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佛母仪轨导修开示
手机日志
般若佛母仪轨导修开示
在听闻此殊胜的般若佛母法门前,听众首先必须在心中生出正确的听闻动机。如何调整听法动机呢?首先我们念及六道众生之苦,再发心令他们脱离此等痛苦,然后我们发心好好听闻今天所将教授的成佛之道。若以此等发心闻法,几个小时内大家挤在这个小经堂抵受辛苦,是十分值得的,利益亦十分大。
般若佛母的藏名是Sharpyinma,他有白色、黄色、二臂及四臂好几种化相。今天所将传授的,是黄色、一面四臂的化相传承。这种传承的修法,有长的、短的仪轨多种,亦有分自化本尊及面前化出本尊等等不同观法。今天所教的仪轨,是从传统长仪轨中撮要而编成的极短仪轨,以一偈四句礼赞文为基础,在讲授时将会教授面前化本尊的观法。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修持方法,未受灌顶的人依今天所教的修诵亦没有过失。
般若母是空性的本尊,亦是极为有力的一位除障本尊。要修持他的法门,当然亦分为前行、正行及结行三部份而修,方算完整。 般若母属于事密部本尊,所以前行等必须依照事密部规矩而作。 在修持前,我们先要打扫一下修持的地方及佛坛。 未有佛坛者,欲修持的话就应该在家中或关房布设一个完整的佛坛(注:见法师著作《心生欢喜》、《生死自在》、《甘露法洋》及《本尊海会》系列)。已设佛坛者,在每次上座前均应恭敬瞻视佛像一眼。 供品的要求,视乎个人能力,在能力范围内越多、越优便越好。供养之关键在于其来源清净及供养心清净,供品之多少及优劣反而只为次要。无能力者,只供普通清水亦无过失,并可以在心中观想许多化出之美妙供品,所以财力不足者毋需感到气馁。若有能力者,因为吝啬而不愿供美妙供品,则是不好的心态与行为。事密部供食必须采用素品,供香必须用纯沉香、纯檀香的木条或木粉,又或用事密部专用之燃香配方,不可乱用别的燃香。所谓供品“来源之清净”,是指它们并非由伤害众生之方式而换来,例如是骗来、抢来或杀生而得的等等。所谓“供养心清净”,是指供时不生吝啬心、不为一己私利而供养。以来源清净的干净供品,配合清净的供养心,哪怕只有一根短短的香,也是圆满的供养了。 如果我们在早上修持,便应在上供后上座修诵;如果并不在早上修诵,应在早上放好供品,在晚些时间上座修诵时,便不必一定要另行上供。 在上座后,我们先想:“为着一切众生脱苦得乐,我必须迅速地成佛,故此我现在必须好好地修持!”然后便开始诵念仪轨。 作为三宝弟子,最首要的修持是皈依心。无论我们去哪里、在干什么,都要保持对三宝的至心依止。若无依止心,不论修大乘、小乘、显宗或密宗,亦不论所修传承多么地殊胜,最终亦必不会得益。故此,无论我们是修般若佛母或任何其它本尊法门,最先念诵的应是皈依文。有些短略的仪轨并没列出皈依文,但我们必须自己懂得把它加进仪轨中。 皈依文分为长、短、共、不共、大乘及小乘的多种版本,我们可挑适合自己的版本而诵。在今天所传略轨中,已包含了四句版本的大乘皈依发心偈,这是一种简单而共通的版本。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 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布施等诸修持故 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在修诵皈依前,我们必须先想:“一切众生,包括我自己,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一直处于痛苦中,不得出离。为求令自己与众生脱出此苦海,我必须依止三宝!”在修诵时,我们必须由内心发出至诚的依止心,心想:“不论是今生或未来生,不论我在福乐或痛苦中,我永不离弃对三宝的依止!” 愿一切有情众生能具足福乐与其因 愿一切有情众生能由苦及其因中解脱 愿一切有情众生与无优乐境无所分离 愿一切有情众生住于平等心中无有爱嗔偏执 以上为仪轨中的四无量心文句。在诵时,我们心想:“现在我虽未具备这四种心,但我发愿于未来得到圆满的慈心、悲心、喜心及平等心!” 诵完皈依及四无量心各若干遍后,便完成了前行念诵了,马上将进入正行部份。 正行开示 仪轨的正行念诵只有四句。在念这四句前,我们先观本尊在自己的面前化现出来。 般若佛母一面四臂,身相黄色,其中二手作定印置于胸前,另外一只右手持一金刚杵举起,另一左手托一部《般若经》。般若佛母的身上穿着华丽的彩衣,佩戴许多宝饰。他的双足作双跏趺坐,下有莲花及日、月座。月座在下面,日座在月座上方,它们代表了胜义及世俗菩提心。 般若佛母 在本尊的心轮有一个月座,上有一呈六角星形的利轮。在利轮的每个角上,分布站着本尊咒句“他地呀他格谛格谛怕那格谛怕那三格谛仆地疏哈”的藏文咒字,面对中央的一只角上是“他地呀他”,然后顺时针方向数下去,第二及第三只角都是“格谛”,第四只角上立着“怕那格谛”。第五只角上立着“怕那三格谛”,第六只角上是“仆地疏哈”咒字。在利轮的中央,是般若母的心字“阿”(Ah)。