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个人日记
一直很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今年清明祭扫父亲时,萌发了这一意愿。6月16日是父亲节,写下这篇回忆父亲的片段,以表思念之情。
父亲1917年9月26日生于广东省新会县棠下,从小生活优裕、且天智聪明,尤其对自然科学感到兴趣,自小萌发科学立身思想。5岁在祖父担任校董的故乡小学读书,因祖父在香港陈信义药材行当高级职员,中学时代随其到香港读书,父亲以跳校跳班的方式用四年的时间读完了中学。便到广州考入中国人最早独资开办的光华医学院(校董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经理简照南)。1938年广州沦陷,随校迁到香港。1939年又到“孤岛天堂”上海转读同德医学院,父亲戏称由英美派变成德日派。大学毕业时祖父病故,原本出国留洋的父亲,因身为长子必需承担养家责任,1943年,经大学同学丁克曾相邀,转而来到常州,筹办武进县立医院并担任内儿科主任。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到1957年,是父亲认为是最好的时光,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父亲政治上受信任,在业务上得到重视,在生活上物价稳定,经济收入不断提升,其乐融融。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性格耿直的父亲被错划右派,尽管如此打击,父亲医学济世的理念依然,从事着他神圣的医生职业。
我小时候,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处于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家里也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所以到现在我们家的人都认为萝卜骨头汤是一道非常美味而营养的菜(文革中,父亲工资扣掉大半,当时基本没肉的大骨头8分钱一斤,白萝卜是一二分钱一斤)。父亲因患有肝脏硬化(父亲40多岁开始患有肝脏硬化的,而且当时被医生判断只能生存10年),须营养补充,有固定的伙食要求,也就是说每顿饭他有几小盘稍微好点的菜。一般他一样菜夹一些,剩下的给孩子分。另外,作为高级知识份子,政府专门发放营养卷,可以在文化宫旁的红梅饭店消费一些市场上难以见到的菜肴,如葱爆鳝片、宫爆鸡丁等,父亲往往让我下班时到饭店门口等他,以一饱口福,增加营养。每周末一次的健康浴室洗澡,每月一次的白玫瑰理发店理发,都带上我,给我的满足感,给我的爱是无穷的。
零用钱还是按月给的,每个孩子5毛到一元不等,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算不错了。后来知青下乡我到兵团农场,以及后来上大学读书,尽管有几十元少量工资收入,但父亲也还是每月寄来10元15元不等,予以补贴我生活及学习用,直至我毕业返城工作。
父亲喜欢读书,热爱思考,我们家的孩子自然而然也都特别爱看书。父亲在中学、大学时代喜爱西方的美术音乐,我小的时候还常见父亲画画,大概我的艺术爱好部分是父亲的影响。父亲的游泳运动也棒,年轻时是游泳健将。据父亲朋友谈到,父母的结合因缘是在一次下乡,时为医院药剂师的母亲不慎入水,父亲英雄救美,凭着一身好水性把母亲救上岸,从而成就了婚姻。父亲教育小孩主要讲究的是把握住做人的道德底线,然后给孩子尽量大的自由空间,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小时候的我贪玩并迷上音乐、美术(小学五年级时创作的作品还入选省少年美展)、矿石收音机,但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至少在班上前5名样子,所有这些都没受到父亲的限制,往往是你要买水彩、油画颜料或乐器、无线电元件之类的还另外给与费用上以支持,只是提醒吹拉弹唱时不要影响家人和邻居的休息。
文革时父亲下放在宜兴边远山区的张渚元上公社医院,以一个专家的身份去当乡村医生,一去就10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疾病肆意流行。父亲不怕苦累,呕心沥血,无论酷暑寒冬,还是雨雪交加,身背药箱披星戴月走遍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卫生防疫、除害灭病、初级合作医疗、地方病普查,消灭天花、脊灰、麻风、丝虫病,疟疾歼灭战,预防流脑、乙脑等等,他都一一经历过。
父亲下放10年,我每年都要去乡下探亲,当时常州到宜兴元上长途汽车总价2元8毛左右,途中要转一次车。印象里常常半夜有人喊门,有急症,有待产的,乡亲们都会在院门外喊几声。而父亲从来都不管严寒酷暑,披衣而起,有时一夜要起个两三次。直至1979年5月,全国右派改正(其实父亲早在1960年就摘帽了,据说是当年常州城区白喉肆虐,卫生局派了医生到街道协助扑灭,但仍无济事,于是请我父亲出山。父亲提出只要有一架显微镜让他带上,结果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很快控制了病情的蔓延,为此立功而摘帽,恢复一级工资,当时打成右派是降职降薪二级工资),文件下到卫生院,父亲置之不理。其老领导老朋友刘瑞祥(老红军、原市卫生局长)、陈显仪(老红军、原卫生局副局长)、李文瑞(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革初与父亲一起关在“牛棚”的“牛”友)闻之,一同驱车赶到宜兴,四人两瓶茅台下肚,父亲乖乖缴械,一起返回常州。老领导怕夜长梦多,马上让医院通知我,随卫生局派的面包车(司机姓高)次日赶到宜兴,将父亲的行李带回(也仅几套替换衣服,资料书籍倒不少)。当时负责落实政策的卫生局党委副书记翟春和(50年代父亲首任市防疫站长时,翟是党支部书记)征求父亲意见,是留在卫生局还是到医院,职务都是副局级顾问(父亲时已62岁),父亲考虑了一下,还是回到当年踏上常州的第一站即二院工作,担任顾问(其实是挂名)的父亲一天没去过他的顾问办公室,倒是一头扎在儿科从事门诊医疗,发挥他的专长,直至八十年代末退休,倒也享受了几年的天伦之乐。1992年岁暮,父亲因脑卒中病故。
文章评论
安然
写的真好,平淡的语气却充满感情
豆奶
可以出书了,把所有照片的故事放在一起!
兆玉
OK!使我想念父毌。大工程,要靜心,执著做,祝成功。
禅心向月
以敬仰之心品味这平静舒缓、充满亲情的文字。
柳叶刀
怀念父亲
云游
[em]e163[/em] 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和对父亲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