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及功能,学会可以更健康
桂宝四格
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14. 神门:治心脏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高血压的动物,刺后可使血压降低。
15. 少泽: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增强。
16. 后溪:配申脉治疗癫痫白天发作者为佳。
17. 天宗:对胆囊有收缩作用,针刺天宗,肩井,肾俞,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并提高免疫功能。
18. 攒竹:针刺攒竹可使心率减慢。
19. 天柱:可使头痛清醒,记忆力增强,针刺天柱,能解除支气管痉挛。
20. 大杼:针刺大杼,飞扬,足三里等留针7分钟,可使血钙增加1mg%,留针15分钟增加3 mg%,继续留针,血钙不再发生变化。
21. 风门:常患感冒伤风之人,按之灸之,颇见功效。
22. 肺俞:针刺肺俞,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气道阻力,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可延缓动脉硬化。
23. 心俞:可使心率减慢,治疗心房颤动有良效。
24. 肝俞:血小板增加,针刺肝俞可使胆道压力降,解除括约肌痉挛,对血糖有调作用,针刺后白胆固醇明显下降。
25. 脾俞:针刺全血血细胞减少病人的脾俞,能使血小板增加,艾炙脾俞对放射治疗后白细胞数过低的癌症病人,可使的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脾俞可降低胆道压力,解除括约肌的痉挛。
26. 胃俞:对消化道溃疡,胃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等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针刺可增强胆囊的收缩作用。
27. 三焦俞:对肾与输尿管结故事石用三焦俞,肾俞,京门,天枢,气海为主穴,治疗后约半数患者能排出结石。
28. 肾俞:针刺肾俞,能显著抑制钠潴留,故有利尿作用。
29. 殷门:针刺殷门,肺俞可缓解支管哮喘证,一般在3~45min获得缓解。
30. 秩边: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增强,即时效果显著。
31. 至阴:矫正胎位有显著疗效。
32. 涌泉:对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呼吸与循环机能有兴奋作用,有很好的降血压作用。
33. 照海:能促进肾脏泌尿功能,日排尿量显著增多。
34. 内关:配公孙调理三焦平衡,增强胃肠功能,双向调节心率。
35. 风池:治风之要穴,有双向调整胃酸及胃蛋白酶。
36. 环跳:针刺环跳,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双向调节。
37. 悬钟:此穴与细胞生成有关,也是嗜酸性折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白细胞有特异性。
38. 章门:具有明显的抗组织胺作用。
39. 长强:补肾,健脾,通络,固锐。
40. 大椎:针刺大椎可使体温下降,针刺大椎可使的细胞增加,并明显左移,艾灸或电针,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针刺大椎可治心房颤动。
41. 中极:中极配关元,大赫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
中极配血海,大赫,三阴交,可兴奋下丘脑──垂体系统,使黄体生成素增加。
中极配颊车,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一定影响。
42. 石门:针刺妇女的石门并配合谷,经4~6次可使子宫变更达到避孕目的,
43. 鸠尾:针刺鸠尾,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44. 膻中:膻中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89.2%。
常用特效穴位治疗小疾病-小腿抽筋、落枕、闪腰、流鼻
一、小腿抽筋大家有时候去游泳会出现腿抽筋,这时候千万别慌张,可以按压抽筋那条腿的承山穴,位置在小腿后侧小腿肚子出现的人字形凹陷处,按压到位的话抽筋的腿会慢慢松弛下来。效果不错。
二、落枕: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这时,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
三、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按摩“上仙穴”,非常显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棘突正下方凹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四、鼻衄: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发生鼻衄时除了头往后仰、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止血点”来加快止血。 “止血点”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五、晕车如感到胸闷恶心等晕车症状,除打开车门通风以外,还可以按压内关穴,位置在腕横纹中点上俩寸处。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痹症
七、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内关
消化系统: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经系统:风池、率谷
免疫系统:大椎、足三里、合谷
十、常用配穴
手颤:少海
五指不伸:中渚
指痛:少商
臂痹:肩髃
吐血:尺泽
流涎:地仓
男蛊女孕:涌泉
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
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
头面病:曲池、合谷
鼻渊:合谷、太冲
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
心肾不交:神门、太溪
心力衰竭:内关、膻中
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痛(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
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按压穴位处胀痛感比非穴位处明显。
按摩穴位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去除病因,如戒酒。曾得过肝炎的人特别容易。
按压足三里穴: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按压。
捏大椎穴:半坐,头略微前倾,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起大椎穴处皮肤,作间断捏揉动作。
掐内、外关穴:拇指、食指相对分别按压内关、外关穴位,用力均匀,持续5分钟,使局部有酸重感,有时可向指端放射。
让身体运动起来:适量定期运动,可选择慢跑、太极类等。
关于穴位妙用2