所有咒字都是黄色而站立的,并非平躺在利轮上。常常有人看到咒蔓的绘画,便以为咒字是平躺的,其实这并不正确。咒蔓的字一般都是站立的,只是在绘画时无法表达立体感,才把它们绘为平躺而已。以上所描述的利轮观想,是黄般若母的不共观想,其它化相的般若母心中并无这个利轮。 般若母心部之利轮 现在已描述完本尊身相了。对此身相不熟悉的初学者,可以多参考本尊之图片,但在观想中,本尊是活生生的,并非像一张死的图片般无生气。此外,本尊的身体乃光明身,并非如同由内脏、血、肉的凡夫身。 这个是极为简化的仪轨,如果我们欲观想智尊来临融入亦可,把这个环节略去亦可。欲观智尊者,观心间利轮及诸字放光至十方佛土,向诸佛圣众心中召请其智尊前来。诸佛圣众心间化出如同其自身之化身或如同般若佛母身相之化身,全前来而融入于我们观在自己面前之般若母身中。 然后,我们诵仪轨中的中心文句。 离言思之般若般罗密 无生无遮虚空般自性 各各自证智慧所缘处 三世诸佛之母我礼敬 在西藏寺院中,凡诵《般若心经》前,必先诵此四句礼赞文。这四句礼赞出自本师释迦牟尼未示现成佛前,为自己的生母所撰着的礼赞文,所以其缘起十分殊胜。它的意思是说一切本无自性,犹如虚空,并且对此空性佛母作顶礼。 般若佛母是诸般若经典之主尊,亦即空性之本尊。为甚么体悟空性之般若智慧被人像化时,要喻之为“佛母”呢?现在衲解释一下“佛母”的意思。这里所说的“佛母”,并非指他是诸佛的血缘生母。在世俗上,任何小孩都必须有父、有母方得以出生,而出生者之种姓、家族及姓氏等,取决于其父系。父为王,子则是太子;父为大财主,子即是有钱人。佛境的产生,端赖于方便及智慧二者,缺一则不可成佛。故此,我们可以说诸佛乃由方便及智慧此二者而生出,此二者可说是诸佛之父和母。空性智是成佛必需的,但由它所产生的并不一定是佛境。这就似世俗传统上,必须有父、有母方会有小孩诞生,但母亲所生出的可能是太子,也可能是别的种姓,这就要视乎父亲的血统及背景了。修行的人,不论要成就小乘境界或大乘佛境,都必须通达般若空性。故此,般若空性智有可能产生出佛,也有可能生出小乘罗汉的境界。由此而喻,般若空性智乃成佛之必需品,但并不决定生出佛境。另一方面,方便乃决定性的一方。有方便与空性智结合而产生的,必定是佛,不可能是小乘之罗汉境界。因此理由,方便被喻为“佛父”,是决定生出佛陀的因素;般若空性智被喻为“佛母”,是成佛之必需关键,但却未必生出佛陀,端赖是否有方便为“伴侣”。由于过去、现在及未来诸佛皆必定由般若空性智所生出,所以般若空性在仪轨中被称为“三世诸佛之母”。 诵了赞文后,我们便开始诵咒。持咒的次数视乎自己意愿,并无特定要求。欲加插《般若心经》念诵者,可于持咒前加插入仪轨内而念诵若干遍。 达牙他 (嗡) 嘎谛嘎谛 巴拉嘎谛 巴拉僧嘎谛 菩提 梭哈 tayatha(om)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oha 达牙他 嘎谛 嘎谛 巴拉嘎谛 巴拉僧嘎谛 菩提梭哈 般若佛母的咒即《般若心经》内之咒。这个咒有两种版本,旧译版中所载之咒为“他地呀他格谛格谛怕那格谛怕那三格谛仆地疏哈”,新译版本所载之咒多了一个“唵”字。我们在观本尊心中利轮咒蔓时,采用没有“唵”的版本,但在持咒时,最好诵有“唵”字的版本。 诵咒时,观本尊心中利轮及咒字全都放光,就像电灯泡般,光芒把我们的业障及无明全消除了。此利轮观及诵咒法亦有利益众生的观法,利轮的每一个角分别除六道中的某一道众生业障。可是,我们若自己还未净化,便无能力协助其它众生除障。故此,我们在初修时,宜先修为自己作忏净的观法。 此咒虽然并不长,但却含有极深妙的意义。大乘的修行之路,由初发心至佛境之间,被划分为五种境地,称为“大乘五道”,亦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及无学道(注:有关大乘五道之讲解,见于法师著作《甚深微妙》)。一切佛陀教法之果境,都包括在这五道之中了。般若佛母的咒中之“格谛”意思是“去!”;第一个“格谛”叫行者去入于资粮道,第二次“格谛”叫行者入于加行道,“怕那格谛”是呼唤行者再进一步而入于见道,“怕那三格谛”呼唤行者更要再进入修道,“仆地”是指最后证入无学道。所以,这个咒包含了全部大乘五道在内。此咒亦可被理解为“要去!要离开!勿执轮回六道!要去成佛!”衲的根本上师是赤江仁宝哲大师。赤江仁宝哲的上一世,在圆寂前唤侍者陪同绕拜甘丹寺一周,然后坐在椅上面对拉萨市,诵了这个咒一次,再喝了一声“呸”,这样便坐化了,何等自在呀!由此可知,此咒一点都不简单。诵这咒一次,就如把大乘五道一切法要遍修一次。 结行开示 诵咒后,我们念以下四句回向文。 以此功德愿速能 成就般若母之境 并将一切诸众生 安立于同等果境 如果我们有别的愿望,亦可在念此四句后加入发愿。 回向十分重要。我们一座下来修持所得之功德若不迅速回向,一到下次嗔心一起时便会失去。 最后,我们观本尊身向内融摄入利轮,利轮化为光融入咒句,咒句向中央“阿”字融摄,“阿”字最后化光融入我们自己的身体之中。
前行开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