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镇子(三)
个人日记
我们的家在镇子的最东南端。镇子的地势是特别典型的中国地势,而且落差还并不小。镇子里巷道纵横交错,要是陌生人来了,就会容易迷失方向。每逢大雨,巷子里的水就会汇集在一起,浩浩荡荡,沿路向东奔流,又在我们巷口折向南边的涝池。但是路的曲折迂回,早已将水流搞得异常暴躁,于是它便卷走一切可以卷走的东西,包括一些柴草之类、黑色的羊屎蛋、黄色的驴粪蛋……有次我还看见谁家巨大的麦秸堆,气势恢宏地漂流而下,还有一次谁家的猪娃子也被水流裹挟,跌跌撞撞地冲向大涝池。每当此时,下游的人们总是提高了警惕,全家人站在大门内防灾防涝,并不时爆发一阵大笑。所以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后来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涓涓不雍,终成江河”的意思。
有时我就特别羡慕那些住在高处的人们,比如十队的人们。他们把他们的家叫唐堡子,自然他们清一色地姓唐。他们认为家就象一个堡垒,高高在上,下雨天可以高枕无忧。他们有钱有势的先人占据了镇子的制高点,他们的巷子很窄,据说只供那种小软轿通行。巷子密而乱,我不知是否有九宫八卦蕴含其中。只是有传言说贼娃子偷了东西却不能走出来。有次我怀着敬畏的心情专门试了试,好像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厉害。虽然据说他们这么好,但还有一些不如我们,例如每年学校填写政治面貌那一栏时,我总是自豪地填下贫下中农,而他们只能自卑地写下地主富农。
于是饱经水患的人们开始思变。父亲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古训来给自己以及别人打气。人们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自家的庄子一垫再垫,却当不住高处的人动一动小拇指。于是人们都动,便陷入了恶性循环。这是低处人向所犯下的一个貌似正确的错误。你想想,杭州再怎样填海造田,它能高得过青藏高原?
于是父亲把我一家人单独安排在村外,他给我们盖的房特别的高,四周全是麦田,都让我有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那几年是特别美丽的一段时间,我们的三人世界,就徜徉在一片油菜花黄灿灿的世界里、大麦小麦绿油油的境界中。镇子的最东端,座落着我们的小院。清晨,镇子的第一缕阳光,就照射在我们的窗户上,那阳光,不染,清亮,鲜嫩。伴随着鸟儿的鸣声,满了我们的院子。披着衣服出门,深深地呼吸着,吐出了一夜纳在体內的浊气。这究竟是多么美好的世界,你不由地会流出泪来。
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使会各种农具,我们有着不计其数的农具,要是你看到这些农具,你会惊异这户人是如此地精力充沛和如此地精于耕作,我们的农具说不定会将整个镇子的土地伺弄好而不会有所损坏,有的你甚至叫不上名子来。父亲的爱好就是开荒,他会将队里的所有的沟畔的渠畔的地用锨翻起来,甚至是坟畔的地。他会种上南瓜之类的蔬菜,总是任由别人去摘。我常常会想,父亲怎么不去北大荒去呢?这个平原上的村镇,看来是屈了他了。父亲总是村上第一个起来上田的人,当第一缕晨曦显现时,他就会来到田里,我有时也会跟着他去,脱了鞋子,用脚板去感受露水的清凉与滋润。常常是我们都干了半晌的农活,才有人陆续地来到田里。
我常常会这样想,无论世界怎样发展,镇子上的人们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春天的荠菜是那么的嫩鲜,二月的羊角葱总是绿油油的,五月带蒂的鲜桃,六月顶花带刺的嫩黄瓜下来后,七月就是沙甜的西瓜,十月便是醉人的红提。一切都是那么的按部就班,亘古自然。
每当夕阳西下,小教堂的钟声就会悠扬响起,人们就结束一天的劳作,迎着余晖,给予身体,也给于心灵一次休憩。小教堂顶上的十字,也仿佛闪着圣善的光辉。教堂里转来阵阵圣乐,你绝不会想到,那终日劳作的双手,会在琴键上灵巧地跳跃,那粗糙笨拙的手指,会在弦管上鸣奏出动人的乐曲。这乐曲,在静谧的夜空里久久盘旋回响,直溶入镇子的每个角落。
有时我就特别羡慕那些住在高处的人们,比如十队的人们。他们把他们的家叫唐堡子,自然他们清一色地姓唐。他们认为家就象一个堡垒,高高在上,下雨天可以高枕无忧。他们有钱有势的先人占据了镇子的制高点,他们的巷子很窄,据说只供那种小软轿通行。巷子密而乱,我不知是否有九宫八卦蕴含其中。只是有传言说贼娃子偷了东西却不能走出来。有次我怀着敬畏的心情专门试了试,好像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厉害。虽然据说他们这么好,但还有一些不如我们,例如每年学校填写政治面貌那一栏时,我总是自豪地填下贫下中农,而他们只能自卑地写下地主富农。
于是饱经水患的人们开始思变。父亲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古训来给自己以及别人打气。人们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自家的庄子一垫再垫,却当不住高处的人动一动小拇指。于是人们都动,便陷入了恶性循环。这是低处人向所犯下的一个貌似正确的错误。你想想,杭州再怎样填海造田,它能高得过青藏高原?
