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画牛——山水画大师的牧牛情调

名人书画欣赏

 
 
  
 

李 可 染 画 牛——山水画大师的牧牛情调


李可染画牛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那时他住在重庆金刚坡一家农舍里,夜深人静时常听到对面牛棚里老水牛吃草的声音。那是房东的牛,每天由一个几岁的孩子放牧。他由牛想到了人生和人生的意义,想起鲁迅的话:“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于是他开始细心地观察水牛,发现南方的水牛比北方的老黄牛骨骼体态富于变化,宜于用水墨画来表现,而水牛的温顺、勤劳也正和他所追求的做人品格相一致。于是他萌生了画牛的想法,并借以寓寄自己的情感和人格理想。在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中,李可染对牧牛系列作品赋予浓郁的诗意,寄以朴厚的深情。

如果说李可染早期的牧牛图作品中袒露给观众的是个性情中人,是一个诙谐幽默、保有童心的艺术家,那么在李可染主攻山水画之后,我们看到他重在追求崇高严肃的东西,他性格中的天真需要有一个适当的渠道来表达发泄,牧童和牛就成了很好的对象和载体。雄伟的山水是他对精神的不断升华,牧童与牛使他的灵魂不断净化。在“峰高无坦途”的山水画革新路上,不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是很好的劳逸搭配,也恰好反映出李可染生命情调的两个侧面。
 

山水田园艺术探索开新境


牧童与牛这一题材是李可染在人到中年后很重要的感情寄托,同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利用它不断试验一些新奇的章法和笔墨。他在牧牛图中的笔墨是最大胆、最豪放、最无所顾忌的,章法结构也最新奇。因为画牧牛图的时候,他的心情最放松、最无负担,所以他往往能画得随心所欲。因此,李可染的一些笔精墨妙之作,常常出现在牧牛图系列之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认为,作为一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在山水画创作之余进行牧牛图的创作,不仅缘于心中的情结,其牧牛图创作也对其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可染的牧牛图经过了从忠实于形象的真实到不拘于形似的过程,不断地提炼概括,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他晚年的山水制作过程看似复杂,但呈现出的效果却非常简约,这无疑是他平时不断练习书法与画牛的结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