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蠡沟:内踝上5寸。一,治疗女性阴道搔痒。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 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手阳明大肠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足阳明胃经
从头到脚 四白、厉悦穴 腿的外侧 美容的经:面部气色、皮肤松弛、长豆豆、面白气血不足调胃经。
小贴士:敲打面部、脖子、胸前、腿正面外侧及小腿胫骨外侧的整个胃经。
四白穴: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治大肠功能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症。和妇科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强壮穴及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右边好
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治疗大肠疾病。
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治疗小肠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脐眼位置,就揉下巨墟
丰隆穴:下巨墟旁边。外踝上8寸旁开一指。(向后)离穴不离经。去处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痰湿重适合。可化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小结: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患: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癖。其他: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足太阳脾经
:脾主运化、脾主统血。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能差。始于足大趾内侧的足阴穴。
足阴穴: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烟代替。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
太白穴: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通过脾来补肺的穴。(山药臆米粥)
公孙穴: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
其他脾经都小腿内侧。三阴交:胫骨的边缘,地机、阴陵经、
脾经治痛风。血海:把掌心放膝盖上大拇指的位置,敏感的点。气血聚集的地方。治血症:出血、贫血、血淤症。
小结: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手少阴心经
:心理、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
极泉穴:在腋窝终点。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增强睡眠。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还可防止老年痴呆。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二增强胃动力。三防老年痴呆。四治疗晕车。五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热。
小结: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14. 神门:治心脏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高血压的动物,刺后可使血压降低。
15. 少泽: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增强。
16. 后溪:配申脉治疗癫痫白天发作者为佳。
17. 天宗:对胆囊有收缩作用,针刺天宗,肩井,肾俞,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并提高免疫功能。
18. 攒竹:针刺攒竹可使心率减慢。
19. 天柱:可使头痛清醒,记忆力增强,针刺天柱,能解除支气管痉挛。
20. 大杼:针刺大杼,飞扬,足三里等留针7分钟,可使血钙增加1mg%,留针15分钟增加3 mg%,继续留针,血钙不再发生变化。
21. 风门:常患感冒伤风之人,按之灸之,颇见功效。
22. 肺俞:针刺肺俞,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气道阻力,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可延缓动脉硬化。
23. 心俞:可使心率减慢,治疗心房颤动有良效。
24. 肝俞:血小板增加,针刺肝俞可使胆道压力降,解除括约肌痉挛,对血糖有调作用,针刺后白胆固醇明显下降。
25. 脾俞:针刺全血血细胞减少病人的脾俞,能使血小板增加,艾炙脾俞对放射治疗后白细胞数过低的癌症病人,可使的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脾俞可降低胆道压力,解除括约肌的痉挛。
26. 胃俞:对消化道溃疡,胃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等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针刺可增强胆囊的收缩作用。
27. 三焦俞:对肾与输尿管结故事石用三焦俞,肾俞,京门,天枢,气海为主穴,治疗后约半数患者能排出结石。
28. 肾俞:针刺肾俞,能显著抑制钠潴留,故有利尿作用。
29. 殷门:针刺殷门,肺俞可缓解支管哮喘证,一般在3~45min获得缓解。
30. 秩边: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增强,即时效果显著。
31. 至阴:矫正胎位有显著疗效。
32. 涌泉:对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呼吸与循环机能有兴奋作用,有很好的降血压作用。
33. 照海:能促进肾脏泌尿功能,日排尿量显著增多。
34. 内关:配公孙调理三焦平衡,增强胃肠功能,双向调节心率。
35. 风池:治风之要穴,有双向调整胃酸及胃蛋白酶。
36. 环跳:针刺环跳,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双向调节。
37. 悬钟:此穴与细胞生成有关,也是嗜酸性折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白细胞有特异性。
38. 章门:具有明显的抗组织胺作用。
39. 长强:补肾,健脾,通络,固锐。
40. 大椎:针刺大椎可使体温下降,针刺大椎可使的细胞增加,并明显左移,艾灸或电针,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针刺大椎可治心房颤动。
41. 中极:中极配关元,大赫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
中极配血海,大赫,三阴交,可兴奋下丘脑──垂体系统,使黄体生成素增加。
中极配颊车,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一定影响。
42. 石门:针刺妇女的石门并配合谷,经4~6次可使子宫变更达到避孕目的,
