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的空间小站.
请您欣赏
中国的篆刻艺术历史悠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治印的材料来看,古代是用金、银、铜、玉制造;唐代以后,大部分都采用象牙、犀角、紫砂、瓷质等;明清以后,开始大量采用水晶、翡翠、玛瑙以及蜜蜡、琥珀等高级材料,也有用竹根、果核治印的,只是玩赏或偶尔为之。近代姓名印有采用木质、牛角、塑料、有机玻璃制成的,企事业办公用的印章则大多数用橡胶制成。
以石为印,在已出土的汉代印章中不乏其例,但以明清为盛是人们一致所公认的事实。明代书画篆刻家文彭发现灯光冻石晶莹如玉,灿若灯辉,石质细致紧密,用以刻印得尽笔墨情趣,是刻印的上好材料。文人竞相效仿,一发而不可收,篆刻艺术得以蓬勃发展。
印石作为篆刻的重要载体,以前是文人雅士摩挲把玩的对象,如今则被大众欣赏收藏。一方温润胜玉的印石,饰以精美的钮雕或薄意浮雕,再加上名家的篆刻,可谓是“三美于一身”,给人带来无限遐思。正如宋人陆游所说:“石不能言最可人。”我国地大物博,出产印石的地方有很多,其中的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内蒙古巴林石是我国最著名的四大名石,被印家称为“四大治印国石”。
寿山石
寿山石又称塔石,为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所产的石材的统称,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寿山石属叶蜡石,单斜晶系,具有玻璃光泽和油脂感,硬度1~2,以善于利用石质纹理、自然色彩而著称。寿山石按石质的品位可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计有100多个品名。
田坑,因产于田中,又称田石。品种有田黄、黑田、白田、红田等,脱离矿体后经自然流动,长期深埋于耕地泥沙之中,故分散而独立存在,所谓“无根而璞”。田坑质地温润、细腻、致密、透明度高,石理都隐有萝卜丝纹或水流纹状。色橘黄者为最佳,结晶呈萝卜丝状或橘瓤纹状,价倍黄金;其次是金黄、桂花黄、熟粟黄等。耕者只能偶尔拾到,田石价比黄金。田黄是田坑石中最著名、最贵重的品种,数量稀少,素有“石中之王”之称。田黄石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深得帝王专宠,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国石。
水坑,又称坑头石,产于寿山南坑头洞,坑头洞洞中有洞,如溪中洞、水晶洞、大健洞、油白洞等,所产的都是结晶石,呈透明状,具有玻璃光泽。寿山石中的“冻”和“晶”基本上是这里出产的。越是坑深的地方,所采石材越是透明晶莹,因长期浸于水中,故名“水坑”。由于矿硐地势险恶,开采艰难,故有“百年稀珍”之形容。水晶冻、天蓝冻、牛角冻、鳝草冻、鱼脑冻、环冻、瓜瓤红、冻油等都是水坑珍品,质地细腻凝结、晶莹剔透,通灵可爱,是寿山石中之上品。
山坑是寿山石中最大的家族,也是寿山和月洋许多山头坑洞所产石材的统称,品种、数量为寿山石之冠。寿山矿区的主要产地是高山,品种、数量又为山坑之冠。月洋矿区距寿山约10余千米,产量较少。两矿区有众多坑洞,出产的石材大都用坑洞命名。芙蓉石可谓山坑之代表,外观白洁明莹,质地脂润腻凝,似玉非玉,依石色名为白芙蓉、黄芙蓉、红花芙蓉、芙蓉青等。杜陵坑,质地坚硬而通灵,具有玻璃光泽,以黄为佳。高山石,储量最丰,红、白、黄、灰、黑等各色具备,石质细洁微松。荔枝洞石,石质晶莹犹如新鲜的荔枝肉,可惜资源稀少,现已绝产。山坑其他名品还有汶洋石、善伯洞、艾叶绿、旗隆石、月尾石、鹿目格、连江黄等,其中的艾叶绿又称艾绿,不透明,色较艾叶艳丽,上品投于清水中略逊于翡翠,青翠欲滴。全绿而无杂质者最为珍贵,是寿山石的第二品。由于资源枯竭,寿山石已成为藏家的抢手货,价格连年翻番。
青田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方山、岩垄、白垟、风门山一带,是青田所产石材的统称。青田石开采于宋代,是较早用作印材的石材。叶蜡石属,单斜晶系,具玻璃光泽和油脂感,硬度为1~2,储量很大,仅亚于寿山石。经长年开采,现在所产的佳石已极稀少。青田石质地细洁易刻,脆硬适中,入印能尽得刀笔韵味。明清流派印鼻祖文彭刻印用的灯光冻就是其中的好品种,他大力倡导用青田石治印,从此文人以青田石刻章之风日渐盛行。
在治印的文人眼中,青田石材素来为首选。青田石色泽素雅,温润优美,质地细软纯净,脆硬适宜。青田石通常以青绿色居多,另有黄、红、白、蓝、黑、褐、紫等品种,甚佳者多为单一色彩。青田石有粗细、软硬之分,有冻石、彩石、纹石之别,仅冻石就有灯光冻、鱼脑冻、红木冻、官红冻等。青田石治印优点甚多:一是宜于奏刀,刀感脆软,刀起刀落,石屑飞溅,十分爽快;二是易镌、雕、刻、凿、锉,能充分施展雕刻技艺;三是耐水、耐潮、耐火,不变色,不变形;四是刻成印章吃朱不吃油,印色鲜明,色泽不褪,宜长期保存。
青田石中以冻石最为珍贵,灯光冻是青田的“印石之尊”,其次为封门青、蓝花青、竹叶青、金玉冻、黄金耀等。灯光冻质地如玉一般晶莹,以灯光照耀,会闪闪发光。该石产于山口封门,旦洪一带为正宗。由于产量极小,其售价堪比寿山田黄。封门青产于山口封矿,该石呈淡青色,微透明,素以“石质晶莹、色感雅丽、硬度可人”著称于世。由于采掘十分困难,大块无杂质、无裂纹的上品封门青毛料得之不易,超过5厘米的方章更为罕见。上等封门青一直是藏家的抢手货,3厘米印面的方章价值数千元甚至几万元,其次则为鱼脑冻,白色如鱼脑,半透明如玉、凝腻脂润,再次为黄金耀,类如蜜蜡,光洁可爱。
