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决》之绝、《东霓》之炫
随笔
郭敬明之流的东西我基本上是不看的。前些天见网上炒得贼火的电影《小时代》,硬着头皮看了不到半小时,实在受不了,最后还是放弃了。我弄不明白,他除了大肆地渲染那种毫无来由的奢华和小资,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后来,与同事们聊起郭敬明,也基本上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赞他的那两三个年轻人将他捧到天上,扁他的那些个中年人将他踩到地下,这倒也应证了他为何会火吧?
那天去宁波书城,看到在非常显眼的展台上,摆着几本名字很炫的书:《西决》、《东霓》。
作者笛安,似乎听说过,但从没有看到过他的作品,也弄不清楚是男是女,只知道他很年轻。信手拿起一本《西决》,翻了翻,才知道笛安也是位美女作家,而且已经出版了不少东西。才知道她还是郭敬明旗下的一员猛将,被郭吹的天花乱坠。正要放弃,却又瞥到苏童给做的序,说《西决》让笛安给了苏童一次享受小说的机会,说笛安的叙述能力超出了苏童的想象和智商,说苏童惊讶于笛安对节奏的掌控和把握。
客观地讲,这评价很高,非常高。因为,我对苏童还是了解的,不仅知道他的《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也喜欢她的《米》和《城北地带》。既然,她能这么评价笛安,那说明《西决》和《东霓》还是值得一看的。加上两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酷,于是便买下了。放假前一直没时间安静下来看书,趁寒假的空,总算是把这两本书给解决了。
《西决》是2009年3月出版的,围绕着郑家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展开,西决作为主人公,是郑家第二代中唯一的男孩。时间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十多年间,十几个人物,倒也不算太多。郑家第二代中的另外两位是大姐东霓和妹妹南音。小说结束时,郑家第二代中的最后一个成员北北诞生了,不明男女,这是个明显的伏笔,可以理解的。小说《东霓》在2010年7月出版,就是以郑家第二代中的姐姐东霓为主人公展开。而2012年出版的《南音》(上、下)则是以妹妹南音为主人公展开。弄不清楚笛安是否正在家里埋头为那个最小的“北北”码字,但从现在已经出版的这三本小说来看,很有可能。我们期待吧。
说实话,弄明白这几本书的相互关系之后,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金庸小说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很难说笛安在内心里没有借鉴的意思,虽然说这是剽窃似乎有些稍过。
《西决》是大32开本,224页,仅仅装了17万字,行距很宽,可谓浪费,少了些环保意识。《东霓》也是大32开,237页,居然排了30多万字,或许是觉得《西决》那本书钱赚得亏心,这次《东霓》厚道了许多。不知道后面的《南音》共有多少字,因当时书城里没货,只好等以后看到再说了。
一、夸张而爆贫的文字描述
苏童对笛安的评价,是说她的叙述能力极强,这只是说她在技术层面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东西呢?苏童没说。坦率地讲,我看了没几页,就被郭敬明旗下的这种爆贫的叙述风格雷地外焦里嫩,虽然确实有看下去的欲望,但我已知道,指望从这本书里找些精神营养,怕是靠不住了。
夸张而又错乱的形容,似乎已经成了笛安的一个招牌,凭心而论,倘若你细细地去琢磨,她的各种形容又都在点子上。这是一种类似东霓的、离经叛道且毫无章法的、桀傲不驯的性格在文字上的反映;这是那种从小就没有受过家教却又极度聪明的孩子自我悟到文字真谛的反映;正是这种特质感染了广大受众的心,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但你看过了,也就看过了,喜欢过了,也就喜欢过了,它只是一种文字上的声光刺激,一种文字上的可口可乐,虽然爽口,虽然卖座,却与人的健康无异,喝多了是会死人的,因为,她不是绿茶。
例如:…从现在起,她就要把自己的一意孤行当成飞蛾扑火,把自己的撒骄任性当成夸父逐日了。
例如:…铁全都熔化成了水,火光映得金灿灿的,还以为是池塘呢…。又黑又暗的车间里,一大锅液体的太阳,那才是真正的火树银花。
例如:(听说我爸死了),我妈只是沉默了一下,然后笑了,说‘我去厨房给你们冲茶’,客人们面面相觑。就算是暴风雨前的寂静,我妈妈也未免太寂静了一点。就在几位客人不知所措的这几秒钟里,我妈妈干净利落地从厨房的阳台上跳了下去。我家住五楼。我就这么变成了孤儿。这就是传说中的生死相随了…。至于那个十岁的孩子(西决),就像是这场精彩的大戏中间插播的广告,大可忽略不计。
类似的描述实在太多,俯拾即是,她让我意识到,形容原来还可以是这样子的。
另外,笛安对南音热恋中的温柔神态之描述、对小叔这个语文老师的教学风采之描述、借南音之口对‘不懂事’和‘天真’之诠释,也让人叹服。读起来,很过瘾!
