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清明習俗(網摘)

个人日记

现在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清楚记得,每到清明节,谁家门前不插柳呢!枝条垂着,青青翠翠的,可好看了。过清明没有不插柳的,古语说,清明不插柳,来世要变狗。”插柳的风俗由来已久。有人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后来演义为纪念介子推。其实插柳也是明庆,表明新春到来,生机盎然。《风土志》上说,清明是柳节,在门楣上插柳以示庆贺。
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柳枝插在屋檐下预测天气,倒是有点道理的,因为徐州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说到戴柳,徐州儿童也是这样: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女孩呢,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老人说,不光是戴柳,而且吹柳。找一段一年生的筷子般粗的柳条,要青绿色,截寸把长,用手慢慢地搓,不要搓破了,搓到皮和芯分离,把芯取出来,只剩下绿树皮,一头捏扁,就可以当作哨子吹了,声音可清脆了。手艺好地,一连能搓几个柳哨。
清明祭祖是清明节活动的重要内容,祭祖有两种形式,一是家祭,在家里设供祭祀,时间多在年末除夕。二是清明期间到祖莹墓祭。墓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除草和填土。因为中华先民把墓地看成是死者生活的场所,墓穴相当于房屋,坟墓如果长满了青草或者坟土流失,就像房屋被毁坏了一样,因此必须剪刈杂草,覆填新土,等于是对死者房屋的修缮。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徐州人清明节上坟承继先民风俗,一定要带工具,清除荒草,给祖坟添加新土,增加高度,培修整洁,是非常讲究的,决不敷衍从事。即使上了年纪,无力拿动工具,也不能让祖坟荒败依旧,也要用手抓土、捧土,撒在祖坟一周,这叫“见见新”。所以徐州人把扫墓上坟,称为“添坟”。添坟后方可烧纸。烧纸往往不安全,现在推行文明祭祀,用鲜花表达崇敬和思念,所用的鲜花大都选择菊花、勿忘我和白玫瑰等素色鲜花来祭奠已故的亲人。
徐州人清明祭祀死者,还有一种特别的形式,就是“放河灯”。徐州北关外,有座洪福寺,那是黄河离徐州城区最近的地方,每到清明前的傍晚,总有些人悄悄来到河边,取出折好的纸船,船舱里有面做的油灯,点亮后,缓缓放到水面上,口里、心里念叨着一些祈祷的话,哭泣着,注视纸船随风慢慢飘去远方,直至消失在夜幕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