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

个人日记


今天看了友空间里看到书法作品欣赏,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只能是凑热闹,但即便是凑热闹,也还是能看出字的好坏美丑,一看那字飘逸挺拔似风中竹林,知是大家之作,果然落款处见到启功先生的大名。

曾经很多次幻想过,如果上天眷顾我,赏我一样看家本事,在写作与书法中作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在我看来,写得一手龙飞凤舞毛笔字的人,通常他们的命运好过写得锦绣文章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主观臆断地想法,这想法的产生既是出于对书法世界,包括书法作品与书法家生平的完全不了解,也是出于对于写作这件事情及作家生活的稍稍了解。所谓距离产生美,也就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一件事情了解得越多,其风光背后的辛酸、艰苦甚至磨难就知道得越多,一件看似美好的事情也就变得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了。

作为欣赏者,好的文学和书法作品都是因一个个汉字带来的感官上的刺激,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投入其中的人,也就是创作者,也都身在其中不知疲倦。然而,同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相比较之下,书法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似乎更多,而写作,有时反给作者带来深重的痛苦。



前不久看新闻,才记起今年是写作《南京大屠杀》的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去世的第十年,2004年,也是电视里的一则报道,“以《南京大屠杀》一书闻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9日被路人发现用手枪在加州洛斯盖多自杀于汽车内,年仅36岁。”听了令人难以置信,唏嘘不已,据称是因为写作题材的过于沉重而患上严重抑郁症,导致自杀。

很多年前,也曾以文艺女青年自居,在文青的书单上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排在前列,自是不甘落伍的要置办上一套。现在那上、中、下三册书完整无缺的码放在书柜里,老实说,一部反映改革时代城乡变化的作品对一个成天做着小资梦的人真的没多大的吸引力,但书中附录里的那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却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

这篇随笔详细地描写了作者创作此小说时的经历,真实地呈现出身体和内心所经历的种种煎熬,彻夜挑灯耕耘,每每天亮才入睡,早晨从中午开始,从中可以读到他对文学的执着,也读到了创作时的艰辛,一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更是让人无比心痛,一部啼血之作,叫人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正是这篇随笔让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1992年,时年42岁的路遥积劳成疾,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永远地放下了手中的笔。


另一个例子,也是相当的悲催。为人、为文都特立独行的号称“现代骑士”的王小波,创作了《黄金时代》等划时代的三部曲,除了写作,作家似乎是没有其他擅长的,一直得以妻子李银河的照料,才能一门心思搞创作。李银河去国外作访问学者期间,一个晚上,独自在家的王小波在公寓楼下大叫数声,次日被发现已死亡,死因心肌梗塞,年仅45岁。



一直以来,人们都会把书法当成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在我的脑海里,自古习书法者常能延年益寿。生活的这个小地方有个文化广场,经常见到一些人,大都是退休了的老头,拿着一根用木棍作笔杆,用布做笔头的自制笔,往一个装着水的桶里蘸湿,然后提起落下,一笔一划,有板有眼地在一块平整的水泥地面上书写,看着他们专心致志,不急不缓,忘情忘我投入的样子总是让我佩服,希望有朝一日,能象他们一样老有所好,老有所乐。

而写作,在延年益寿方面的功能就弱很多了。有时,越是投入,越是伤身。有灵感有冲动时忘了所有,有时还不得不延误吃饭睡觉的时间,担心因此中断思绪,没了感觉,写得不顺或是表达不畅时,又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如果是夜晚,想问题多了,还严重影响睡眠。

这样看来,写作不论是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或是作为一种兴趣去发展,不论是职业性质还是玩票性质,都难以让人从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只要投入其中,多思是必然,多思则伤身,伤身则远离了选择它的初衷,毕竟,健康才是位列第一位重要的。

听行家说,要写好毛笔字,至少要练十年功。但为了健康长寿,身心愉快,也是值得为之付出的努力,就是不知谁愿意收一个连正确的握姿都不会的人为徒,看来,改练毛笔字这条路,也行不通。思来想去,唯有睡大觉做一个黄粱美梦,这事最靠谱。

文章评论

独舞

书法和京剧,正经八北的文字和他背后的人,只有那些一心醉心于此道的人,才会痴迷。只是这样的人往往又是孤且直的,谁也不肯轻易放下架子援手与人,更不会学人敷衍自己那样,无论是现实交友还是网络加友都一样的难了。