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彩云之南(四)

穷游记

走进木府,聆听木氏土司与大明王朝的对话

图片

有学者说,“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木府是明代丽江土司的“皇宫”,丽江历史的见证和古城文化的大观园,当地素有“北有故宫,南有木府”的说法。因此凡是到丽江的游客,木府是不能不游的。

   木府位于丽江大研古镇关门口,门外一座有徐霞客题字“宫宝之丽拟于王者”的照壁,一座汉白玉石桥和“忠义”牌坊将木府的不同凡响昭然于世。木府的导游是免费的,这位漂亮的纳西族女子声音很动听,她先介绍自己的民族打扮,叫做“披星戴月”,象征纳西妇女的勤劳。纳西族原来没有姓,明朝初年,当时的土司在云南率先归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将“朱”字去掉“人”字成为“木”字,赐给土司为姓,并准其世袭知府官衔。土司又将木字加一撇,代表干活戴的帽子,又加一个口字代表背个筐,成为“和”字,赐给百姓为姓。从此纳西族人官姓“木”而民姓“和”。“和”“木”世代和谐相处。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木”姓,丽江大研古城被建成为了一座四通八达而没有围墙的古城,不难想象:“木”加上围墙就成了“困”字,纳西族子子孙孙不就被困于此地,发展不了了吗?导游讲,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一共因袭相传二十二代。木府在40年代被占为学校,50年代变为党校,60年代毁于文革,而我们现在所见,是96年后重建的。

 

图片

 

 

进门绕过照壁,到了中轴线上的第一进庭院,正面是议事厅。大厅正面设虎皮坐椅,背后立着一道屏风。屏风上写着“励精图治”四个字,显示出土司的雄心壮志。第二进庭院的正面是万卷楼,木府内的最高建筑,显示土司之重视文化。从万卷楼经过水上的曲折石桥,走到东轴线上的土司起居家院,共三进,导游说这叫做“一进三院”。从家院旁门出来,走回中轴线的第三殿堂:护法楼。这里曾是木府处理家事的后议事厅。护法楼中挂着六代土司的画像,两旁立放着“家法板”。可见这里护的是家法。

 

图片

 

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称为“前三楼”,为前院。这里很特别的是,前后院之间竟然隔着一条街道,要采用过街楼的方式方能进入后院。大概是因为木府太大了,百姓需要绕木府走一个大圈子,才能东西通行,中间有了通道,就可以直接穿越了。这一设计体现了土司爱民的思想。此外,土司在过街楼上,还可以体察民情,看到形形色色的百姓生活。

 

图片

 

走上过街楼上,就看到后院临街的光碧楼。光碧楼是土司宴宾客的场所。在木府,宾客赴宴不必从大门经过前三楼,而是直接从后院大街进入。这也可以看出,前后院设计的巧妙之处。光碧楼后有玉音楼。玉音楼前花团锦簇,最神奇的是一棵紫薇花,年代久远,但枝繁叶茂,被称为“痒痒树”。抓几下树干,花枝会微微颤动。

 

图片

 

图片

 

导游讲,丽江纳西族,处在汉藏两大民族的夹缝中,木氏土司采取的是一种开放的政策: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广采博纳,使丽江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区。这就是“小民族创造了大文化”。

楼对面有戏台,从戏台侧面,有台阶可以上狮子山,狮子山腰有三清殿,原来丽江土司信的是道教。在这里凭栏俯瞰,木府与古城一览无遗。从三清殿后在上去,就是著名的万古楼了。

由于木氏是西南边陲最大的土司,对朝廷负有守卫边疆、安抚边民、发展经济等重要职责,明太祖朱元璋为表彰木氏家族对朝廷的忠心和贡献,不仅赐姓为木,还授予统治丽江地区的世袭权力。这一举措,在历史上堪称典范,在某种意义上,由于木氏家族的统治,纳西作为一个弱小民族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才逃脱了被吞并或同化的命运。

 

                            

 

                                                          (最后修改于2012719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