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老篾匠

个人日记

 孤独的老篾匠

 

南方盛产竹,老百姓日常用具多为用竹子加工而成,大到房屋、床铺、躺椅、凉席、桌子、板凳,小及提篮、筲箕、撮箕、箩筐、背篓、筛子、簸箕、扁担等等。竹篾可塑性强,易于制器造物。竹器牢固结实,经晒耐泡,还美观大方。早年,南方从事编制竹器,学篾匠手艺的人很多。农民觉得学个手艺,一生不愁水旱饥荒,手艺在手,走遍天下能糊口
  
    现住雕庄街道朝阳村委百水村何家塘,年近70岁的老篾匠赵彩朋,老家在泰兴七圩,由于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缀学在家,帮家中干干农活。到了16岁时,父母对他说:学个技术,掌握门手艺吧,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的。于是经人介绍,来赵彩朋到武进小新桥随篾匠秦师傅学艺,由此,与竹篾打了50几年交道。  

年少时,赵彩朋跟着师傅走家串户,上门帮人加工竹篾器,干起了吃百家饭的活计。篾匠的手艺做到哪里,就吃住在哪里,吃喝不愁,生活无忧。三年满师后,赵师傅背了简单的衣物,别过亲人与师傅,一把篾刀闯江湖,走村串巷谋生路,常武地区周边的乡镇到处留下他的足迹。

赵师傅说,干篾匠是苦活,砍、锯、劈、切、剖、撕、拉、撬、编、织、削、磨等十几道工序,哪道不是化苦功夫学来的啊,每天是五点多钟起来干活,一直要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歇手。几十年的磨练,赵师傅是样样通晓,件件扎实,手艺精湛,远近闻名。老人剖的篾片,粗细均匀,青白分明;编的筛子,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的凉席,光滑细腻,凉爽舒坦。说到手艺,老赵一脸的灿烂:想当年,篾匠手艺是细致活,做的好是不需要吆喝的,东家还没做完,西家就来请了,靠这手艺支撑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如今,时过境迁,相比以前的起早摸黑,手上的活要清淡多了。
  
    当问到赵师傅年纪大了怎么不带个徒弟弄个帮手时,老人叹了一口气轻声说道:做篾匠苦哇,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愿学,哪有年轻人还学这些老古董的。

图片

1、年近70岁的老篾匠赵师傅,自小随师傅学艺,已和竹篾打了50多年交道。


图片

2、赵师傅手艺精湛,远近闻名。篾匠的基本功:砍、锯、劈、切、剖、撕、拉、撬、编、织、削、磨,样样通晓,件件扎实。


图片

3、光滑细腻,凉爽舒坦的篾席,让人一辈子受用。



图片

4、走家串户,上门帮人加工竹篾器,是吃百家饭的活计。


图片 

5、一条篾席做下来要花上一周时间,用的篾条上千支,如连接起来要好几公里 。



图片
 6
几十年的磨练,让赵师傅变得更乐观豁达。

图片 

 7
老赵与邻里关系不错,空余下来,喜欢做一些小麻雀之类的小玩意儿送给邻家小儿。

文章评论

冷月

黑白最能表现岁月的遗留与延时。

谷风

黑白世界特纯!拍的好!

火鸟UV喷绘

图文并茂反映一个快被遗忘的传统手工艺,赞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