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到炊烟香

情感天地

     朋友小聚,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众人品评着色香味,却没几个人不停举箸。远房表哥兼同学感慨:“想起小时候,冬天的晚上饿得鬼哭狼嚎,我爸起来煎了点儿豌豆让我和妹妹吃。”他的“鬼哭狼嚎”引得众人大笑。其实,我们7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经历过饿的日子,不过没那么夸张。那位表哥他母亲在三十出头的时候就无缘无故地抹了脖子,扔下一对幼小的儿女,那时表哥只有八岁,妹妹才五岁,可想而知,他的童年是在怎样凄苦而饥饿中度过的。表哥的父亲是泥塑艺人,常常不在家,年幼的他既要带妹妹,还要养猪喂鸡。他说,每当夜幕降临,天马上就要黑了,看着人家屋顶冒出的炊烟觉得都是香的,而自己家里却无米下炊,真的是可怜。
 
     那个年头,没有化肥,没有优良品种,虽然土地也分到各家各户了,但是每年的收成多数人家是不够吃的。我们家虽然也有在五黄六月的时候有断粮的危机,但是因为妈妈精打细算,还是能安然度过青黄不接的几个月,不至于饿得“鬼哭狼嚎”。记得小时候,冬天的主粮是咸菜红薯,大人们吃得胃子里直冒酸水。妈妈每一顿也会煮上那么一把米,把米淘洗干净小心地放红薯中间,然后把碗倒扣在放米的地方,煮开的时候,米饭就跳碗底下去了,这一碗米饭大部分就分给我和妹妹吃。想不明白,那个时候,蔬菜为什么也种不出来,好像连种子都很难找到。吃不上蔬菜,更谈不上蛋或者肉了,说一个月不知肉味,那绝对不是夸张。在农忙季节,父母都累得直不起腰来了,才会买那么一两斤肥肥的五花肉,炖了,吃得满嘴流油,那是多么爽快的事情啊。鸡蛋只有每年过生日的时候才吃一个,据说吃鸡蛋这一年就会像鸡蛋一样顺顺利利地滚过去,不过没见大人们过生的时候吃过。最让人盼望的是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可以喝上鸡汤,每每这个时候,爸爸端着鸡汤总是慢慢悠悠地小口小口地啜,然后眯缝着眼咂着嘴,仿佛那是天上的玉液琼浆。那时就许下愿心,长大了天天让爸爸喝鸡汤。
 
     记得小时候吃过两顿饱饭。一次是去街上遇到小姑妈,因为她和供销社开饭馆的人相熟,店主人给我盛了满满一碗饭,还剥了几个皮蛋,那皮蛋味儿满嘴留香。要知道,我们平常吃皮蛋都只是奶奶给,而且是剥一个切成几块,一人一块,勾得肚子里的馋虫直窜。还有一次是奶奶生日,我已经上初一了。姑妈们都买了肉来,烧的菜也多,留了满满一大碗饭菜蒸在锅里,下午放学回家,还冒着热气,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底朝天,饱嗝不断。那次暴食害得我闹了几天的肚子。
 
     苦苦熬过了80年代,九十年代家乡的人们生活水平开始提高,不再饿肚子。尤其是掀起了打工的热潮后,农村人大量涌入城市挣钱,没有外出的也有了经济意识,勤劳苦干,发家致富。如今蛋奶肉天天有得吃,吃成三高人群后,才返璞归真地提倡素食。酒宴上,往往是面对这满桌子的珍馐却无从落筷,没有谁贪馋这地沟油烹调出的食物。偶尔回到老家,见家里各种鲜嫩欲滴的无污染蔬菜,恨不得拉上满满一车回去,但是肚子只有那么大,能吃得了多少呢?老家的鸡一大群,每天可以捡十来个鸡蛋,蒸蛋炒蛋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起小时候许下的心愿是那么的幼稚,爸爸如果想要喝鸡汤,随时都可以捉一只土鸡杀了让他喝够,不过牙齿掉得差不多了,老了也不再稀罕大鱼大肉。
 
     前段时间,要好的姐妹提醒我,孩子住校的生活太差,肯定会影响身体和学习,还是去陪读吧。我不苟同。当初我们读书住校时,一周只能吃上那么两三顿肉食,不也一样身心健康吗?让他去体验集体生活,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这对他的成长肯定有好处。
     如今,吃饱肚子已经不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物质上的需求容易得到满足,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能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滞后。
     到此,仿佛又见故乡的炊烟升起,我闻到了香,那是稻草的香,是故乡才有的味道。


文章评论

清心

板凳,也不错[em]e100[/em]

清心

对待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这更利于他今后的成长。

南极

孩子生活条件差,陪读不实际,因为你要上班,但多给一点生活费还是可以的。[em]e100[/em]

清 墨

吃饱肚子也许不再是我追求的目标 但吃饱肚子确实是特别开心满足[em]e100[/em] 的一件事!

菜根

我也不赞成家长陪读,耽误大人的事,也耽误孩子的锻炼。

菜根

炊烟,多么温馨亲切。

夕瑶

[em]e194[/em]当你碰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