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知多少,不妨考一考
个人日记
在我们所知道的一些成语典故和俗语里,有许多典故的现代意思和原意相距甚远。下面所列举的典故和俗语,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考一考自己,看看你是否知道它的原来意思是什么。
1.“千金”现在一般是指大家闺秀或是对别人家女儿的尊称,但古时候却非如此,你猜一下,到底是下列哪种说法:
a.力能扛鼎的大力士 b.出类拔萃的美男子 c.手握银票的商号老板
2.“归”现在一般指归来,在古代是指什么:
a.女子出嫁 b.外出打猎 c.祭祀祖先
3.“大腕”现在一般指大人物或明星演员,但它来源于哪里:
a.戏曲行话 b.万岁的“万”字谐音 c.江湖黑话
4."咫尺千里”现在一般指两人相距很近却难以相见,但古代是指什么:
a.身份相差悬殊 b.山水画的水准高 c.行军经验丰富
5.“吃闭门羹”现在一般指主人拒绝客人进门,在古代是指哪种情景:
a.老师拒绝拜师的学生 b.君主拒绝进谏的大臣 c.青楼女子拒绝求见的客人
6.“蜀犬吠日”是说四川的狗朝着太阳叫,但正确的解释是哪种:
a.形容少见多怪 b.形容太过挑剔 c.过于自不量力
7.“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里是指的哪种情境:
a.美女西施 b.边境的战况 c.宏伟的宫殿
8.“割肉相啖”是说两个莽夫各自割下自己的肉吃,是指下列哪种情景:
a.结拜时表示诚意 b.为了巴结某个人 c.喝酒时割肉下酒
9.“更衣"在古代除了指换衣服以外还有其他意思,其究竟还指什么:
a.升官 b.上厕所 c.打更人穿的衣服
10.“大红大紫”是指某人或明星受宠或是受欢迎,其“红”和“紫”原意指什么:
a.胸花的颜色 b.婚服的颜色 c.官服的颜色
11.“陛下”古代是对皇帝的尊称,那么“陛”实际上指的什么:
a.宫殿的屋顶 b.龙椅 c.宫殿的匾额 d.宫殿的台阶
12.“下三烂”现在一般指下贱、没出息的人,那么它究竟来源于哪里:
a.质量不好的面粉 b.风水不好的府邸 c.动物的内脏
13.“驸马”一词来源自“驸马都尉”的官职,但“驸马都尉”是干什么的:
a.扶皇帝上马或上马车 b.驾驶皇帝的副车 c.给皇帝的坐骑喂食
14.“哀家”一词常见于戏曲或古装影视剧,那么谁可以自称为“哀家”:
a.杨贵妃 b.甄嬛 c.婉容
15.“吹牛”一词来源于“吹牛皮”,但古代时所吹的牛皮是来做什么的呢:
a.做鼓 b.做船 c.做游戏道具
16.“浪子回头金不换”源于江浙一带的民间故事,那么其中的“金不换”是指什么:
a.佛教经书 b.中药 c.人名
1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当初是指谁:
a.梁山伯与祝英台 b. 张生和崔莺莺 c.唐玄宗和杨贵妃
18.“画饼充饥”的故事来源于曹操之孙曹叡,但他为了何事要这样说呢:
a.饿了 b.谈治国策略 c.谈选拔人才
19.“乐此不疲”的故事来自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但他因何事而“乐此不疲”呢:
a.种菜 b.研究儒家思想 c.研究治国方略
20.“巧取豪夺”的典故里,“巧取”指的是哪件事:
a.赝品骗人 b. 做假鉴定 c.扮鬼魂吓人
21.“卖关子”一次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那么当时的“关子”是指什么:
a.取货凭证 b.荣誉铜牌 c.通关凭证
22.“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表示礼物虽小但情意却很重,这里的“鹅毛”指的是什么:
a.鹅毛笔 b.天鹅的羽毛 c.鹅毛扇
23.“久假不归”在古时应该指的是哪种情景:
a.长期借钱不归还 b.请假外出不归来 c.知错不改
24.“纠结”一词我们常常用到,但它的本意是指什么呢:
a.缠绕在一起的藤蔓 b.打结的绳子 c.头上的发髻
25.“偏袒”一词现在也常用,请问它的本意是什么:
a.曹操送战袍给曹丕 b.周勃的手下裸露出胳臂 c.皇后给偏爱的儿子盖被子
26.“请缨作战”一词的意思是主动要求上战场,那么其中的“缨”是指什么:
a.将军的名字 b.红缨枪 c.麻绳
27.“败北”是指两军打仗失败的一方叫败北,其中的“北”指什么“
a.北方向 b.同“背”即背向敌人逃避 c.匈奴 d.关外
28.“舆论”是指公众的言论,那么“舆”的本意是指什么:
a.车夫 b.车轮 c.车厢 d.车童
29.“越俎代庖”一词是指处理事情超越了自己的职权范围,其中的“庖”是指什么:
a.皇位 b.御医 c.祭祀 d.厨师
30.“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但“小说”的本意是什么:
a.小道消息 b.琐碎言论 c.民间故事 d.小众学派
31.“老伴”一词最早出自于明朝的一位太子之口,那么“老伴”一词当时是指的什么:
a.年老的宫女 b.伴读的太监 c.宠物狗
32.“扯皮”现在一般指无原则的纠缠或争吵,但它的本意是指什么:
a.做鼓是的一种程序 b.猎人扒取兽皮 c.一种酷刑
33.“倒霉”的“霉”原来是“楣”,是指旗杆,那么原来最初倒的是那个“楣”:
a.渔船上的旗杆 b.失败方的军旗 c.门框上方的横木
34.“吉”是会意字,最初“吉”是表示什么意思的呢:
a.人有吃的 b.把兵器放进容器里 c.得到君主的赞赏
35.“勾心斗角”是常见的成语,但最初它指的是什么意思:
a.一种刑罚 b.书法 c.建筑结构
3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东坡《水调歌头》词中的结尾,那么他写此词时思念的是谁:
a.弟弟苏辙 b.父亲苏洵 c.挚友欧阳修
37.“方寸之地”也是我们常见的词,最初它应该是指哪儿:
a.贮藏珍贵物品的地方 b.人的心 c.狭小的地方
38.“座右铭”的典故与东汉时期的崔瑗有关,但他的座右铭以什么形式写的呢:
a.刻在石碑上 b. 用文字记录 c.为他所杀之人立碑
39.“信口雌黄”是常见成语,那么“雌黄”是指什么:
a.黄嘴未退的幼鸟 b.由于做涂料的黄色矿物 c.乱叫的黄狗
40.“饕餮盛宴”中的“饕餮”指的是什么:
a.一种贪吃的怪兽 b.一种珍贵的食材 c.两道名菜
41.“文章”一词是现在最常用的词汇,但最初它是指什么:
a.男女对唱的歌曲 b.文字的排版 c.色彩斑斓的图案
42.“鞠躬”的动作来源于商代的祭天活动,但它是其中的哪一环节:
a.将祭品弯成圆形 b.弯腰洒酒 c.弯腰上香
43.“衣冠禽兽”现在一般是指坏人,此词最早见于明朝,当初是指哪一类人:
a.猎人 b.富人 c.官员
44.“唯我独尊”一词最早出自于谁之口:
a.释迦牟尼 b.曹操 c.秦始皇
45.“厚积薄发”也是常见词汇,那么它出自于谁的文章:
a.杜甫 b.柳宗元 c.苏轼 d.白居易
46.“赴汤蹈火”指的是一种英雄行为,其中的“汤”指的是什么:
a.开水 b.汤药 c.汤山 d.黄河
47.“使节”是指一个国家派往另一个国家的使者,但最初“使节”指的是什么:
a.驿站 b.马鞭 c.竹制水壶 d.官职的凭证
48.“混账”一词现在是指行为下流或无耻,但它原来指的是什么:
a.做假账 b.私闯他人的帐篷 c.冒领别人的月俸
49.“两袖清风”是指为官清廉,此典故与谁有关:
a.于谦 b.李白 c.包拯
50.“百姓”即老百姓,现在指普通人,那么在古代战国时期“百姓”指哪些人:
a.外国人 b.贵族 c.家中的仆人
有兴趣答题的朋友,只需将有关的题号和认为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评论栏里,我就会告诉你正确与否,欢迎喜欢国学的朋友踊跃答题。答对10题以上者,来葫芦岛时,我请你吃海鲜啦!
选项中涂红色的为正确答案
(未完待续)
文章评论
飘逸的风
1a2c3a4a5c6b7b8c9a10c11b12c13a14a15a16b17a18a19b20a21a22c23a24c25c26b27b28b29a30c31b32a33b34c35c36c37c38a39a40a
飘逸的风
没发完41b42b43a44c45d46a47a48C49C50b也不知能对几道凭印象答的,请指正。
飘逸的风
需在电脑上看,手机上没有红色的标记。[em]e181[/em]
笨笨
[em]e1000064[/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