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画梅十例》
艺术天地
关山月梅花作品
关山月是著名岭南画派大师,他创作的《俏不争春》以及与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娇》等许多重要作品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经典之作。
关山月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写梅著称,世称“关梅”,素有“当今画梅第一人”之誉。以下就是他的《画梅十例》。
一、工笔双钩白梅
初学应从写生入手,表现方法可借鉴于临品。写生时首先应根据画面构图的需要进行选择而有所取舍;同时对梅的生长规律,特征要深入观察分析,画花在注意其阴阳向背以及新蕾、初放、盛放、残、谢等的区别。双钩花瓣要圆,老干新枝要注意质与势的不同。双钩不着色,即中国画的“白描”,它跟西洋画的素描不同,素描刻画形象侧重明暗而以“面”为主,白描则偏重物象结构的刻画而以“线”为主。
二、工笔双钩着色红梅
先以墨线双钩花与干,钩线时要注意花瓣与枝干用笔的区别,老干新枝用笔的不同。着色时要注意花的全放、初放与新蕾的色调变化,在深、浅、浓、淡的色阶中,可以采用撞水或撞粉法,但要防止用色妨碍笔墨。中国画用色与西洋水彩不一样,中国画的工笔双钩以墨线为基础,色与笔墨不能互相抵触,要使之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三、工笔没骨粉写白梅
没骨是写“面”而不是勾“线”。即尽可能用最简单的笔势写出物象的形体,写出物象的结构关系。着色方法与西洋水彩也有差别,因没骨用笔同样要求体现写的笔意,如用五笔写出五瓣梅花,第一笔要写出花瓣的形象,又要讲究写的笔意,着色时要求每一花瓣都有色的变化,最好用色纸以粉写出没骨白梅。画花须、花蕊、花蒂时除注意笔势外,还应注意蒂和花与枝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要注意花与蕾的阴阳向背,在点画花蒂时要注意用笔的取势走向。
四、工笔着色雪里红梅
画干时要注意积雪处留空,补以渲染加强雪的气氛和空间感。着色后因黑的老干和红的花朵以及白的积雪互相映衬,红梅红得便格外艳丽、更有生气。如用熟宣写工笔红梅,画红花瓣时可采用撞水或撞粉法,使之富有透明的含有水份的感觉。
五、工笔着色月下白梅
为了表达“暗香浮动”的情调,月色的渲染很重要。渲染时要注意梅花的留白,使染后敷粉更显出花朵的洁白无瑕。为了更充分表达月色的气氛。最好用熟宣纸湿染,即染前先以排笔用清水将熟纸抺湿,然后用渲染空间调好的色参胶粉湿染,一次不够,要待干后才好再染第二次,务使月色气氛更朦胧些、更浑厚些。
六、水墨写意白梅
梅干分枝走向多为九十度角,故其枝干所构成的空间常常出现“女”字形的交搭规律。故古人有云:“无女不成梅”。水墨写意更强调一个“写”字,每一笔一画都是书法一样写出来的,要求把纵横的老干和挺拔的新枝的不同姿态和特征写出来,把花瓣、花须、花蕊、花蒂的体态一笔不苟的写出来。写意水墨画与书法用笔虽有相通之处,但却大有不同的地方。因写意画有个“形象”问题,不但要求“以笔写形”,还进一步要求“以形写神”。
七、水墨没骨写意红梅
红梅画在白纸上,用焦墨画老干,黑、白、红三种原色对比鲜明,特别好看。没骨写花瓣要注意用干净的笔沾水、蘸色,特别是在分量上要掌握好,笔尖色阶最浓,笔肚渐淡。沾笔用色得法时,便能使每笔都能写出浓淡阴阳层次来。蘸墨用墨也一样重要,如能掌握好分寸,一笔就能体现出墨分五彩而写出浓淡干湿的效果来,没骨画枝干,也要注意写出它的质与势来。
八、水墨大写意月梅
写意月梅不一定渲染,有时可以把月用线勾写出来,文人画多是这样概括处理的。若要把月色的气氛表达得迷朦些和空间感强一些,就要用渲染法来体现才能达到要求。渲染天空的用色要加入少许胶粉,天空才更浑厚,月亮的留白更易于控制,效果也会更好些。
九、水墨写意雪梅
古人常在生宣纸上有胶矾水写雪和白梅花,凡染有胶矾水的地方,染了天空之后,就会出现白色的花或雪,因为染有胶矾的地方不吸水,保留了“写”的笔意,干上的积雪,画干时要有意识地在行笔时留空或无意的飞白。胶矾画雪,只能在留白的空间,雪自然积在枝干上,积雪不足之处,可用粉补足之。但要注意莫碍笔意。
十、水墨大写意白梅
所谓大写意,就是要求表现手法更加概括,即做到笔简意赅。大写意用笔有利于写出梅干古、老、奇、妙的特征,写出梅花纵横盘错的质与势。从而使梅干的线与空间构成节奏感与韵律感。画愈简则愈难,简不是简单,要以少见多,小中见大,要笔笔起作用,多一笔则太多,少一笔则太少,要求恰到好处的精炼概括。就因笔简不易藏拙,一有败笔、废笔就会暴露无遗。这就需要真功夫、硬本领。古梅老干因鳞皴斑驳,苔藓蟠绕,可用点苔法丰富之,如有败笔或行笔不到处,也可用点苔法补之。但点苔也有其自身规律,不能乱点。
以上十则,只是属于一般基本技法和与构图有关的内容。如进行要求更高的创作,就还有个如何表达“诗情”、“画意”的思想感情问题,即表现作者自己对描写的对象抱怎样的态度问题,亦即是处理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们之间是“化合”的关系,是个统一体,但有时是互相为用或到相制约的,互相配合得好就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总之,艺海无涯,以上提出的也不是固定的框套。只能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来体会、丰富、发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