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本知识及写作技巧
个人日记
一、对联的基本知识
第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学形式,不管是典雅的、通俗的还是雅俗共赏的对联,将其张贴、悬挂、雕刻在门柱厅堂,都能营造出一种祥和、喜庆,或者高雅、庄严的气 氛与格调。因此,自从对联产生时起,它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融入了 中国人的民间习俗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而春联起源于桃符。从晋代至唐代,对联这一文学形式便已经萌芽并逐渐发展。不过,人们通常将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于公元963年岁除日题在桃符板上的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副联作为了春联之发端,直至明清,对联逐渐盛行,并延续至今。
总之,浓厚的传统性与实用 性,是对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因此,从特点来说,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实用性很强,而且艺术要求也很高。其文学艺术风格总的来说可概括为”短小精悍”。对联的篇幅往往不长,单边字数多为几个字到十几个字,上百字、上千字的长联,并不多见。正因如此,一方面,它在格律上要求非常严谨, 不是随便两组字数相等的话就能凑成的。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形式小巧的文学体裁,其内容应当是精悍的,应当包含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涵义。另外,对联还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启蒙性的文学形式。学习写对联,对于我们学习 汉语言文学,特别是有关字音、韵律、词性、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欣赏与写作对联,是学习汉语的好形式。所以,对联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第二,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广泛来分类 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比如: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 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比如: 义存扶汉三分鼎 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例: 东山转眼起新云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例: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第三,对联的形式; 1、正对:所谓正对,就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但是内容不可相同,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例如: 龙藏巨海秋云淡 2、反对:所谓反对,就是指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但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例如: 旧社会天灾人祸 3、串对(流水对):所谓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所以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例: 三杯竹叶穿心过 两朵桃花上脸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这是郑板桥的联,主要名词没有一个同类的相对。 6、回文对 回文又称回环,所谓回文联,是讲究词序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修辞法,表现两种事物的相互关系。回文对是一种别有情致的文学形式,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创作,是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的。我国早在东晋就有苏惠织回文诗八百余言的事。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 (1)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2)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 (3)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这副联也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
第四,对联的风格 对联的风格是对联中所表现出来的气质。诗有二十四品,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对联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也是相通的。 那种海洋般的襟怀、山岳般的志趣显露无疑。 广州镇海楼的一副对联: 再有这几副联,其豪放之气令人咂舌: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晚会“盛世大联欢”撰写的几副主题联: 大联欢,大团圆,大景大观,泱泱大国,大气磅礴兴大业; 读起来,磅礴挥洒,豪气横生,令人振奋。 婉约: 婉约风格的对联用词委婉曲折,但又不失其本意,以婉转、含蓄的方式来阐明义理,对事物进行歌颂或讽喻。类相有悱恻、婉曲、婉转、含蓄、悲慨等。常用双关、比喻、对比等写作手法,表现出一种阴柔之美。大家都读过李清照的词,其本人是第一婉约派女词人之称,从她的词中尽显婉约之柔美。这种风格用之于对联中,亦是如此。 联中“浑无”即好像无有之意。桑麻,代指农业生产。 典雅: 典雅风格的对联,联语多从典籍中化出,或者直接引用典故,使联句具有丰富的内涵,耐看、耐读、耐品味。