二、精神层面的淫乱和迷失
著名的美女作家,如安妮宝贝和木子美等,实质上是在用身体创作,她们一般并不追求文字上的技巧和驾驭,而是赤裸裸地描写身体上的器官,赤裸裸地展现这些器官的感受和体验。她们的作品相较贾平凹笔下的《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笛安则属于精神层面上的意淫,隐晦而遮掩。通读全书,从文字上讲,似乎已经干净到了极致,找不到一处所谓的器官描述。但倘若你分析其中的人物关系和生活实质,却又极度地混乱而荒唐。
我们不妨来剖析一下两本书中,这些人物们错综复杂的情感历程。
作为郑家第一代的长媳,为了所谓的工作调动,主动委身于他人,而且还肆无忌惮,毫不隐晦,两口子更是因此而长期血战,也正因此才造就了东霓离经叛道,不计后果的性格。
郑家第一代的小叔,本有让人羡慕的婚姻,却大搞师生恋,爱上了小自己十几岁的女学生唐若琳。因此婚姻破灭不说,十年后,明知唐若琳已是侄子西决的未婚妻(陈嫣),却依然和唐搅在一起,致使唐打掉了西决的孩子,又回到他的身边。陈嫣成了西决的小婶。
作为郑家第二代的长女东霓,因从小对自己是不是郑家的骨血充满了怀疑,因而甚至对弟弟西决都心存一分绎想,倒是西决的立场坚定,这才避免了更离谱的混乱。因此,东霓与西决在精神层面,实质上已说不清楚。东霓高中时因怀孕不肯流产,为避人耳目,她母亲把她弄到自己的老家生下了孩子(即雪碧),寄养在东霓表弟那里。她因此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就跑到新加坡当舞女,《西决》就是从东霓回国写起的-----‘待你归来’。回国后的东霓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结识了博士方靖晖,后随之到美国生活。因生下先天残疾的郑成功而与方分手回国,开了家咖啡屋,从而又认识了冷衫并同居。
南音是第二代的小妹,南音一词本有另解,是南方戏曲的通称,可作雅音的代名词。她的出现本是清纯与活泼的象征,但却在大学一年级就偷了家里的户口本,与高中同学苏远智结婚了。至于这是不是爱很难说,但用她的话说,只是为了从同学端木芳手里把苏夺回来而已。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成天把‘老公’挂在嘴上,还和西决一块讨论对怀孕的担心,我真是服了笛安,啥都敢写。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啊!
江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大学时爱上方靖晖,因家庭反对而分手后,又把方介绍给东霓。她婚后或许不幸福,于是,便在老公出差期间,时不时地拉个男的回家。后又堂而皇之地与刚失恋的西决住在一起,到后来彻底爱上了郑西决,却也不免回头与方插上一腿。
唐若琳(陈嫣)先是爱上了自己的中学语文老师,被学校开除后,隐姓埋名了好几年,再次高考后,在大学里成了郑西决女朋友,到怀孕后,却又故意找岔与西决分手,回到了当年的语文老师(西决的小叔)身边。
通篇看来,哪是一个‘乱’字能概括的了的,不靠谱啊!
比较安妮宝贝和笛安这两位美女的作品风格,前者是堂堂正正的任我行,后者却是遮遮掩掩的岳不群。你更喜欢哪一种?
