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三季度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
个人日记
| 2014年前三季度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 | 
|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发表时间:2014-11-10  点击数:127 | |||||||||||||||||||||||||||||||||||||||||||||||||||||||||||||||||||||||||||||||||||||||||||||||||||||||||||||||||
|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效果逐步显现,城镇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 一、城镇居民增收特点 (一)增速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调查,前三季度,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9元,同比增加1613元,名义增长9.3%,增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上半年相比,广西名义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全国回落0.3个百分点。 (二)四大项收入全面增长。从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看,工资、经营、财产和转移四大项收入全面增加,其中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呈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9.3%和17.4%。前三季度广西城镇居民家庭各项收入来源情况详见下表。 
 (三)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前三季度14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增长,有9个市同比名义增速高于全区水平,其中增幅排前三名的分别是崇左市、桂林市和河池市,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5%、10.2 %和10%。从绝对量看有6个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水平,分别是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前三季度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详见下表。 
 二、拉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一)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2465元,同比增长5.7%,占总收入的61.9%,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4.2%,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体和增收主要因素。工资性收入增长原因:一是全区多个市县机关事业单位提高津补贴和绩效奖金,并且2013年的绩效奖金基本得到兑现,拉动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前三季度,非私营城镇居民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335元,同比增长10.38%。二是各地积极实施就业创业惠民工程,就业人口平稳增加,就业质量提高,促进收入增长。今年1至8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7.59万人。三是自2013年2月起,全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了20%,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二)经营净收入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广西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为2250元,同比增长29.3%,涨幅居四大项收入之首,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3.7%。经营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全区扶持二、三产业政策利好。从上年7月到今年4月间,国家相继出台对月营业额2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免税、10万元以下小型微利企业,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提高了创业者的积极性,有效地带动居民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 (三)财产净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广西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为788元,同比增长17.4%,主要是居民出租房屋租金增加等原因拉动。 (四)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广西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637元,同比增长4.9%,占总收入的23.0%。转移性收入增长受政策性影响最大。一是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从2014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增加到人均基本养老金1868元,增资待遇惠及全区172万多名企业退休人员。广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同比增加了186.8元,增长5.1%。二是高龄津贴、残疾抚恤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等各类政策性补助的标准及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广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同比增长4.0%。 三、制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工资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有较大份额。进入三季度后,增资政策翘尾因素影响逐渐减弱,因而前三季度工资性收入的增幅比上半年的有所回落。 (二)物价水平较高,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作物、肉类、水产品等产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导致物价上涨和居民生活成本的提高,缩减了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前三季度广西城镇居民财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3.9%,居民普遍缺乏投资理念和理财专业知识,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出租房屋收入,财产增值不明显,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乏力。 四、促进城镇居民增收建议 (一)适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适当上调,不但意味着拿最低工资的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提高,还将对略高于最低工资水平人群收入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与最低工资标准相关的保险、公积金等标准也会上调,直接促进较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性收入增加。 (二)鼓励居民开展多种经营,提高经营净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鼓励居民开展多种经营,并且从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激发市场活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还将有效提高居民收入。 (三)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提高财产性收入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普遍有了一定的财产积累,扩充财产增值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居民收入,要引导居民拓展投资渠道,提高财产性收入。培育出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