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互联网若烹小鲜......》
个人日记
太阳似乎办了错事,她用浓厚的云朵遮住自己,似乎羞于见人。
这个二伏的盛夏时节,能遇到这样一个假阴天,周边的小伙伴都为此欢呼雀跃。
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吃货,而我喜欢吃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思想,知识,信息……
由于离职创业,慈父年迈,爱妻上班,儿子幼小,所以家里的午饭与晚饭,都是有我掌勺。
几个月下来,深有体会。虽然做饭烧菜,论经验论资历,比不上家中的老掌柜,不敢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每次端上烧好的饭菜,每每总被洗劫一空,甚至不用再刷洗餐具,儿子也意外成为评级大师,总会给出五星好评!
做饭如做项目,既要用脑也要用心。古人总喜欢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现在深有体会。
做微商也好,做推 广也好,和烧饭做菜一样,一要用脑,二要用心。
一个人在某行业上,短时间突然突飞猛进,你觉得很神奇吗?你觉得很偶然吗?
其实一点都不足为怪,要么他借助于得力的工具,要么他的背后有得力的好老师。
这样可以让他不走弯路,直接上正道,直接上快车道。你还在痴迷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唯有大方向正确,在小的方面修复错误,这样才堪称完美高效。
做菜时我总喜欢,依靠互联网,结合今天的食材,搜索适合自己的菜谱以及方法。
有时我也喜欢死磕自己,但不是盲目死磕,因为方向不对死磕是罪。
之所以我这后辈在烹饪上,连连击败家里的老掌柜。就是因为我善于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网络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美食达人,每人分享一个拿手的做饭烧菜经验,我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接触微商,猛感后生可畏,无论是网上还是线下,我对90后00后,有着一种敬畏之心,他们才是互联网的弄潮儿,他们才是未来互联网的主力军,他们都是有天赋基因的。
交流也好,合作也好,我总喜欢称他们兄弟,却不敢有丝毫小视之心。
互联网时代,我喜欢专注于我喜欢的,在某些重要又不是我所擅长的,我会养一位老师,当我遇到我不了解的问题时,我会咨询他们,他们更乐意帮助我。因为我们之间,不仅仅是师徒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兄弟关系。
所谓用心,做菜时我总喜欢精益求精。比如要炒西红柿炒鸡蛋,我总会先把西红柿皮和蒂子挑出,各种辅料不是多多益善,而是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火候该大时大,该小时小,放料也要遵循正确的先后顺序,一边做一边总结和琢磨,把别人的东西,消化后转换成自己的,唯有这样下次用时,才可信手捏来,得心应手……
用心是种习惯,用心更是一种心态。
我QQ空间每条说说,发布后的点击量在500~600之间,聪明的网友们也乐于分享与转载它们。
我的说说正是因为它内在的价值,让大家乐于分享传播。有趣也好,怀旧也好,另类也好,幽默也好……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配上几张图,说说的发表就真的如此简单吗?说说每人都会写,想要把说说写好却不那么简单……
每天我发布的说说,也许就十来个字,大家看到的就是最终的版本,在发布之前,已经被我删掉,10几个版本的文字。
有时我总在幻想,自己是一个精子多好。瞬间就可从,亿万竞争者脱颖而出,取得与卵子的结合权。
而一篇说说,删了再改,改了再删,甚至全盘否定,我却从中难以取舍……
最终的敲定发布的几张配图,寻找也并不简单。既要考虑与主题与文字的相关性,又要考虑图片的有趣性,图片的真实性,图片的吸引性……
起初是在百度图片,搜索相关的关键字,但是百度里的图片,大多是网页抓去的。搜到的图片又乱又杂,而且很难找到一系列的套图,因此现在基本不用……
后来说说配图,大部分采用花瓣网。图像美观,内容丰富,但是找图不太方便,因为是瀑布式排列,选图特累,翻阅几百张后,我会感觉头晕目眩,因此在早安晚安说说时,我才到花瓣去选图。
天涯论坛,一个确实不错的选图地方。为了寻找真实的照片,在贴图版块输入关键字,对搜索出的相关帖子,按照回复量由多到少排列。
物竞天择,择优录用。如果连我自己都不喜欢,我会毫不留情的丢掉……
剩下的当然是优秀的图片,揉揉已经疲惫的双眼,一种满足感沉甸甸的充实着内心。
百度贴吧,也是不错说说灵感挖掘地。七八年前我曾看不起贴吧,认为那里只有垃圾信息,和漫天飞舞的各种广告。
大多时为了搜索某个信息,点击搜索结果,发现某条内容来自贴吧,我会看都不看直接关闭网页,后来看到是贴吧的链接,藐上一眼后,我都懒得去点击鼠标左键……
阅读过《空杯的心态》,我对自己有了新的反思。我对互联网有了更大的包容心,我的思维格局,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扩充……
通过把鼠标发放在,贴吧主页左上部分,我们可看到贴吧的所有分类,同时也可看到相关分类,推荐的相关贴吧,这些都是基于大数据。
这些贴吧要么是活跃的贴吧,要么是资源丰富的贴吧,要么是热门贴吧,要么是内容精华贴吧,要么众多优秀集于一身……
进入一个自己感兴趣,大数据推荐的贴吧,开始预览吧内的帖子,我会重点看那些回复上百,且能吸引我的帖子……
因为这样的帖子,有其自身的价值,有其自身的吸引力,有其自身的活跃度……
几年前在工作之余,我不是和大家一样,聊聊天,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什么的。我会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如饥似渴的阅读《毛选》……
在同事的眼中看似乏味无趣,他们宁可看小说也不看《毛选》,我却读的津津有味,我是做网络推 广的,书中虽没直接的推 广思维,但我学到的却是,凌驾于网络推 广之上的东西……
书中的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分析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与互联网挂钩的话,客观就是依靠大数据,就是依靠群体思维。而主观就是依靠,自我的审美与艺术筛选……
对于玩转互联网的思维,我是愈加的清晰。如果把研究网络推 广,研究互联网思维,比作人生的一场徒步旅行,那么……
今天的我,就是那个翻越高山,穿过峡谷,走过黑夜,迎接黎明的“徐霞客”。有恐惧,有疲惫,有险恶,但也有喜悦,有惊奇,有刺激,有满足……
人生就是大大小小的旅行,而梦想更加让我坚信,用心走好每场旅行,迎接我的就是那轮,火红的,充满能量的,无私的,美好的太阳……
文章评论
a 沐
mz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