三、值得推敲的故事情节
别看苏童对笛安的文字驾驭能力赞许有家,但她也承认,笛安的小说在情节处理上尚有设计的痕迹。在这一点上,我也有同感。
小叔和唐若琳的师生恋曝光之后,笛安将大量的文字描述挥撒在全校师生对小叔的惩罚和攻击上,却唯独没有关注过小婶的感受,留给小婶的声音只是一句‘我一定要离婚’,便再没下文,小婶从此便消失了。看得出,郑家上下对小婶的冷漠,也看得出作者本人对婚姻观念中正义的蔑视。这让我很是不耻。
西决回忆自己的父母去世时的平静让人费解。他觉得自己这个十岁的孩子,就像是父亲心脏病突发离世和母亲跳楼自杀这场精彩大戏中插播的广告,大可忽略不计。这分明饱含着抱怨和不平,饱含着决绝和冷漠。十岁的孩子从此便寄人篱下,被三叔收留。后来居然形成了热情、乐于助人等性格。逻辑上似乎很难讲得通吧。
小叔因师生恋被学校处理之后,带头攻击小叔的是东霓。十年后,带头为小叔过生日(实为小叔十年来的遭遇平反)的是南音。十年前那个与东霓唱对台戏的江薏,十年后居然又以记者的身份回来了,却是为了见证南音为小叔的庆生。这等人为设计的痕迹实在太重,甚至有些幼稚,可信度。
东霓的私生女雪碧,从她被东霓接回来的那刻起,就充满了不合理,笛安却故意要撑到《东霓》的最后才做交代,原来她们就是母女关系。其实,我早就猜到了,雕痕明显。
其实,类似的细节还很多,诸如:陈嫣(唐若琳)首次出现在三叔家时的表现显得莫名其妙、没弄明白为什么西决非要因为一条辅助线与老师较真(居然南音也插了进来)、东霓父亲抓一把摔碎了的暖瓶内胆玻璃屑硬塞进东霓母亲的嘴里的情节太过暴力太过血腥、通篇都关注的是东霓的血缘之余却爆出西决才是真正的野种等等,戏文中常见的手法,不提也罢。
四、作家究竟有没有责任和义务
站在某一位作家的立场而言,写作或许就是他的生存之道,只要能换来稿费,大可不必太过关心读者看了这本书会怎么想,更不必太过关心广大读者都看了他这本书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等等。
当然,写作也可以是作者内心的呐喊,至于他处于什么样的目的来呐喊也许并不重要,他喊出来就可以了,当然他人也无需(更不能)有太多的非议。
但就作家群体而言,我总觉得还是应该有宗旨的,应该有良知的,不能无操守,更不能无原则。这正基于此,我才总不理解,郭敬明的《小时代》究竟想干什么?想向大众炫耀他这等‘高’富帅们(因为他一点儿也不高)奢华而不节制的小资生活?
作者当然可以认为,读者读了这本书会怎么想,那是读者自己的事,与自己无关。但读者并不这么看,特别是想我这样的读者。
我不可能在书店里就把书读完了再决定购买,我只能看个介绍,看看别人给他做的序或跋,等掏出自己的血汗钱把它买回来并通读之后,发现并非物有所值,甚至像鸡肋似的,不想再碰,却又弃之可惜,于是站出来说两句,发发牢骚,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就像作为评论家向广大读者有选择地推荐那些充满正能量的精彩图书,这是评论家的责任,也是他们的义务。他们根据自己的感觉和认识,对一本书开诚布公,仗义执言,当然更可以理解,也应该尊重。这也是我写这篇评论的初衷,虽然我知道,我还够不上所谓的真正评论家。
坦率地讲,《西决》和《东霓》很好看,读起来也很过瘾,作为消遣算的上一本好书,但仅此而已。
读完这两本书,我没看出我应该向谁学习,哪怕是丁点的处事方法或观念;
读完这两本书,我没感觉到我哪方面的知识得到了提高或充实;
读完这两本书,我没明白龙城(太原)的哪些风土人情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
读完这两本书,我也没觉得我喜欢上了其中的哪个角色,哪怕是那个近乎完人的三婶。
因此,我只能这么建议大家,这两本书可以一看,但没必要去买,更谈不上收藏。
至于《南音》和之后的《北北》(能否出来还不知道),就更难说了。
仅此而已!
双木冲于
2014年2月9日
文章评论
倦影
新年好双木老师,现在很少看那些情仇爱恨的书籍,看的多一点的就是心情感悟的类的。今天还在书店淘来一本乐嘉的书,看着还不错。
心未想
他们这种书没有半点正能量,但反映出的现象很现实,这让涉世不深的人看了寒心,也让在现实中摸爬滚打过的人更加心硬。
春晓
看到过介绍笛安的文章,说是李锐和蒋韵的女儿,蒋韵,山西作协主席,她的小说当真不错。笛安,没看过。时间会给予公正的评价,也许,是过眼烟云,也许,是天赋之才。不过,文学不仅仅是正派人士的个人抒发,否则,你怎么说奈保尔、卡佛、略萨、村上春树、杜格拉斯、。。。。。。要是让你看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不是要呕吐呀?应该是表现幽微的人性,人类共同的苦难和困境,如果有扬善贬恶,那也是能读懂生活的人从生活中体会到的。作家和读者之间其实也是按口味建立关系的。八0后、九0后的所思所想,跟我们差别大了去。
他乡故乡
我不管评论家们怎么说,郭敬明的我看过一本,再也不看了,不是我的菜。有人喜欢也可以理解。
指尖轻语
寒假我看了琦君的散文,还有她的小说《橘子红了》,收获不小。 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等的文字很少看,看一两篇就放过了,不是说他们的文字不好,大概是我适合我的口味。 看书就好比吃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和人的性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