于是父亲把我一家人单独安排在村外,他给我们盖的房特别的高,四周全是麦田,都让我有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那几年是特别美丽的一段时间,我们的三人世界,就徜徉在一片油菜花黄灿灿的世界里、大麦小麦绿油油的境界中。镇子的最东端,座落着我们的小院。清晨,镇子的第一缕阳光,就照射在我们的窗户上,那阳光,不染,清亮,鲜嫩。伴随着鸟儿的鸣声,满了我们的院子。披着衣服出门,深深地呼吸着,吐出了一夜纳在体內的浊气。这究竟是多么美好的世界,你不由地会流出泪来。
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使会各种农具,我们有着不计其数的农具,要是你看到这些农具,你会惊异这户人是如此地精力充沛和如此地精于耕作,我们的农具说不定会将整个镇子的土地伺弄好而不会有所损坏,有的你甚至叫不上名子来。父亲的爱好就是开荒,他会将队里的所有的沟畔的渠畔的地用锨翻起来,甚至是坟畔的地。他会种上南瓜之类的蔬菜,总是任由别人去摘。我常常会想,父亲怎么不去北大荒去呢?这个平原上的村镇,看来是屈了他了。父亲总是村上第一个起来上田的人,当第一缕晨曦显现时,他就会来到田里,我有时也会跟着他去,脱了鞋子,用脚板去感受露水的清凉与滋润。常常是我们都干了半晌的农活,才有人陆续地来到田里。
我常常会这样想,无论世界怎样发展,镇子上的人们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春天的荠菜是那么的嫩鲜,二月的羊角葱总是绿油油的,五月带蒂的鲜桃,六月顶花带刺的嫩黄瓜下来后,七月就是沙甜的西瓜,十月便是醉人的红提。一切都是那么的按部就班,亘古自然。
每当夕阳西下,小教堂的钟声就会悠扬响起,人们就结束一天的劳作,迎着余晖,给予身体,也给于心灵一次休憩。小教堂顶上的十字,也仿佛闪着圣善的光辉。教堂里转来阵阵圣乐,你绝不会想到,那终日劳作的双手,会在琴键上灵巧地跳跃,那粗糙笨拙的手指,会在弦管上鸣奏出动人的乐曲。这乐曲,在静谧的夜空里久久盘旋回响,直溶入镇子的每个角落。
文章评论
明月松间照
[em]e100[/em] 这段还不错!貌似还可以再细腻些,应该有大家的风范了。
快乐每一天
感谢主!教堂出现了!终于有切入口了…[em]e113[/em]
思空飞絮
读你的文字不仅感到亲切还是种享受!随着文字的深入,一幅幅画面在脑海里显现 被绿浪和黄色的油菜花包围的住着一家三口的小别墅,在晨曦踩着露水辛勤耕耘的老人,余辉下的小教堂,秋天挂满架的葡萄……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吗?嘿嘿,文美,景美,人更美!
姹紫嫣红
嘿嘿,美的很!
楚樵
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我的家乡如画!清新,质朴,自然,温暖。
阿慧
读着有置身其中感觉。好喜欢这样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