青田石虽然硬度远较玉珉为低,但治印却能优于天下所有石材。毛料经艺人锯料、精镂、磨光、上蜡、抛光制成图章后,便呈现出美丽的蜡状或油脂光泽。
在浙江丽水青田县,曾经有人拿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换了一方青田石章,“用石头换商品房”已成了开发商的销售模式。青田一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考虑到青田雕作品能保值、增值,允许顾客“拿石头换房子”,曾经成交了65套商品房,总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抵扣的600多件青田石雕及各类原石,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
昌化石
昌化石产于浙江临安市昌化镇玉山乡,海拔1000余米的玉岩山中,它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于清代,历史悠久。昌化石属叶蜡石,石质坚韧致密,色泽沉稳内敛,其中间夹汞矿石(硃砂),各色间杂,有红、黄、白、紫、天蓝、豆青、荸荠糕等色,近百个品种。红如血斑的即是硃砂,因其如凝冻之鸡血,故俗称鸡血石。昌化石品质相差悬殊,有不透明和半透明两类。石中大多有石英颗粒(即砂丁),刻印时有粘刀感,不如寿山、青田之畅适,不易表达笔墨韵味。品位之鉴定以红色多寡,色泽之浓、淡、鲜、暗,石地是否细润透明、是否有砂丁、石地颜色与红色是否相映等来决定。
人们常见的昌化石以灰白色为主,色纯者极少,多各色掺杂而生。白色为白昌化,乳白、葱白、粉白变化较多,佳者结晶度高,透水好,呈玻璃晶状,称玻璃冻。灰色者叫灰昌化,有淡灰、深灰之别,微透明,质细腻光亮,分别定名藕粉冻、牛角冻。黄色者称黄昌化,或曰昌化田黄,多土黄色、乳黄色,质细密间有丝纹,带石皮者多,外部特征酷似寿山田黄,可惜山气较重而温润不足。
昌化石中以鸡血石最负盛名,是昌化之名贵品种,极为罕见,被誉为“国之瑰宝”,因石中有红色斑纹鲜红欲滴,仿若新鲜鸡血故而得名。民间流传有“凤凰血”、“龙血”等传说,其知名度与寿山田黄石、芙蓉石齐名,世称“印石三宝”。清代鸡血石作为贡品,深得康熙、乾隆、嘉庆、咸丰、同治诸帝的赏识,成为宫廷宝玺的制作材料,亦是达官贵人宝藏的珍品。根据其色泽、硬度和透明度,鸡血石分为冻地、软地、刚地、硬地四大类。按出产的年代有老坑、新坑之分。凡是颜色鲜艳、质地纯净透亮、血色鲜红凝结者多为老坑,新坑色彩大多不够鲜艳,质地也透亮,但美感次之。昌化石的名贵品种包括满地全红的“大红袍”,洁白如脂的“白玉冻”,白、红、黑三色相间的“刘、关、张”等。欣赏与收藏鸡血石,首先在于其血色,以鲜、活、凝、厚为上,其次看地子,质地透润无杂钉,俗称起冻者为上品。上好的鸡血石现今价格已超过黄金数倍甚至数十倍。
巴林石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又名内蒙古石、赤峰石,20世纪80年代正式大量开发后定名为“巴林石”。
巴林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妖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其以白色石材居多,另有水晶冻、鱼仔冻、桃花冻、芙蓉冻、夹板冻、松花冻、彩霞冻、羊脂冻等50多个品种。
巴林石按石色、石质、石性可分为巴林福黄石、巴林鸡血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四大类。巴林石中的极品为“福黄”,巴林福黄石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或艳丽、或浓重、或清澈,质地细腻有玉质感,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的鸡血石,质地多呈透明状或半透明状,由于血色红、地子透、光泽亮,上品巴林鸡血石可与昌化鸡血石媲美,有“草原瑰宝”之美誉。巴林“松枝鸡血石”类同奇绝的松枝,缀以滴滴血染,使人观赏时有庄重感。早年开采的大块鸡血石多以桃花冻红色配以鸡血,锦上添花,光彩可人,实属天赐瑰宝。巴林彩石,色彩丰富而瑰丽,花纹奇异而多变,呈单色或多色组合,凡地子无血、无冻者均归此类。巴林冻石是巴林石大家族中的代表品种,质地晶莹透亮,色彩变化万千,以红、黄、白、灰、黑较常见,按石性又可以分为脆料和粘料两种。
巴林石成名较晚,刚开始大量问世时只是作为工艺石雕原料来用,并未受到藏家注意,后经专家鉴定,篆刻家试用,才用于制作印章。当时由青田的石商从内蒙古长途转运至青田,雕钮加工后,再经上海远销日本及港澳台等地。由于质优价廉,且利于奏刀,因而颇受印家的青睐。直到矿脉接近枯竭,佳石难觅时,才逐渐受到瞩目。尤其是2001年10月上海APEC会议期间,当代著名篆刻家韩天衡所刻的巴林彩冻石章,曾作为国礼馈赠与会的各国元首,从此巴林石身价倍增,名播四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