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散文》有感——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网文)

心香一瓣

图片
 

林语堂散文中西兼顾,海阔天空,语调闲适幽默,性灵超远,平淡中见深长,在现代散文中独树风格,形成了谈话风的艺术范式。

林语堂性情温和高雅,他把自己的生活琐事如戒烟、买鸟、乔迁等均称为“雅人雅事”,可见他的情趣。他在《我的戒烟》中写道:“我有一次走入歧途,忽然高兴戒烟起来,经过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责备,悔悟前非。我赌咒着,再不颓唐,再不失检,要老老实实做吸烟的信徒,一直到老髦为止。”林氏视做文为雅事,视做人为要事。他在《做文与做人》中主张看人行径,不看人文章,文字不好无妨,人不可不做好。

他说:“既做文人,而不预备成为文妓,就只有一道:就是带一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份自会高。要有点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份。”由此可见,做文人与做人是相通的。
    《来台后二十四快事》同样显示出林氏的雅致与风趣,其中第五快事为“黄昏时候,工作完,饭罢,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阳台上独自乘凉,口衔烟斗,若吃烟,若不吃烟。看前山默默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第十四条为“读书为考试,考试为升学,升学为留美。教育当事人,也向煞有介事办联考,阵容严整,浩浩荡荡而来,并以分数派定科系,以为这是办教育。总统文告,提醒教育目标不在升学考试,而在启发儿童的心智及思想力。不亦快哉!”第二十三条为“家中闲时不能不看电视,看电视,不能不听广告,倘能看电视而不听广告。不亦快哉!”类似这样真实雅致而又趣味横生的文字比比皆是,在如此文字中行走,真是如沐春风,兴致盎然。
 

图片


    林先生关注民生,思想深刻,洞悉力强,敢说敢写。他对中华民族的国民性和生活理念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语言戏谑,嬉中含庄。他说中国人聪明的最高境界是难得糊涂,中国人的脸有高低贵贱之分,贵人有脸,平民根本没有脸。在《中国的国民性》一文中,林氏说中华民族的优点是俭朴、爱自然、幽默,缺点是忍耐性、散漫性和老滑性,并指出其根源在于中国的家庭制度、人权没有保障和道家思想,他还为国人开了药方:“给中国人民以公道法律的保障,使人人在法律范围以内,可以各开其口,各做其事,各展其才,不但扫雪,并且管霜。”真是一语中的。

林氏境界高远,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这从他的论理性文章中可见一斑。《论伟大》一文论述了最伟大的莫过于大自然,他说:“在大自然的背景里,人类往往可以意识到他自己的地位。中国绘画在山水画中总是把人画得那么小,原因便在于此。”“一个人如果和自然界伟大的东西发生联系,他的心会真正变得伟大起来。”他在《论梦想》一文中说:“每一个顾客总以为邻桌顾客所点的菜肴,比他自己所点的更有味、更好吃。”“这种特性无疑的是由于我们有想象力和梦想才能”,“所以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小孩,他常常像猴子那样阴沉忧郁,而不像牛那样的感到快乐知足。”我想,我们可要好好呵护这样的孩子,因为他们是多么希望在早晨醒转来时发现他的梦想已成为事实。

《论东西文化的幽默》一文事理并重,生动地阐释了幽默的真谛。他说:“幽默是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它是心灵的放纵或者是放纵的心灵。惟有放纵的心灵,才能客观地静观万事万物而不为环境所囿。”“我特别欣赏维多利亚女王临终前的最后遗言‘我已尽力而为’,我喜欢那种谦虚,那种健全的热情和具有人情味的智慧。这就是最好的一种幽默。”他说:“苏格拉底有一位泼辣的悍妻,苏格拉底每当受到太太一连串的责骂后,他就走出屋子去找宁静的地方。他正跨出门外一步,他的悍妻便把一桶冷水从窗口倒在他的头上,淋得他浑身精湿。而苏格拉底毫无逊色,自言自语地说‘雷声过后雨必然下来’,这样,便泰然自若地走向雅典市场去了。”
 

图片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能容忍他的妻子一桶水淋头的人便必能成为伟人。林语堂写孔子对挫折付之一笑,他引用了《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内容,说孔子来到郑国,有一天他和门徒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城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看,圣人的幽默是多么泰然自若,与众不同。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想林氏的幽默源于他的智慧与对人生世事的洞悉与明了,源于他永不停息地读书写作,他把读书视为人间最快乐的事情。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说:“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惟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读书的真艺术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 “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他在《写作的艺术》中说:“写作的艺术是比写作艺术的本身或写作技巧的艺术更广泛的。事实上,如果你能告诉一个希望成为作家的初学者,第一步不要过分关心写作的技巧,叫他不要在这种肤浅的问题上空费工夫,劝他表露他的灵魂的深处,以冀创造一个为作家基础的真正的文学性格;如果你这样做,你对他将有很大的帮助。”我想,这两点也足以警示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同时,如果我们能做好这两点,那么我们一定会生发出更多的教育智慧与人生智慧。

林语堂本人就是一个达观风趣潇洒之人,据说在他和夫人金婚纪念日的时候,他当众激情拥吻了夫人,并拍照留作纪念,在台湾传为佳话。在他的散文中读不到一点颓废的影子,字字句句饱含着和乐与自足。他在《失败了以后》一文中写道:“有许多人要是没有大难临头往往不会发挥出其真实力量。”“倾跌算不得失败,倾跌后而站立不起来,才是失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跳的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图片


    也许正因为如此,林语堂才会在《谁最会享受人生》中提到最会享受人生的五位中国人,他们是有哲学家的意味、善于发现自己的庄子,富有成熟的美德即“情”“智”“勇”的孟子,玩世、愚钝、潜隐却留下一部智慧《道德经》的老子,创立中庸哲学的子思,爱好人生,追求宁静的陶渊明。从林语堂所推崇的历史人物可以看出,林语堂绝对是享受人生的智者。

我们现代人拥有的是忙碌与急功近利,缺乏的是对生活的达观与幽默,林语堂的经典散文犹如艺术的盛宴,能给予那些怅然若失者以人生的况味,给予奢侈得意者以更为上乘的情致,给予麻木矫饰者以纯然的气度和真挚的滋味,使所有人于焦灼繁忙中舒展心境,体验幽默与从容,获得至高的精神享受。读了林氏散文,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使我懂得了生活的智慧,学会了如何享受人生。正如林语堂在《杂说》一文中写的:“道理参透是幽默,性灵解脱有文章。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对面只有知心友,两旁俱无碍目人。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领现在可行之乐,补生平未读之书。”
 

图片 


 

文章评论

香远益清

喜欢着你的喜欢!谢谢啊![em]e179[/em] [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