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有山水

个人日记



你的文字已经很好。和空间里盛行的那些风花雪月,前世今生,虚无飘渺的靡靡之音相比,和那些顾影自媚,窥镜自怜,无病呻吟的喃喃自语相比,你的文字已经很好。

你曾不经意透露出为了这与众不同,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那些艰辛具体指些什么,你没提及,只说了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是的,有些话点到即止,不必说太多,懂得的自是能够从你写的文字中感受到,不懂的则没必要与之说起。

不能说我很懂你,却因也尝试着码过一些字,有过一些粗浅的体会,凭着这些也能略微感知到你对写作的喜爱,及为之付出的努力。要工作挣得碎银满足生存的需要,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细致入微地照顾,还一如既往坚持写一些表达内心的文字,这文字还不能带来实际的效益。能长期地坚持下来,这些,对一个业余的写者来说,实属不易。



你发了一篇日志,点赞声、叫好声和以往一样多,还有人留言说读了为之落泪,文字能够引起共鸣,这也许是对写者最高的褒奖与肯定。我也在第一时间拜读了,一段忧伤的故事,一份幽密的情感,一些唯美凛冽的语句。

我没有点赞,也没有留言。昨晚在自己的空间里转载了一篇简媜的《姜母茶》,最近又在读简媜,只可惜现今象这样的文字太少,只得把已读过的拿来再读。可能是因为年龄差距带来的隔阂,我能感觉到,和你笔下的文字隔着距离,对这类唯美的文字本能地有点躲避,不是说不喜欢,而是不再感动于这种文字,大约是很难再入心的缘故吧。

“真正为文之修饰,不在千百词,而在七八事,三两情,一二人,孤独心。”我很喜欢这句话。读到好的文字,会发现这句话的真实性在那些文章中能够得到验证。飘渺的意象,精致的修辞,优美的韵律能让文字唯美、灵动,更显文采,但对现阶段的我来说,这已不是一篇文章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最重要的东西。如今的我,更喜欢读一些贴近生活,有烟火气的文字,比如,开始提过的台湾女作家简媜的文字。



《姜母茶》,通过用煮姜茶去风寒的事件串连起母亲对“我”、“我”对女儿,两位母亲对儿女那份浓浓的爱意。当初和母亲发生争执后,“我”像所有年轻的女孩儿一样,“不惜故意糟蹋自己为了让母亲更加刺痛、更加手足无措”,而今换着“我”站在厨房里,做着和母亲一样的事情,刷洗老姜,为女儿煮一碗去风寒的姜母茶。

至于当初“我”的病是怎么好的?是不是跟那碗姜母茶有关,甚至是,到底有没有喝那碗茶,这些记忆都已模糊不清。只有,传说姜母专治风寒的小偏方,成为信仰的一部分,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文章中除了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让我感动,开头那段关于“滋味和记忆”的阐释,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些滋味,哪怕小到风怎样爬梳发丝,雨怎样沁润龟裂的嘴唇,都必须等到相当的年岁之后,才能玩味其中的深奥。当时的经验相对于往后的记忆,就显得粗糙了;当刻信以为真的悲欢与哀乐,经过沉潜之后再回想,恐怕会变得恍惚。”

如果只有煮姜母茶的事件,没有这段有哲理的论述,就犹如少了点睛之笔,文章会流于日常的琐碎,换而言之,如没有事件,只有道理,就是一段空泛的语录。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是一篇有叙有论的,有血有肉的打动人的文章。

关于简媜文字的溢美之词很多,个人觉得这几句评价恰如其分,“读简媜散文,如看一路山水,如闻满街市声,如参悟一路禅意,还可兼想一路心事。”

街市里有山水,心事里有禅意。这除了是对她的文字特点的点评,似乎也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一些有规可循的东西。

文章评论

群星

你对文字解读的非常深刻,有通悟之性,发散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成为自己心灵的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