欲达典雅之境界,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熟谙掌故,并能运用自如。 质朴: 质朴风格的对联,将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以朴素的语言道出,但说理透彻,表意实在,无浮华之感。正如王安石诗句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落尽繁华,但剩枝干,联语遒劲而亲切。例如,袁枚自嘲的联句: 联中“懒”字朴实无华,却道出其无意在官场钻营,特立独行的气节和品格。 自然: 自然风格的联句,首重意境,不推砌词藻。表现出联语流畅,明白如话的特点。自然风格只是显得不费力气,不是刻意经营而来,但绝非平淡无奇。诚如太白诗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美是造物赋予之美,是美之极点。欲达到自然美的境界,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技巧,即使经过雕琢,却了无痕迹,方臻妙境。 郑板桥作联就有这方面的功力,如他的六十岁自寿联: 常如过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鲜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上联,是说人生在世光阴短暂,但只要有所追求,乐我所乐,活得无拘无束就好,永葆童心,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下联,是说什么成仙成佛都是瞎说,只要心胸豁达,不为世俗缠绕,不被功名所累,过着清心寡欲、悠哉乐哉的生活,就活得自在,有意义。整个联语说得自然,事情看得明白,耐人寻味,道出了自己一种超逸的处世态度。 还有一些名人名联 都是自然风格的样板。语言朴实明白且真实可信。 工丽风格,所谓工者是指联语对仗工整;丽者,指联句富有文采类似有工稳、绚丽等。工丽风格的形成,不单纯靠辞彩,还须具有完美的意境和理趣。只有繁缛的辞藻,而缺乏真实意境则容易流于浮艳,乃是文章之大忌。这种风格不仅要求对联工稳,更要语言上的严谨亮丽。但决非是堆积词藻,求华而不实。 第五,对联的创作与欣赏评 首先来说,应懂得对联的基本格律; 再具体来说,对联的创作,我觉得主要应具备这样的的几个步骤 对联的有关技巧: 勤是摇钱树 明显地看出,这里面的摇钱树和聚宝盆是一对形容词,而此联运用的方法就是修辞格的比喻中的暗喻。 2、比拟法:对联中,把事物当作人,或以人拟物,以一物拟另一物,就叫比拟。 四面荷花三面柳 心清水浊 一出一入,一天一地,正好相反。相互对照比较。效果很佳。 闲云野鹤翩翩去 可见对联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独具风格的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广泛应用。 二、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三)内容相关或相反 几个禁忌。 一忌三平三仄尾;二忌合掌;三忌重字。当然异位互重是可以的。
民族性,传统性,实用性,对称性,精炼性,启蒙性,等。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按联律通则要求,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
志在平金一片心
西塞论心亲旧雨
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修身处世。例如:
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例:
鸟宿荒冈夜月寒
新时代国泰民安
4、工对 又叫严式,所谓工对,就是指它要求同小类的名词相对,越小类则越工。以同类词或近类词相对或词性相同的联绵词相对等,都叫工对。例:
5、宽对 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所谓宽对,它的特点在字词对中不苛求小类相对,只大类相对,平仄上个别不相对,句形结构大致相应即可。例: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其主要的风格大致可分为:雄奇、谨深、新雅、谐趣、精警、质朴、绮丽、悱恻、婉曲等九类。也有人这样归纳。其主要的风格大致可分为:豪放、婉约、典雅、质朴、自然、工丽、谐趣、精警等等八类。无论如何找其共同点,大致的风格就是八至九类。简单举几个风格:豪放:所谓豪放,无非就是指气魄宏大,语势突兀,敢于道前人所未道。与之相类的有浑雄、雄奇、劲健、旷达等。
有人说李白的诗写得奔涌豪放,苏轼的也有豪放一面等等,联亦如此。豪放的联气势恢弘,大气磅礡。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云:“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虚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具有豪放风格的对联,立意高远,意境奇特,在写作方法上往往借助于夸张、排比、层递等手法,表现为作者往往是在客观景物的激发下,或在主观情感的冲撞下,凭自己的一股豪气,如巨大的洪流,冲决一切阻塞,一涌而出,势不可挡。这种风格,能扩大读者的视野和胸怀,洗尽心中块垒,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催人奋进,显示出阳刚之美。林则徐在少年时与同学们游福州鼓山时曾写过一副对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天,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愧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新境界,新局面,新时新政,滚滚新潮,新风浩荡颂新春
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亿众同吟发展歌。
例如,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四季笙歌”、“六桥花柳”,均指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的奢糜生活,与“穷民”贫无立锥之地的生活境遇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颇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辛辣意味。虽然此联用的是曲笔,却揭示了社会现实。又如,旧时的一副自挽联:
百年一刹那,把等闲富贵功名,付之云散;
再来成隔世,是这样夫妻儿女,切莫雷同。
作为自挽联,概括作者自己一生的经历,表明处世态度,但又不宜直白,只能委婉地把意思透露出来,让人去琢磨。
例如:李渔的题黄鹤楼联:
仙家自昔好楼居,吾料乘黄鹤去而必返;
诗客生前多羽化,焉知赋白云非即其人。
“白云”,出自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联中用费袆乘鹤升仙之典,引发了“去而必返”的联想;“焉知赋白云非即其人”含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颇耐品味。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有《随园诗话》等著作传世。
“公卿”,*九卿的简称,泛指高官。袁牧三十七岁便托病辞官,
联由此而落笔,表面说自己当不了大官,不是因为没有福气和命运,而是全怪自己疏懒。其实,作者所谓的“懒”是看不惯官场的陈腐,又懒得交结权贵,巴结上司,觉得仕途艰难,所以辞官归隐。
如:纪晓岚祝乾隆帝五十寿辰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兹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王安石给苏轼出联云: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蔡锷赠给小凤仙的一副联: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工丽:
谐趣:
谐趣风格的对联,表现为构思巧妙,语言风趣,或庄重,或诙谐、意味深长,其写作手法多种多样,使人们在欢乐、陶冶情操之余,从中得到教益。
精警:
精警风格的对联,饱含生活哲理,联中道出对人生的思考,令读者从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洗涤,从而产生某种自觉的约束行为。多用于自勉联、自挽联、教育联中。
其实来讲,应对所写题目有个基本的把握。
先审题,再构思、立意,起草和修改几大步
第一要分清类别;是春联还是挽联,一定要分清,当然还有很多种;
第二要明确目的。弄清类别后,应抓住联题的主旨,明确所要写什么。
比如说写春联是为了颂扬;写挽联是为了对死者的悼念;写居室联是为了表达主人的志趣和爱好,等等等等;自己去认真核实。再动笔。
第三就是确立中心主旨。是批还是赞;是肯定还是否定,在写作前期一定要分明。
第四就是选 材了。或是引经据典引用典故来说明问题,或是依现有的材料出发;等等。
第五就是写作技巧。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一会要介绍的第二个大问题,在此不作赘述
第六,就是修改了。无论写什么,一次成功的范例不多,所以对联也是如此。写完后要反复读颂修改。
宋代吕本中《童蒙诗训》说:“老杜云:‘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工夫自出。近世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竄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修改可从主旨、材料、表达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应看主旨是否鲜明突出,材料是否确切充分,表达是否恰切顺畅。因为要写的是对联而不是别的文体,所以应重点看是否符合对联的基本格律(主要是词性、对仗和平仄)。如果有词语在联语中平仄不谐、对仗不工,可以考虑换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代替。
(一)、遣词技巧
在这种技巧中又分为如下小类。
1、比喻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此一事物或情景,来比喻另外一事物或情景,使人有个鲜明的印象,从而产生联想。这种修辞格我们都学过,大家都有认同。相信一旦出现这样的出句,大家一定会从同类方法去应对。比如:
俭为聚宝盆
如果出句用了比喻的技巧,那么对句中,也必须如此。
3、夸张法: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比如: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4、衬托法: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比如:
一城春色半城湖
5、对比法: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是某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写。
比如:
山矮人高。
6、反对法:反对,是指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7、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R>这种方法在成联中,也就是在对联创作中时常用到。
比如:
万水千山得得来
比如:清风明月
凤水凌山, 这也是自对
总之,凡事物都有名称。对联更有它自己独特的称谓;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后以多贴在互相对称的柱子上,又叫楹联(楹即柱子)或楹帖,楹帖又分春帖、婚帖、喜帖等。它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像人的肾脏那样叫一副、两副等,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
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例如:明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细雨肩头滴”,本是平淡的句子,而邱对以“青云足下生”,不但赢得了座位,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全联生色多了。
一、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
我们学习对联,开始的时候通常是作为一种文学游戏,陶治情操,锻炼思维,
随着对联水平的逐步提高,慢慢地进入到实用性对联的创作行列。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四)平仄相对协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