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
【荷】散文集
深秋似一把锋利的剪刀,握在风的手里。只听“咔嚓、咔嚓……”声响连绵不绝,枯叶剪落,纷纷扬扬,田野被剪落成满目的荒凉与空旷…… 秋将尽,冬将至。池边再也没有驻足的游人。带着凉气乃至寒气的风吹皱了整池秋水,那些原本满池的青荷此时竟零落枯败了。虽然有的依旧顶着发黑的荷叶昂然挺立,但更多的却早已被折断落在水中。 “荷尽已无擎雨盖”,这是东坡先生的诗句。应该是眼前的写照。我又想起小水塘,三四月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五六月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一水塘的荷花仿佛婷婷婀娜的少女,脸上绽开羞赧的粉红,轻盈的脚步踏浪而来,惹得这小塘边散步的、赏荷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而现在…… “滴答,滴答……”这是雨落残荷的声音。雨点大,但稀薄,一声一声的,像敲鼓。 “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林黛玉的声音。我好幸运,林黛玉企盼的声音竟让我赶上了。 “留得残荷听雨声”,那是它一生最美丽的华章。因为我感觉到,这满塘荷花没有枯、没有死,它们将芬芳渗透到枯梗、败叶上,我似乎感受到它们内心涌流澎湃的激情,在生命的履历上苍劲注解,写在断梗残枝上,醒目的字迹投射到我苍白的视觉屏幕上。它们在搜集夏天一水塘的碧玉一水塘的艳红,在雨中宣言,大声朗诵自己追求本质与本真的内涵。这风,是为它们由衷喝彩;这雨,是为它们钦佩鼓掌。 它们将残枝断梗与倒伏在水中的莲蓬紧紧拉住手,像画家写意的天然画面,它们百折不挠的信念跃然在纸上。你可以发现,这是天然之美的神来之笔——不是红红绿绿装扮的媚俗;不是迎合四季,矫揉造作的庸俗;不是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流俗。它们是把信念和勇气蕴藏残破枯败之中的展示,是让生命到最后一种高尚情操绝艳凄美的盛开。 是啊,虽然那是一水塘枯梗残叶,但这雨声,却让它昭示着一种挺拔的力量,一种昂扬的精神——不再用绿叶取悦人们心醉神迷;不再用红花馥郁人们如醉如痴,它展示的是一种铁骨铮铮的意志,一种高吭嘹亮的自信。 花开的时候要看荷,叶残的时候更要看荷,因为残荷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坚韧的操守,一种可贵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懂绿肥红瘦,可以不懂花开花落,但不能不懂一枝残荷比深陷于泥水中的莲藕更为博大、更为丰富的内涵。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