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井底之家”随想------“公交心理”再现

杂文

          北京惊现“井底之家”,居住环境之罕见,引发公众强烈关注。被披露之后,有关部门迅速封井,“人艰”也未能“不拆”。其实这样的“蜗居”有很多,“房顶蒙古包”、“集装箱公寓”…“蜗居”体现了社会底层人员的真实生活方式,为了有个家,他们拼了!
图片 
    应该说,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本地人,所属外地人,试图通过个人的极端奋斗在这个大城市里获得一席之地。但人虽艰难,但其蜗却不能不拆,这就是已经在这个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们的心理,他们并不想给那些后面想赶上来的人一份相同的待遇,他们觉得这些后到者的行为影响了他们所居住城市的市容,也就影响了他们的居住质量。他们会想,如果时不时就有这种蜗居出现在他们好不容易才挣得靓宅的旁边,那他们的靓宅岂不就不值钱了。

这种心理其实很普遍,这就是“公交心理”。

人们等公交的时候,心里总在想,后面过来的公交车一定要人少些,有座位。车来了便一窝蜂地往上挤,心里还一个劲地喊‘使劲挤呀!’;一旦把上车门,就难免在心里骂后面挤车的人,‘瞎挤啥?’;等自己也上了车,马上还会想,车上的人都这么多了,后面的人还往上挤呀,就不能等后面的车吗;等公交车行驶起来,他心里甚至还会想,车上的人都这么多了,下一站干脆别停了,一直往前走多好。这就是所谓的“公交心理”啊!

平时,我们去生意红火的饭店吃饭,站着等座位的时候会想,这些坐着吃的人也真是的,吃差不多就行了,没看见有这么多人都站着等座位吗?可一但等他坐下,开始吃了,就会觉得边上站着个等座位的人很碍眼,吃也吃得不痛快。要是旁边那个等座位的人再催促两句,这心里的火就难免不窜上来,整不对,吵起来都有可能。其实,这也是“公交心理”。

职称评定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未评上之前,总希望能适当地降低标准,不管多末流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都应该算数,觉得那毕竟是自己付出的心血。可等他一旦评上之后,马上就会想,后面这几年,那些评上的人的成果也太烂了,现在这标准是越来越低了,不值钱了,评委们应该严格把关才是。这同样是“公交心理”。

买房子之前,没有谁喜欢房价居高不下,都希望能在房价最低谷的档期入手;可一旦房子到手,他的心理马上就变,时不时就会嘀咕,希望这房价能涨上来?心里偷偷地磨道两句,咋还不长?这更是“公交心理”。类似的情况还很多,诸如‘炒股票’、藏古董等,无一不是“公交心理”在做怪。

其实,城管的背后也有类似的问题。

城管的对象多是那些小摊小贩,如果这些人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摊位摆设,不占道,不超时,城管一般也不会打扰他们。就拿那些烧烤店来说,有些店主为了招揽生意,往往就把桌子和烤架搬到店外,如此一来,烧烤油烟不仅会弄的路面污浊不堪,还会严重困扰了楼上的居民。作为居住在楼上的和时常行走在马路上的城市居民,便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影响,于是便向城管施压,城管顶不住,只好去管理这些小摊贩。可小摊贩也不容易,他们多是外地过来打工的,混了几年,租个小门面,营业执照整没整出来都很难说,一天也挣不了几个。他觉得就是有点儿油烟飘到楼上也死不了人,就是有些油污脏了路面,又是多大个事儿?干吗非要赶得我生意做不下去,甚至还要砸桌子摔椅子。显然,这也有所谓的“公交心理”在其中。

应该说,在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这种现象是避免不了的,是死结。唯有城市化的过程达到某种平衡,而且,已经城市化了的人已经普遍具备了城市居民所应该有的素质和意识时,城管这个职业方可能寿终正寝。因此,客观地讲,虽然城管队伍中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服务意识,甚至那一颗一颗的老鼠屎,但我们今天把凡是涉及城管的所有冲突和矛盾事件之罪责,都不加选择地推到城管身上,不仅是不理智的,其实也是不公平的。
                                                                  
2013129


文章评论

绿

其实就是不会设身处地的自私啦

雪野山谷

敢为城管说句客观的公道话,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