / 临安,法像 / 自 / 北朝 / 留住”。

这就是说,我们读句子,要在合适的地方停顿。

2、句子中间的停顿:
 
(1)、【停顿】:是指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在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之间有一个短暂的停留(也叫断读、断句)。就像上例所表示的“/”所表示的,就是停顿的位置。
 
(2)、停顿的规则:
 
如前所述,停顿不能拆开组成词的语素,也就是停顿的位置应该在两个词或词组之间,而不是在组成词的语素之间。否则就破坏了词或词组的完整性。
 
我们试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标出停顿的位置: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不得工钱

据说这是一位财主请私塾先生教书的契约,内容是私塾先生的福利待遇,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劳动合同”。
 
读法一: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不得工钱。 
 
读法二: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不得工钱。
 
大家看看,同样的文字,停顿的位置不同,意思是不是完全相反啊?
 
到底那个读法是私塾先生读的?哪个断读是财主读的?显然,读法一是私塾先生的。
 
所以,正确的停顿,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真实意义。
 
三、节奏
 
1、对联应该怎样读?
 
我们先看这两副五言联:
 
月光千里白 == 秋色一天青(君山亭联)
 
开轩邀皓月 == 对弈趁清风(高杨依山亭联)
 
我们通常会这样读:
 
月光 / 千里 / 白 == 秋色 / 一天 / 青
 
开轩 / 邀 / 皓月 == 对弈 / 趁 / 清风
 
 “月光”、“秋色”、“千里”、“一天”、,都是我们熟悉的词组。在词组词之间,做一个短暂的停留,可以使我们对这些词组有清晰的印象。
 
如果读成:
 
月光 / 千 / 里白 == 秋色 / 一 / 天青
 
开轩 / 邀皓 / 月 == 对弈 / 趁清 / 风
 
我们能正确解读这副对联的意思吗?显然不能。
 
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组词和联意来停顿。
 
2、节奏是什么?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变化。

在诗词联赋中,节奏表现为音律节奏和语意节奏两种形式。

⑴、音律节奏(音节):

【音律节奏】:诗、联、骈文的平仄,按照马蹄律,每隔两个字(即一个音步),平仄互换一次。

⑵、语意节奏(意节):
 
【语意节奏】:根据组词方法、词意、句意,读句时,在句中的停顿称为语意节奏。
 
四、意节(语意节奏)

为了区别我们前面讲的在音韵方面依据马蹄调而划分的“音步”,我们可以称语意节奏划分出来的每个停顿为【意步】。每个停顿的最后一个字为【意步步脚】

1、意节的表达式:

以我们上面举例的两副对联来看:
 
我们用数字来表示每一个意步的字数,
 
月光 / 千里 / 白 == 秋色 / 一天 / 青
2     2    1        2      2    1
 
开轩 / 邀 / 皓月 == 对弈 / 趁 / 清风
2    1     2        2     1      2

前一个叫“221”节奏;后一个叫“212”节奏。
 
就是说,第一副联有三个意节,即有三个停顿,每个停顿的字数分别是“2,2,1”。

第二副联也是有三个意节,每个停顿的字数分别是“2,1,2”。
 
我们把这个“2,2,1”式或“2,1,2”式停顿,称为意节的数字表达式。
 
2、划分意步的作用:
 
划分意步有什么作用?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
 
①、准确划分意步,可以使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使得句子层次分明,展现出句子的节奏美。
 
②、准确划分意步,可以使我们准确划分出词组,便于我们判断词性和词组结构,并进而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成分。
 
例如:
 
主语        谓语         宾语
世事  /  洞明  /  皆  /  学问 ==
人情  /  练达  /  即  /  文章
名词性   动词性     谓语       名词性
 
③、准确划分意步,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句子,把握句子的意思和意境。
 
3、意步与音步的关系
 
我们再拿前面例子看看意步跟音步有什么关系:
 
音步是二二而节,也就是从头开始,每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如果句子字数是单数的,最后会有一个单字音步。
 
对于五言联来说,音步有3个,为“2,2,1”组合。
 
我们看刚才举的第一例:
 
月光/千里/白 == 秋色/一天/青
2  2  1    2  2 1  (意步)
2  2  1    2     2 1  (音步)
 
这个情况下,意步与音步同步。
 
再看第二例:
 
开轩/邀/皓月 == 对弈/趁/清风
2   1   2   2  1   2 (意步)
2  2  1   2  2    1 (音步)
 
这种情况下,意步与音步不同步。
 
也就是说,在音律节奏是马蹄律和诗律的情况下,

①、意步和音步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

②、读音即音步平仄按照马蹄律和诗律的规则,音步之间平仄交替;

③、意步则按照词组和句意决定停顿的位置,与平仄无关。


文章评论

春雨

在坦诚的言词中,让心灵更近!在时常的问候中,让祝福更真!在茫茫的人海里,让真情牵手!在虚拟的网络中,让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