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下午
个人日记
上午转发的人间草木的博文《藏花的人》,只读了前两句“解构大片浮嚣,十一月凉意慌张,走避不及”,感觉象是对即将过去的十一月的小结,想看看别人的这个月是怎么过的,且一直喜欢人间草木的文字,对这篇新鲜出品的博文并没全篇看完就转发了,只到友点赞并留言她喜欢其中的某句话时,都还没得及仔细地读一遍。
我试图沉下来静下心,却难以做到,在那样的环境里,眼睛虽然看着这些文字,却象傻了一样不知其意,这样反复了几遍,还是没看进去,不知作者写了些什么。
下午,一个人坐在电烤炉旁,进入冬季以来,房间里的光线不太好,白日看书也会开着台灯。在绿色灯罩的映衬下,灯光带着绿的柔和,心也终于静下来了。
再从头看这篇文章,就很自如地进入到阅读的心境中,流畅地读完了文章,也明白了作者文中要表达的意思,尽管这只是代表个人的理解,终是有自己读完一篇文章后的想法和心得了,也可以和友聊聊我喜欢的句子了。
我喜欢的是其中一段,“把花朵的标本夹在那些虽然清醒,简洁,但悲观得让我感觉到不到生趣的厚书中,不是为了不敬,是为了温暖。用现实的花朵,温暖冰冷的书页,在那书页间行走着怎样在世时不得意的灵魂,他她们过得好吗?究其实,一瓣花并不能温暖这些灵魂的前生今世,可是,我相信,它们会带来温暖。”
这段话让我感慨,热爱某一事物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生出一些让人无法理喻的想法,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爱文字的人更是如此。
我很留意作者写的这些,关于读书时会有的似是“荒唐”的举动和想法。看到书中悲凉的文字,会想起写这些文字的人存活在世间时不得意的灵魂,会想着把花夹在书页中,用现实花的暖里藏着的阳光,给那些灵魂带去温暖。
我相信这段话不是作秀,没有这份痴念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痴心的文字的。
就象翻译家葛浩文在写《萧红传》时,写到传记的结尾,兵荒马乱中萧红逃离到香港,生病住院,医生误诊,在写到她生命中的最后,葛先生称,“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不安,萧红所受的痛苦在我感觉上也越来越真实”,当写到萧红从一家医院转到另一家医院,只需写下最后一行,便可加上简短的附录和结论,便可以结束全篇的时候,“但是我写不下去——那一刻,我已在不知不觉中抛开了过去我所接受的以客观、理智态度从事学术研究的训练,不知怎的,我竟然觉得如果我不写这最后一行,萧红就可以不死。难过了一阵,我放下笔,走出办公室,以散步来平复激动的心情。”
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者,葛浩文先生尽管力图保持客观的距离,来写这本传记,最后还是不由自主地投入了主观的感情进去,以致作为一个作传者竟不忍心写结束语,不忍心结束被传者萧红悲剧的一生。
到了这样的年纪,不再喜欢雪飘叶落、花飞蝶舞的唯美、浪漫的文字,甚至不屑于这样的字,却往往被一些投入真挚情感的,出自作者真性情的文字深深打动,随之而来,又有一点感伤的情绪在心头久久萦绕,一个人安静下来就不由地想起那些文字,那些书中的人,那些现实中的人。
有时会羡慕那些不为文字所动的人,和其他事情一样,没有被打动就不会有痴念,没有痴念就没有纠缠,没有放不下,那时人会感觉超然事外,一切与己无关。有时又是庆幸的,庆幸自己是一个敏感于文字的人,可体会到很多难以用言语形容的一些美好,一些至真至善的美好。
写书(文章)或读书(文章)有没有用心,有没有投入真性情,当事人自己都很清楚,公平的是,有没有用心,有没有投入,从中的受益也往往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个人都能体会得到。
这个下午,码下的这些字,可有真情,你读到了吗?
文章评论
行走如风
读书笔记(五)。
空谷幽兰
一同阅读,不同体悟,这就是阅读的境界,我读到了你的用心,谢谢带来美文及美文赏析。
璎珞
难得如此沉心读字的人了!
清泉石上流
[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