43. 鸠尾:针刺鸠尾,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44. 膻中:膻中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89.2%。
常用特效穴位治疗小疾病-小腿抽筋、落枕、闪腰、流鼻
一、小腿抽筋大家有时候去游泳会出现腿抽筋,这时候千万别慌张,可以按压抽筋那条腿的承山穴,位置在小腿后侧小腿肚子出现的人字形凹陷处,按压到位的话抽筋的腿会慢慢松弛下来。效果不错。
二、落枕: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这时,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
三、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按摩“上仙穴”,非常显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棘突正下方凹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四、鼻衄: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发生鼻衄时除了头往后仰、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止血点”来加快止血。 “止血点”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五、晕车如感到胸闷恶心等晕车症状,除打开车门通风以外,还可以按压内关穴,位置在腕横纹中点上俩寸处。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痹症
七、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内关
消化系统: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经系统:风池、率谷
免疫系统:大椎、足三里、合谷
十、常用配穴
手颤:少海
五指不伸:中渚
指痛:少商
臂痹:肩髃
吐血:尺泽
流涎:地仓
男蛊女孕:涌泉
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
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
头面病:曲池、合谷
鼻渊:合谷、太冲
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
心肾不交:神门、太溪
心力衰竭:内关、膻中
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痛(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
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按压穴位处胀痛感比非穴位处明显。
按摩穴位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去除病因,如戒酒。曾得过肝炎的人特别容易。
按压足三里穴: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按压。
捏大椎穴:半坐,头略微前倾,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起大椎穴处皮肤,作间断捏揉动作。
掐内、外关穴:拇指、食指相对分别按压内关、外关穴位,用力均匀,持续5分钟,使局部有酸重感,有时可向指端放射。
让身体运动起来:适量定期运动,可选择慢跑、太极类等。
关于穴位妙用2
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蠡沟:内踝上5寸。一,治疗女性阴道搔痒。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 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手阳明大肠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足阳明胃经
从头到脚 四白、厉悦穴 腿的外侧 美容的经:面部气色、皮肤松弛、长豆豆、面白气血不足调胃经。
小贴士:敲打面部、脖子、胸前、腿正面外侧及小腿胫骨外侧的整个胃经。
四白穴: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治大肠功能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症。和妇科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强壮穴及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右边好
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治疗大肠疾病。
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治疗小肠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脐眼位置,就揉下巨墟
丰隆穴:下巨墟旁边。外踝上8寸旁开一指。(向后)离穴不离经。去处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痰湿重适合。可化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小结: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患: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癖。其他: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足太阳脾经
:脾主运化、脾主统血。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能差。始于足大趾内侧的足阴穴。
足阴穴: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烟代替。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
太白穴: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通过脾来补肺的穴。(山药臆米粥)
公孙穴: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
其他脾经都小腿内侧。三阴交:胫骨的边缘,地机、阴陵经、
脾经治痛风。血海:把掌心放膝盖上大拇指的位置,敏感的点。气血聚集的地方。治血症:出血、贫血、血淤症。
小结: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手少阴心经
:心理、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
极泉穴:在腋窝终点。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增强睡眠。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还可防止老年痴呆。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二增强胃动力。三防老年痴呆。四治疗晕车。五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热。
小结: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